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2011年,國內的《快樂女聲》氣數將盡,娛樂綜藝一片死寂之時,韓國的《我是歌手》播出,一時在韓娛掀起驚濤駭浪。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韓國版我是歌手

幾位過氣歌手在這個舞臺上奇蹟翻紅,紅到韓國本地歌壇幾乎是重新洗牌,他們在舞臺上的演唱霸佔了各大音樂排行榜,以至於觸碰到唱片公司的利益,聯名發起抗議。

由於太過火爆,這檔節目引起全世界關注,後來,它被洪濤看中,搬到國內,2013年,國內《我是歌手》這一檔綜藝的雄圖霸業就此開啟。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國內我是歌手

連續四季,這檔節目創造了收視和收益的輝煌,2017年,改名《歌手》,依舊在湖南衛視這一優質平臺下播出,歷經幾年的盛世偉業,如今也已7年之癢,當年的火爆如今只了剩下一抹餘溫。

所以今天啵啵就來跟大家講講,今年的《歌手·當打之年》,怎麼就不能擁有當年《我是歌手》的盛景?

節目收視輝煌不再,當年的驚濤駭浪終歸平靜

01

要說這檔節目,它曾經絕對擁有過足夠的輝煌。

遙想當年《歌手》節目的前身《我是歌手》,在當時那是紅透綜藝類節目的半邊天,第一季就讓羽泉徹底翻紅,林志炫楊宗緯等人更是憑藉這檔節目大火一把。到了第二季,《我是歌手》更是收視率持續第一,鄧紫棋等新人,也是憑藉《我是歌手》才一飛沖天,第三季就更不用說了,有可靠估計光是廣告額就是10億左右。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到了第四季之後,《我是歌手》改為《歌手》,收視也就一季不如一季了。

拿《歌手2018》來說,同年收視率排在它前面的都有什麼呢?《創作101》《王牌3》《聲臨其境》,其餘兩個不同類不講,《創作101》和《歌手》都是競演類節目,為什麼收視相差這麼多?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這兩個節目有什麼區別呢?其實說到底《歌手》屬於純Vocal(實力)類,《創造101》屬於PD系列。什麼意思呢?Vocal類歌手拼的是實力,大家看的是這個人的歌唱水平。那什麼是PD系?說白了就是導師帶著學員PK,這一類節目節目,選手大部分是新人,實力一般般,但是舞臺多,更多的是互動,觀眾看著也更刺激。

熱火褪去不是節目本身的錯,《歌手·當打之年》實名委屈

02

市場漸漸地不再喜歡《歌手》這一類的節目了。

像這樣的Vocal競演類節目什麼時候最吃香呢?國內那要在2012、2013年左右。

也就是開頭提到的,韓國《我是歌手》的火爆,吸引並被帶到了國內,詳情參見跑男,當然之前還有《中國好聲音》打了頭陣。這說明什麼?當時的觀眾確實是吃這一套的,他們喜歡看歌手之間的實力PK。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所以如果《歌手·當打之年》擱在2012,2013年左右,我相信它的收視一定比現在更驚喜。畢竟那個時候,觀眾對於Vocal(實力)系最是狂熱,大家想要看的就是實力,Vocal競演現象級節目,引領著觀眾審美。

而如今呢?實力不再重要了,舞臺變得視覺化,觀眾需要互動,她們想看的是選手之間更純粹直接的互相淘汰,所以PD系的新玩法越來越奏效。觀眾抨擊選手實力欠佳的同時,也明白Vocal(實力)系對自己的吸引力越來越淡,大家想看的還是更刺激更多元化的舞臺節目。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2018創造101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歌手2020

當市場不再鼎盛,觀眾不再看選手實力,節目本身的弊端又被無限放大

03

《歌手》這種Vocal競演,它本身存在的弊端是什麼呢?賽制,賽制,還是賽制。

舉個例子,《我是歌手》第一季冠軍是羽泉,那在某些人眼裡,林志炫楊宗緯就比他們差了嗎?第二季的張傑,才進入五強,但這僅限於這個比賽,走出這檔節目,依然還能說明他比前幾名差嗎?所以節目本身就有侷限性,再加上每一檔節目都逃脫不掉的黑幕質疑,所以你就想想吧。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但是PD系呢?大家看的不是各位的實力,說的通俗點,大家就是看個熱鬧,看個刺激,圖個新鮮。

拿《創造101》來說,這一類大多是新人選秀,論實力,比《歌手》何止是差個兩條街,你看節目捧出來的新人就知道了,他們在乎的不是這個人有沒有實力,而是觀眾喜不喜歡,這才是和如今的粉絲經濟相掛鉤的。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所以從PD系節目興起之後,它就註定會比Vocal(實力)類更吸引人。

千辛萬苦請來高流量歌手,勉強抓住Vocal(實力)競演類節目的最後一根稻草

04

除了觀眾看膩了,就連嘉賓都覺得,這一類節目很難翻起火花了。

在還未播出的時候,這檔節目就被曝出找不到歌手。《歌手》找不到歌手,聽起來很諷刺吧?不過這還真不是《歌手·當打之年》這檔節目的錯。

拿華晨宇在第7期名次倒數來說,名次聽起來不好聽,但是實際上,他會在乎這個名次嗎?他的粉絲會在乎嗎?換句話說,他這種流量正當盛的歌壇老人,根基已經是穩了,名次給高了也對他們的名氣幫不上太大的忙,就算是倒數也動搖不了人家在歌壇界的地位。要是用人家粉絲的話講,那就是一切不care。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況且《歌手·當打之年》還需要華晨宇這樣的高流量歌手保證收視率,不管你是否喜歡華晨宇唱歌,不得不承認的是,華晨宇粉絲基礎確實強大。

也不是要抬高或者否定誰,事實就是如此。紅的人不在乎,不紅的實力未必夠,剩下一波不溫不火的,又帶不動流量,所以當時這檔節目為什麼鎖死了華晨宇,一定要邀請他,還把他推向主力宣傳?現在你知道了吧?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歌手·當打之年》當初也是費盡心思請來高流量的歌手,才抓住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結果大家也看到了,當年《我是歌手》的盛世,是很難再現了。

向市場傾斜,但不能完全向市場妥協

05

但是,觀眾不在乎實力了,節目就要完全市場化嗎?

就像中國電影,有人說它越來越倒退了,是演員和導演的鍋嗎?是市場需要。但是如果中國電影完全市場化了,那大家還去哪看好電影?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如果《歌手》也搞來一群什麼都不懂的小白隨便唱兩句,粉絲打打投名次就上去了,還能順便看看各家粉絲的吵鬧,我相信節目可能比現在要受歡迎,但是如果所有節目都如此,誰來拯救日益沒落的華語樂壇?

當然,我不得不承認的是,《歌手·當打之年》本身也是備受爭議,也是向市場妥協的,畢竟一檔節目終究也不是做公益。它對“Vocal(實力)”這個詞上也存在諸多爭議,比如“黃霄雲事件”,它也炒作,向流量話題靠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依然堅持了原有的賽制,不會唱歌就上不了舞臺

雖然節目裡的奇襲歌手,很多都是不怎麼出名,甚至可以說大部分大家都叫不出名字。但是常駐嘉賓周深、徐佳瑩、蕭敬騰、華晨宇、毛不易等常駐嘉賓還是樂壇的主咖。大家看節目的時候,大部分也都是奔著這幾位主咖去的。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不過,你要說這幾位能像當年《我是歌手》一樣,再掀起一陣腥風血雨嗎?估計難。

首先本身這幾位歌手如今的流量名氣也不差,已經很高了,也沒有什麼多大的進步空間了。也就是說當初節目組請的就是大咖頂流,而不是像第一季那樣,請的都是新人或者過氣明星。

那你說它能捧紅一些人嗎?我覺得還是可以,像劉柏辛,黃霄雲,還是很受節目影響。但你說要像鄧紫棋一樣紅透半邊天,那估計還是有點費勁。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總之,在市場這麼不景氣的條件下,這檔節目依然是voval(實力)競演,它就值得一讚。但是如果節目在走流量的路上越走越遠,那結果皆不得而知了。

我們需要不會唱歌就上不了舞臺的競賽類節目

06

音樂這種東西本身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畢竟我也不是科班出身,難以做評價,只能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喜歡的不同風格。

扛鼎歌手也帶不動的節目,《歌手》背後到底有多難?

所以我也不能說誰唱的歌好,我只能說誰會唱歌,在我看來上《歌手》的都是會唱歌的,我們需要不會唱歌就上不了舞臺的競賽類節目,那些沒有才藝活躍在舞臺上的,說到底是徹徹底底地消耗粉絲而已。

未來樂壇要繼續發展下去,還是要靠這一類vocal競演類節目發掘歌手,現在這個市場正處於“寒冬”,但仍有這類節目,就衝這個,我也給《歌手·當打之年》一個點贊。

不過還是那句話,希望這檔節目不會在走流量的路上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