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背景品作品】蘇軾和錢穆父的深厚友情,在詩中也在生活中

今天我們要來說的這個人物,我個人非常喜歡,為什麼呢?因為他不僅文采非凡,而且個性十分樂觀豁達,這在當時可是非常難得,最重要的是他還是一位美食家,作為一個資深吃貨,這無疑讓他在我心中增加了許多附加值。

這個人大家也都很熟悉,與他息息相關的一道菜名——東坡肉,也是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正如他的詩作那樣,看到下面這張圖片,你是不是也流口水了呢?


【從背景品作品】蘇軾和錢穆父的深厚友情,在詩中也在生活中


繼續迴歸主題,今天我們的主人公就是蘇軾,當然還有一位是他的好友——錢穆父。

要說這蘇軾跟蘇穆父的友情不得不讓人羨慕,這一點從他的詩作中即可看出,據現在還能考究的,蘇軾寫的關於這位兄臺的詩大概在十九首左右,當然也許還有一些沒有流傳下來的作品,但是從十九這個數字也足以令人震驚。

其中現在最讓大家熟悉的是《臨江仙 送錢穆父》,這首詩不僅讚揚了錢穆父,也從側面寫出了詩人自己的心境,確實值得好好品讀。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從背景品作品】蘇軾和錢穆父的深厚友情,在詩中也在生活中


歲月如流,此次在杭州重聚,已是別後的第三個年頭了 。三年裡你奔走多地,我亦奔波遷官,踏遍紅塵,感知冷暖,然而我們相見以後,歡聲笑語,恰似春風入懷。

這大概就是友情啊,記得之前聽過一句話,最好的友情不是無話不談,而是即使在一起不說話也倍感舒服,無論過多久仍然可以相談甚歡。而蘇軾和錢穆父就讓人有這樣的感覺。

分別的這三年,兩人都經歷了許多,當初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門帳飲時,蘇軾曾賦詩贈別。三年來 ,穆父奔走於京城、吳越之間,此次又遠赴瀛州,真可謂“天涯踏盡紅塵 ”。

而無論錢穆父輾轉多少地方,身份有著何等變化,在蘇軾的心中,他一直都是那個“一笑作春溫”的摯友,相視一笑的默契,彷佛帶來整個春天,外面的冰川都早已經融化;一直都是那個高風亮節,世事多變也能心如止水,淡定從容的正人君子。

因為是知己,因為我懂你,所以我始終相信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其實蘇軾身上也有著和錢穆父相似的品質,帶給人滿滿的正能量,讓人如沐春風,第一次讀到《赤壁賦》時就被深深震撼,一直在想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夠說出“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這樣磅礴大氣的語言,而且整篇文章感覺句句都是真理,每一句每一字都值得好好品讀。

直到看到這首寫給錢穆父的詩,他所欣賞錢穆父的品質,不也正是他自己身上的特點嗎?


【從背景品作品】蘇軾和錢穆父的深厚友情,在詩中也在生活中


所以知己啊,總是有共同之處的,總是惺惺相惜的,正如你們。

那麼蘇軾和錢穆父為何會有著如此深厚的情誼呢?我們把時光往前倒回去看一看。

這二人的結識要從蘇軾的徒弟秦少章說起,當年秦少章跟隨老師蘇軾到杭州,與越州太守錢穆父的兒子錢蒙仲互相引為知己,時常有詩詞相和,蘇軾對兩人的詩句稱讚有加,亦和一首《次韻秦少章和錢蒙仲》,裡面有句:“山圍故國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蘇軾看到吳越王的後人任職故國,如今故國城池雖在,人事已非,頗多感慨。

後來隨著和錢穆父交情的深入,又把蘇邁送到錢穆父處求學,並就蘇邁的就業問題請求過錢穆父關照。所以兩人即是詩友,也是無話不說、儘可委託的摯友。

能夠放心委託之人定是與自己交情不一般,這點我們不難看出。而作為美食家蘇軾先生,他對於蘇穆父的深厚情誼還體現在美食的分享之中,據說有一次美食家蘇軾研究出了一種鱖魚的做法,不敢獨享,就立刻寫了封信告訴錢穆父:

取筍簟菘心與鱖相對,清水煮熟,用姜蘆服自然汁及酒三物等,入少鹽,漸漸點灑之,過熟可食。不敢獨味此,請依法作,與老嫂共之。


【從背景品作品】蘇軾和錢穆父的深厚友情,在詩中也在生活中


真好奇這錢兄看到這麼貼心的食譜後是否有感動得涕淚交加,更想知道最後是否有成功做出這道美食,這時候就很希望錢穆父也是一位愛作詩的人,好讓我們知道後續的故事。

俗話說,抓住一個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看來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愛情,對於友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當然對於一個吃貨來說,這應該是人之常情。

綜上所述,蘇軾和錢穆父的友誼認證成功,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但是有你這個知己,人生路上不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