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清代龔軾《陶歌》中稱讚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裡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乾隆皇帝也曾有詩曰:“玲瓏剔透萬般好,靜中見動青山來”。而周杰倫的一曲《青花瓷》更是唱出了它妖嬈多姿的美和滲透到靈魂裡的清澈。


青花是有魂的,

那於藍白交錯間流露出的清靈高貴,

美得讓人驚豔,美得讓人浮想聯翩。

如果有人說,

有一種美叫做中國風,

那麼,

有一種中國風就叫做青花瓷!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清乾隆 獸鈕山水紋青花瓷壺


青花瓷又稱白地藍花,是藍白色相間效果的釉下彩瓷器。是運用天然鈷料在白泥上進行繪畫裝飾,再罩以透明釉,然後在高溫下燒成,使色料充分滲透於坯釉之中,呈現青翠欲滴的藍色花紋。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以中國水墨勾染皴擦的特殊暈染,營造出一個花草相親、葉石相依、美人撫琴、棲鶴遊鳳、高人對弈、牧童弄笛的詩意世界,即使不說話,人們也能讀懂她。


製作過程



1、揉泥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揉泥,目的在於排空泥料中的氣泡,使得泥料進一步緊緻。缺少這一道工序,則容易出現坯體中含有氣泡,坯體乾燥燒製時容易破裂變形等情況。


2、拉坯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景德鎮傳統圓器做坯,即是依據最終的器型作出大致相應的坯體,以供後期印坯時使用。


3、印坯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印坯,是為了使手工成形的圓器在燒製後達到整齊劃一。待手工拉坯的坯體自然陰乾後,將半乾的坯體置於土製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坯體周正勻結。


4、利坯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利坯,是將印好的坯精加工,使其進一步光整圓潤。


5、上釉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若是器內沒有裝飾的,則需要先上裡釉。器物外面的釉則是後期第二次的浸釉。陶瓷施釉的方法有:噴、吹、浸、澆、蕩等方法。


6、畫坯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上好釉的坯,則可以進入畫坯工序,即用青花色料在坯上畫紋飾。畫者畫而不染,染者則染而不畫。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7、施外釉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繪製完成的瓷坯,需要進行第二次的施釉工序。此時,杯子的底足還未形成。浸釉法需要師傅對坯體、釉料以及瓷器的預期有全面的瞭解和把握。


8、挖底足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瓷坯外部施釉後,在釉面自然乾燥後,就可以進入挖底足的工序了。在挖底足時需要留出底足最外圈的坯,且必須保持外圈的基本一致。


9、寫底款、施底釉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10、裝釉足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釉足,初始狀態是在陶輪上手工製出的小圓泥餅。乾燥後再次在陶輪上旋削出相應的造型,與每一個杯子一一對應。


11、滿窯、燒窯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將待燒的瓷坯合理的分佈於窯體內,稱之為滿窯。滿窯時需要依據窯體的結構大小以及所有待燒的坯體大小合理擺放,並留出合理的火道煙道。


12、開窯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經過12-18小時的自然冷卻,當窯體內溫度降至常溫時,就可以開窯了。這是整個製作過程中最激動人心的一刻。最後,還需要對燒製出窯的瓷器進行檢驗和底足的打磨。


經過千年窯燒的秘密,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在揉揉捏捏中,在高溫烤熾裡,

沒有人知道它是

經受過怎樣的煎熬,

才最終成就瞭如今的驚豔模樣。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清雍正 青花纏枝蓮大碗


每一件手工陶瓷製品從揉泥到燒造完成,都經歷著十幾道工序,數十個技術關鍵點,凝聚著藝人幾十年年累計的技藝。一揉一拉的打磨,一筆一劃的繪製,使得出窯的每一隻青花都擁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命力。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青花纏枝花卉菱口盤


而當青花遇上茶

歷經千年窯燒、高溫鑄就的瓷中極品,

與空靈清雅的傳統茶文化相結合,

在瓷與茶水的交融的那一刻,

緊緊相依,深深相戀。

便是再也分不開的了……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用青花瓷做茶杯,裝上滿滿的普洱,慢慢地邊喝邊看書;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做蓋碗,泡一壺嫩綠爽口的蒙頂甘露,閒坐樹下,幻想一番隱士的瀟灑;


等待那一抹天青色的煙雨


仔細端詳手中茶盞,一朵青花蓮枝在茶湯裡搖曳,那種恬淡的東方式滋味,在舌尖上淺淺低徊回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