曾家喻戶曉的“彩電大王”市值蒸發450億,被騙40億,賤賣辦公樓

你記得長虹嗎?

長虹曾經創過一個記錄,從1990年到2009年,長虹電視連續20年保持國內銷量第一名。但在長虹2018年的財務報表中,長虹全年營收共833.85億,電視營收佔132.68億。曾經以電視業務聞名於世的長虹,2018年的電視營收僅佔全營收的15%左右。

我們再對比長虹的近三年的上半年業績,長虹電視營收分別是63.53億、61.23億與51.98億。長虹電視到底怎麼了,當初的20年銷售第一,為什麼會淪落到逐年下降的地步。

曾家喻戶曉的“彩電大王”市值蒸發450億,被騙40億,賤賣辦公樓

破壞行價,被騙40多億下臺

說起來,長虹的輝煌,是被一名研究火控雷達的人開啟的。1985年,41歲的倪潤峰空降接管長虹。在他來之前,長虹早已進入了電視行業,但是仍然處於小眾階段。倪潤峰到了長虹後,決定向同行松下看齊。他從松下引入了一條CRT彩電生產線,提高了產品的質量。

1988年,價格管制、物價雙軌制的取消,讓倪潤峰看到了長虹突破的機會。當時,每臺彩電徵收600元稅費的規定讓不少企業感到壓力。倪潤峰決定,打破行規,讓全國範圍內的長虹電視每臺降價350元。倪潤峰的大膽,開啟了家電史的第一次降價。如果說黃光裕是家電行業的“價格屠夫”,那麼倪潤峰就彩電行業的“價格殺手”。

曾家喻戶曉的“彩電大王”市值蒸發450億,被騙40億,賤賣辦公樓

1994年,長虹上市,被評估為580億的市值。1998年,倪潤峰想通過壟斷國內彩管的電子獲利,但因為之前的降價舉動,讓行業聯合起來,打破了倪潤峰的幻想。

2000年左右,倪潤峰決定打開外國銷量,找到了美國APEX合作。但與APEX合作的三年間,對方一直都是貸款拿貨。最後,因為國外的反傾銷活動,長虹三年來共計40多億的款項拿不回來。因此,在2004年,倪潤峰被迫下臺離開了長虹。

新人上位,卻錯了方向

倪潤峰下臺同年,趙勇接替上位。當時,彩電企業面臨著一個十字路口,升級液晶電視OR等離子電視。在日本,東芝、索尼等企業都選擇了液晶電視的道路,而趙勇卻逆勢而行,選擇掌控等離子上游技術。

2006年,趙勇官宣將投資等離子屏幕,並用20億美元收購韓國歐麗安,成立四川虹歐。

曾家喻戶曉的“彩電大王”市值蒸發450億,被騙40億,賤賣辦公樓

當時的等離子和液晶屏相比,優勢在於畫面無拖尾,但是日本大企業很快就用技術消除了這個弊端;等離子電視的尺寸做不小,液晶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尺寸。最終,液晶電視成為了市場主流。

除此之外,因為大企業們都做了液晶,堅持等離子電視的長虹相當於“一人戰千軍萬馬”。在主流之下,長虹終敗下陣來。

直到2013年,長虹在虹歐上投入17.2億元的資金,得到的卻是連年虧損的結果。最終,長虹以6420萬元出售虹歐的61.48%的股權。

2015年,長虹共計虧損了19.7億元。

曾家喻戶曉的“彩電大王”市值蒸發450億,被騙40億,賤賣辦公樓

多元化救不了的長虹

等離子投資失敗後,長虹開始了多元化發展。在長虹的主營項目上,新增了運輸、房地產、手機等業務。

在電視上,長虹也開始智能化電視的發展。但是長虹電視的價格相比於小米、海信的產品,已經沒有了優勢。說來倒也諷刺,當初靠打價格戰的長虹,最終倒在了價格戰上。

長虹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短板,在2018年的半年報中寫道:“下半年,公司將加快產業優化步伐,果決止血止虧。”但是在2018年的下半年,一則長虹賣樓的消息迅速傳開。

在2018年9月7日,長虹以8000萬的價格,賤賣了上海市中心的一棟大樓,官方宣稱收益約5100萬元。這讓許多網友驚呼:“一棟大樓的錢,才賣了兩套房子的價格,嚴重懷疑賤賣公司財產。”然而至今為止,長虹官方也沒有宣告賤賣這棟大樓原因。

曾家喻戶曉的“彩電大王”市值蒸發450億,被騙40億,賤賣辦公樓

除了長虹賣樓外,它的營業額也讓人揪心。在2017到2019的上半年業績數據中可以看到,長虹電視營收分別是63.53億、61.23億與51.98億。營業額的連續下降,證明了長虹電視業務仍然沒有改進,或者改進得不到效果。

至今,長虹的市值已經降到了132億元,相比當年上市時,市值減少了448.36億元。

許多人認為,長虹衰敗的原因,是被美國公司騙走40億開始的。但實際上,40多億對當時市值580億的長虹而言無關痛癢。真正讓長虹衰敗的,是長虹選擇了與時代背道而馳的等離子方向。一步錯,步步錯,長虹失去了發展的時間,才釀成了今日的苦果。小夥伴們,你們認為長虹衰敗的原因是什麼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