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商會抱團發展的時代已經來臨,仍遊離在門外的企業抓緊了!

商會洞見

靠商會抱團發展的時代已經來臨,仍遊離在門外的企業抓緊了!


如今,各行業、各地域商會組織層出林立,縱橫交錯。你是早就置身其中,體會到它的資源優勢,還是仍然選擇遊離在外,孤軍奮戰呢?發展商會經濟的時代已經來到,而你是否已經準備好迎接它的到來呢?亦或是為了它有更好的發展而正積極努力呢?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漸成熟和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客觀上需要功能更強的溝通宏觀面和微觀面的中間協調層。在政府與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之間,民間商會毋庸置疑充當這樣一箇中間組織,成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實現政府與商人、商人與商人、商人與社會之間相互聯繫的重要紐帶,是政府的幫手,是政府工作的支持者,它服務於政府,服務於企業,在政府與企業之間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中介作用。


區別於以地域為凝聚的傳統商幫,商會的現代性、突破地域限制、功能的多樣化,都是現今中小企業可以依靠的對象。

企業在商會中抱團發展,實現合作共贏,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這對於現在仍遊離在商會門外的企業來說,是否具有吸引力呢?


眾所周知,商會、行業組織的主要任務概括起來講就是兩個字——服務。但如何服務這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討論,而且還可以在不同層次上進行深入研究。比如一些商會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服務,這確實是一個很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因為中小企業在融資上有一定的困難,這是中小企業的弱點。實際上,世界各國的同業工會、商會都有這個服務。但是金融是很複雜的,它需要的資源往往不是本地所能掌握。吳敬璉提出,目前比較好的辦法是同業公會去給專門的金融機構分擔一些風險。


基於這種以商會組織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商會經濟,其是以民營、民資為本的民本經濟,是以服務民生、解決就業為目的的民生經濟,也是共同出資發展的民主經濟。通過多樣模式,特別是資本運作,來打造資本服務的平臺,更好規避風險,使得能解決行業內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可以說,商會經濟是商會功能的升級。


具體來講,要發展商會經濟,首先要完善商會制度。但就現實情況看,我國商會的發展滯後於市場經濟的發展,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的需要,商會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相比,商會建設與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商會發展不平衡,以鄉情為紐帶的異地商會引起重視和支持,發展迅速,而行業商會受到規定製約、缺乏帶頭人以及同行相斥等思想觀念的影響,相對發展較慢。同時,商會自身建設又存在內部合力不夠,只顧收會費而疏於管理作為等諸多問題,這些都是影響商會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使商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活躍商會經濟局面?這正是現今所不斷探索研究的問題。以在京商會為例,相關人員介紹,目前各省在北京的商會,多多少少有比較濃的聯誼會,老鄉會的這種氛圍。而那種獨立的社團法人,能有明確的目標,衝著目標大家一起去幹,這個還是不足。


他認為,要發展商會,首先要圍繞社會創新的大趨勢來做,因為商會不是孤立於社會的一個團體。然後,在制度層面上,多做一些努力。謝奇相表示,創新還是要圍繞這方面來做。這個制度層面體現在商會的章程上,活動的內容上,包括對外宣傳以及口號上。的確,面對多重問題,其中首要的一項——給予商會組織法人地位,實現商會整體創新是各個商會不斷呼籲和積極爭取的。除了呼籲給予商會法人地位之外,實現商會整體創新,通過藉助商會平臺,發揮集團優勢來發展商會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