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昼则知夜


王阳明:知昼则知夜

作者|墨书

在《传习录》中有这样一番对话:

萧惠问死生之道,

先生曰:知昼夜,即知生死。

问昼夜之道,

曰:知昼则知夜。

在王阳明的学生中,萧惠是一个悟性较低的同学,但是他特别喜欢钻研,思考一些事情。

有一天萧惠就和王阳明探讨人生的死生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一个人死亡之后是万事皆休,一死永灭,还是死后有我们想象的灵魂存在。

这是一个世人都执着和迷惑的问题,但是王阳明对于这个事件的回答,好像有一些模糊,说:“知昼即知夜”,就是说了解死必然了解生。

王阳明所说的这一个答案,还要从佛家思想开始说起。

佛家思想认为人不会一死永灭,人也不会一死不灭,而留有一个灵魂。

王阳明:知昼则知夜

在世俗的理解之中,认为人死之后会留有一个灵魂,这一个不变的灵魂穿过自己每一个轮回的生命,就像一条线穿过一颗又一颗的珍珠,这样的灵魂可以在不同的肉体中存在,就好像我们看到的神话小说一样,人死之后可以轮回转世。

但是在佛家中认为这是一个悖论,事实上,这个世上根本没有“恒常”的东西,一个人离开之后,灵魂永远不会存在,但是有一个代替灵魂的东西,比灵魂更为玄妙,叫做意识之流,也就是所佛家中所说的“神识”。

这种意识之流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时时刻刻的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这意识之流永远存在,但是它又永远处在变化之中,更具备延续性。

佛经中常说:非断非常,非一非异,意思就是说上一世和这一世的我,虽然说不是同一个我,但是也不是说全然不同的,他有一个意识之流作为衔接。

就好像现在的生物学理论之中有这样一个说法,人身上的绝大部分细胞,除了极少数的神经细胞之外,平均7年就会全部更换一次。

王阳明:知昼则知夜

此外,自己的脾气、秉性、思想、观念等等,都会有非常大的转变,其中的差异不亚于两个不同的个体之间的转换,但是转换之间却存在着延续性和关联性。

这又如同佛家中所说的“无常“,意思就是没有任何物体是永恒的存在,一直处在变化中。

最重要的是,在每一次的变化都未必是坏事,就好像每一次有旧的事物消失,才会有新的事物出现。

从这里再去理解王阳明所说的“知昼即知夜”,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事实上,人生的每一刹那都包含着变化,更包含着死亡和新生,而人生的意义也是在这里,虽然我们生命中拥有的一些东西会消失,但是有一些东西也会出现,任何好的事情和坏的事情都是如此。

正是因为无常,所以才有四季轮转,日夜交替,才有新的生命出现,那么对于我们世俗之人来说,面对着这一切不确定的无常无我的世界,想要更坦然的去活得更好,需要秉持两个心态。

王阳明:知昼则知夜

一:坦然接受所有的变化

很多人面对一个无常无我的世界,总是期望所有的变化都是完美的,一旦出现遗憾与不足时,就尝试抗拒,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无论世界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首先要学会接纳,然后再去努力的改变,如果连接纳都做不到,一味的抗拒,只会让自己更痛苦,所以人生会因负面情绪而变得更糟。

二:不要试图掌控外界的变化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局面,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它变得更好,可以经营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但是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那些没有出现的事情上。

比如,很多人总在无理取闹的期望着幸运的事情完全降临,总是期盼着十全十美,这是非常美好的愿景,但是不是一个合理的心态,因为我们控制不了未来,只能控制当下。

王阳明:知昼则知夜

认识了无常无我的状态之后,也明白了该如何去对待这一切变化,就会有一个坦然和豁达的心态,在这样一种情绪之下,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