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三國:《荀彧“憂薨”背後的隱情》第三篇-君臣的美好生活

街頭巷尾說歷史,茶餘飯後話三國。

荀彧主張奉迎天子的事情擱置一年以後,機會再次來臨。

公元196年的七月,楊奉和韓暹(xiān)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把漢獻帝弄回了洛陽,漢獻帝終於實現了東歸洛陽的理想,然而眼前的景象,除了斷壁殘垣就是一片廢墟。

曹操曾在詩作《蒿里行》所描述的景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活生生地映照在漢獻帝的眼前。

對漢獻帝來說,這一次不是夢想照進現實,而是殘酷照進了現實。

史話三國:《荀彧“憂薨”背後的隱情》第三篇-君臣的美好生活

史書記載的情景遠比我們想象中的殘酷。

洛陽的宮殿早已被幾年前董卓遷安西京前的那場大火燒光,漢獻帝只能暫時居住在曾經的宦官趙忠的宅子裡。百官群屬把雜草、荊棘等植物剷除,依靠在牆邊牆角上朝。

群僚到了飯點,自尚書郎以下的官員,自行解決。沒有糧食可吃,只能到野地挖野菜找野麥,有的人飢死在牆角旮旯,有的人則直接被亂兵殺害。

時年遭大旱、蝗災,地方的情景也不咋樣,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之在江、淮,取給蒲蠃(luǒ)(香蒲類的可食用植物)。民人相食,州里蕭條。

史話三國:《荀彧“憂薨”背後的隱情》第三篇-君臣的美好生活

在此種情況下,荀彧看到了時機,救人於危難,其感念必然深重。荀彧力排眾議,勸曹操奉迎漢獻帝都許。

此時曹操部下反對奉迎漢獻帝的人很多。主要的觀點是韓暹和楊奉把持著漢獻帝,兩位驕傲豪橫的人自覺有護駕之功,又強悍暴力,不能夠立即制服。

荀彧這一次沒有使用“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利誘觀點,而是換了一套新戰略,對曹操曉之以溫情,動之以大義。

史話三國:《荀彧“憂薨”背後的隱情》第三篇-君臣的美好生活

荀彧勸曹操說:“當年晉文公接納衰微的周襄王,天下諸侯景然相從;項羽暗殺了楚義帝,漢高祖劉邦為義帝披麻戴孝,而天下歸心。今天,自從天子被董賊劫持,將軍就首先募集義兵討董。然而因為徐州陶謙和大本營兗州騷亂的問題,沒能夠成功。儘管如此,但是我知道將軍心裡面一直惦念著漢家王室,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罷了。曾經離天子很遠的時候,將軍一直不忘初心,御難於外,伺機匡主救國。今天天子已經回到了洛陽,天下的義士都有存本之思,百姓們也都有懷舊的恩情。如果能在此時奉迎主上,其一是順從民望的大好事;其二可以用公心攝服天下;其三能夠解王室的困境,有大功大德。如此三者,四方豪強尚不能與將軍爭鋒,何況韓暹、楊奉,這樣逞匹夫之勇的愣頭青,能有什麼作為,他們實在不足為慮!當然如果此時將軍還不能及時地下定決心,一旦其他豪傑有奉迎漢獻帝的忠心,將軍再來考慮這件事的話,恐怕就為時已晚了。”

史話三國:《荀彧“憂薨”背後的隱情》第三篇-君臣的美好生活

曹操聽後,立即接納了荀彧的建議。

事實果不出荀彧所料,曹操親自出馬,楊奉、韓暹頃刻間喪身殞命。漢獻帝一到許昌,就給曹操發嘉獎,給荀彧送福利。封曹操為大將軍,封荀彧為侍中,守尚書令。

對於漢獻帝的到來,荀彧簡直高興到要爆炸的地步。他覺得自己成功說服了曹操一同匡扶漢室。其實曹操和荀彧的想法偏差很大,曹操之所以奉迎漢獻帝,不是真的要匡扶漢室,而是出於政治利益的考量。

史話三國:《荀彧“憂薨”背後的隱情》第三篇-君臣的美好生活

其實毛階早期曾經所說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更符合此時曹操內心的真實想法。

曹操無愧於一個卓越而又成熟的政治家,他一石二鳥,既滿足了荀彧的個人志向,又實現了個人的政治目的。

志得意滿的荀彧高興之餘,又給曹操推薦了荀攸、戲志才、陳群、郭嘉、鍾繇、司馬懿(非潁川人,其祖上在潁川擔任過太守)等絕世佳才,至此整個潁川士人集團的精英幾乎都在為曹操服務。

這一次奉迎漢獻帝,曹操可謂一舉三得,賺了個缽滿盆盈。

史話三國:《荀彧“憂薨”背後的隱情》第三篇-君臣的美好生活

從漢獻帝的角度來說,結束了仰人鼻息,顛沛流離,風餐露宿的生活。吃得飽,睡得安也是一件樂事。

荀彧和漢獻帝自不必說,君臣肯定相處融洽。曹操跟漢獻帝倒不見得相處和諧。但是以曹操政治家的本色和忍辱負重之功,這些都是小問題,忍一忍就都能過的去。

君臣三人的美好生活已然開始。

公元200年,官渡之役,曹操一戰而克定袁紹,荀彧更是發揮了“鼓號手”、“定心丸”的作用。

官渡之戰是袁紹主動發起的戰爭,當時他的實力要強於曹操,因此希望速戰速決,曹操並沒有一定能打贏的信心。回看這場戰爭的相持階段,曹操的確是在苦苦支撐,但是此時袁紹已經舉兵壓境,曹操不得不打。

史話三國:《荀彧“憂薨”背後的隱情》第三篇-君臣的美好生活

荀彧憑藉曾經在袁紹那裡的工作經驗,以及對袁紹個人的瞭解,詳細給曹操分析了他能夠最終戰勝袁紹的五點優勢。

一是曹操個人能力上相對袁紹的四點優勢,“度勝、謀勝、武勝、德勝。”

二是漢獻帝這面政治旗幟,能夠發揮的道義作用和政治優勢。

從而得出以正義伐不義,以有能伐無能,曹操必將戰勝袁紹的結論。這無疑是此時能夠堅定曹操信心的最佳“鼓號手”。

​在官渡之戰打到最最關鍵的相持階段,雙方都已經快頂不住的時候,曹操看著疲憊勞碌的兵士,內心打了退堂鼓。寫信給荀彧說不想打了,荀彧給曹操回信打氣鼓勁,算是吃了一顆不能放棄的“定心丸”。

史話三國:《荀彧“憂薨”背後的隱情》第三篇-君臣的美好生活

荀彧在信中用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在滎陽、成皋之間的那場經典戰役,給曹操作比喻,說劉邦和項羽之所以誰都不願意先退,是因為誰退誰死,而且再沒有翻身的機會。

現在正是戰爭最為關鍵時刻,將軍難受,袁紹更難受,常規戰法已經不起作用的時候,可以試著尋求變化,求變用奇成功,說不定就能夠轉敗為勝。

先退者勢屈也,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

荀彧此言,曹操深受啟發和鼓舞,信心倍增,適逢許攸來降,獻計燒糧。

曹操大喜,親自帶兵襲擊烏巢,燒掉袁紹的供給糧草,一戰而克定袁紹。

後來曹操在給荀彧錄功加爵的時候都不禁感慨,說荀彧的這兩條計策有興亡圖存之功,謀之奇、功之大,連他自己都無法相提並論!

史話三國:《荀彧“憂薨”背後的隱情》第三篇-君臣的美好生活

君臣和諧,凱歌常奏,捷報頻傳。幾何中的三角關係總是很穩定,人與人的三角關係能夠穩定嗎?曹操在不斷地強大,這樣的君臣美好生活又能夠維持到什麼時候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