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三儿活着活着就活出了一道风景线。

他以不变应万变竟然比那些变化着的人

活的还更像“骨灰级”的本地人...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小编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您各位看看,认识这位不?

尤其是西内,南小街,新街口的发小儿,铁瓷们,

不用我说您一瞅就眼熟吧。

呵呵,三儿。对!

不过如今三儿活成了“三爷”!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不认识的朋友,一准儿也看出来了,

这个普通的大叔,应该不是个“小人物”

这就是西内,新街口“三爷”!!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三爷还玩起吉他!)

如今的三爷也上了小视频了!真是意外惊喜!

平时在新街口的各位,

看到“三爷”一般不是在新川面馆门口儿,

就是在偏南点的吉野家里。

三爷,一个活在新街口人记忆里的人,

他的面孔清晰的印在每一个新街口人的记忆里,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路过,看到三爷的朋友,忍不住都会拍下一张)


“他会坐在面馆儿门口台阶上吃东西”

“他还会在老西安饭庄里招呼客人”

“想找他?去吉野家一准儿能看到三爷”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来自网络,一张三爷最阳光的留影)


是,这一声三爷真不是白喊的,

好多人不理解为什么,

他从小生病落下是有残障,

靠着卖报纸为生,却从不乞讨;


虽说吃饭就近餐厅吃口别人剩的,但是逢人就乐;

有时看到堵车会帮忙维持下秩序,

如果看到了有小偷儿,还会提醒路人,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最早,有人喊他“傻三儿”,他不爱听,就会笑

后来,有人们叫过“三儿”,如今啊您要这么喊,

一定会被熟悉他的数落一番,太没礼貌了!

老一辈人可能离开了,

但是有一辈和三爷一起长大的,每次买他份报纸,

给了钱又偷偷放回去,要是更熟的,

请他来碗面条儿!都是常事

还有一辈是三爷看着长大,他们喊他过“三叔”

到如今,他名副其实的成了“三爷”

遇见了,一定要合影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看到三爷的朋友激动的合影了!)


新街口拆了建,小店儿换了几番,

道路拓宽了几次,

可三爷与周围人相处的方式好像始终未变,

他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感染这这片儿人们,

不经意间成了新街口的一个“地标”。

家搬走了,但看到他就是觉得特踏实!!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图片来自微博:新街口文章2018年底)


生在这片儿的人,

是看“老炮儿”最有感觉的一群人,

因为打小在后海边儿长大

他们说叫过新街口有名的“小混蛋儿”二哥

年年冬天混迹后海冰场回忆他们以前的生活。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生在这片儿的人,

也是夏天结伴儿往北往东

穿胡同去积水潭游泳的一代,

然后逛新百商场,去新街口电影院看电影,

去音响花园体验高大上音响 cd,

不过瘾就坐105、22去西单玩,

那时在北京没谁了,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生在这片儿的人,

还记得中学时代的“打口儿磁带打口儿盘”,

却忘记了音像店的名字,

街口麦当劳没拆的时候,

可以写一下午作业,也没有人轰你

现在却是空空如也,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生在这片儿的人,

到现在回忆当年在JJ迪厅的场景依然是很激动,

其中这些当年小青年最津津乐道的

还是当属新街口的JJ。(1994年开业)

在这儿玩过,住这儿的朋友都会留意它的变化,


JJ火爆之前,也有一些小迪厅,

人们突然发现这里可以很大,

几千人可以一起共同疯狂。

但感觉不是大众和年轻人都玩的地方。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别看当年一张票50元,

到了周末要80元,去的人多的数不清呢!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生在这片儿的人,

不光只是“老炮”迪厅的,

这儿的中国书店也是的最爱,老有旧书可以淘。

把零花钱拽在柜台上说

“这套书我定了,给我留一周”,

然后老板就真跟认识你似的给你留一周。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生在这片儿的人,

都知道五十六处合作社,去过不知多少回新川面馆,

西安饭庄的电烤串儿吃完了可别忘了还铁签子退钱,

还有莫愁拉面馆儿,

出了这片儿不知道,但住这边儿的,

谁不是三天两头过来吃。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生在这片儿的人,

最熟悉 111、105、22路公共汽车,

去北海、去西单、去小西天儿,

要不就是骑着28车去鼓楼,去西外。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如今,

新街口北大街到西直门内地区的变迁

只是整个北京城的一个缩影,

胡同拆迁,这片地区的树就会更少了,

拓宽的马路能看到旧时的样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生在这片儿的人,

也是离不开那几句:

“那时的新街口没有了,那时的家也拆了”

留下的就是活在他们心中的那点精气神儿!

留着,念着,想着,感动着,挺好!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瓷们有空再回来,说不定路口

就能和三爷偶遇了呢,

我们从小孩都变成这么大了,

怎么觉得三爷一直感觉没有变呢?!


新街口变了,但“三儿” 活成了三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