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直接“動手”,是教育的最好方法

經常聽別人抱怨:做了父母后,人變得越來越嘮叨,說的話都是為孩子他好,可他就是不聽。


其實關於教育,董卿早就說過:“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如果我們做不好,又怎麼能夠教出一個好的孩子。


1說一萬遍,不如做一次


為什麼給孩子講道理,孩子聽過也沒有深刻的印象,反而覺得厭煩呢?


因為你教他的東西,沒有變成行動,縱然你說的天花亂墜,孩子也無動於衷。


我有個高中同學,他說他有段時間總是被兒子問得啞口無言,比如:


同學教育兒子要講衛生,結果他兒子反駁說,媽媽一出差,你的臭襪子就堆在衛生間裡一個星期都不洗,好意思說我?


同學教育兒子讀書要專心,不要經常玩遊戲,他兒子不服氣,憑什麼你就可以一直玩手機?


同學教育兒子在學校不要跟人打架,他兒子更是義憤填膺,就允許你生氣的時候揍我,不允許我揍別人出出氣?


....


我同學焦頭爛額,他說這感覺就像他又當了一回兒子,被人給教育了。


其實是從教育的角度來看,不是孩子記不住我們說的話,而是行為習慣這個事兒,靠說的根本沒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直接“動手”,是教育的最好方法


2教育就是以身作則


我們家是3樓,有時候電梯人滿了,浩浩的奶奶不想等,就走樓梯,怕她手腳不方便,每次我都會下樓去扶。


就在兩天前,鄰居王奶奶告訴我,有次浩浩看她走樓梯,主動攙扶她,還告訴她慢點走。她說:“現在的孩子,誰有這份心啊,你們家浩浩真討人喜歡!”然而我並沒有告訴孩子去這樣做。


教育孩子,有人覺得難,說了很多遍孩子就是不聽;有人覺得簡單,做幾次孩子就跟著學會了。


真正的教育,不是光說,而是直接做。我想,這就是身教重於言傳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直接“動手”,是教育的最好方法


3 你是哪種父母,你的孩子就是哪種人


曾在書上看到過一則小故事:


有一個小孩子天生智商過人,在班裡常常考前幾名,但是他的爸爸酗酒,經常喝得酩酊大醉,深更半夜才回家。


有一天,天上飄著大雪,道路上積了一層厚厚的雪,爸爸和往常一樣出門,朝酒館裡走去。走到半路,他發現後面有人跟蹤,回頭一看,原來是他的孩子順著他的腳印跟上來了,孩子一邊走,一邊興奮地說:“爸爸你看,我正在踩著你的大腳印呢!真有意思!”


爸爸聽了孩子的話,非常震撼,猛地意識到,如果自己嗜酒成性,孩子就會像今天這樣,跟著他的步伐,將來也會酗酒。於是他改變了路線,返回家中,從此戒掉了酗酒的惡習。


這位爸爸還是很明智的,大人的言行舉止,會在不知不覺間影響孩子一輩子。


我們小時候發誓要跟父母做截然相反的人,儘管不願意承認,很多時候,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就是——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教育孩子,與其喊破喉嚨,不如直接動手。有句話說的很好,三等父母用拳頭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為管孩子。當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也就跟著好了。


你要做哪種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直接“動手”,是教育的最好方法

我是青欖君,一個教育行業工作者,關注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學習。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轉發或者收藏,同時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青欖教育為了不僅給家長教育好方法,也給孩子們分享學習方法,開通專欄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