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太湖絕佳處,畢竟在黿頭”,這是郭沫若老先生筆下的無錫。太湖給無錫帶來豐富的物產和秀美的旅遊風光,無錫也因此被譽為“太湖明珠”。這裡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繼承了千年泰伯故里的榮耀;這裡水網密集,梁溪河與運河交織,孕育出水韻靈秀的詩意審美;這裡曾有全國四大米市之一的無錫三里橋米市,鑄就了百年工商名城的輝煌;這裡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創新之都”。2018年,無錫人均GDP達到2.5萬美元,僅次於深圳,在全國大陸城市中排名第二。2019年7月無錫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部署無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無錫正從2.0太湖時代邁入3.0長江時代。


無錫市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太湖新城

無錫是江南文明發源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公元前11世紀末,周太王的長子泰伯為讓王位於三弟季歷,偕二弟仲雍,從現屬陝西的岐山東奔江南定居梅里(今無錫梅村),築城立國,自號“勾吳”。周滅商後,因泰伯無子,周武工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為吳君,建吳國。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滅吳,無錫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滅越,無錫屬楚國。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滅楚,置會稽郡,無錫屬之。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錫東新城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無錫縣,屬會稽郡。王莽時(公元9年)改名為有錫縣,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復置無錫縣。三國時,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陵(今常州)典農校尉。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陳,縣廢入晉陵(今常州),十三年(593年)復置,屬常州;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無錫縣又屬毗陵郡。唐屬常州或晉陵郡。五代、宋屬常州。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無錫為州,屬浙江行中書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為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無錫為無錫、金匱兩縣,同城而治,均屬常州府。宣統三年(1911年),無錫光復,錫金軍政分府成立於原金匱縣屬,轄原無錫、金匱兩縣:同年5月,撤銷錫金軍政分府。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清明橋古運河景區


民國元年(1912年)錫、金兩縣合併複稱無錫縣,屬蘇常道。民國16年(1927年),無錫縣直屬江蘇省。民國23~26年(1934~1937年)無錫縣為無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地。抗日戰爭期間,無錫四鄉先後建立中共領導的錫北、錫東、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權。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分無錫為無錫市、無錫縣,市、縣同城,無錫市屬蘇南人民行政公署。1953年建江蘇省,無錫市為省轄市:無錫縣屬先後多次變化,曾經屬常州專區、無錫市、蘇州專區管轄。無錫市區於1958年6月基本形成四區格局,即崇安、南長、北塘3個區和1個郊區。1983年3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市增轄江陰、無錫、宜興3縣。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蠡湖風光


1988年在馬山鎮包括馬圩地區設立馬山區。國務院恢復撤縣設市工作後,於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陰縣、宜興縣、無錫縣先後撤縣設市,設立江陰市、宜興市、錫山市。1995年3月無錫市市區和無錫縣行政區劃進行部分調整,組建無錫新區。無錫市郊區旺莊鄉,無錫縣碩放鎮和坊前、新安、梅村3個鎮的19個行政村連同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無錫新加坡工業園,由無錫市新區管理。2000年12月,撤銷錫山市設立錫山區和惠山區;撤銷馬山區,將馬山區的行政區域和錫山市的部分鎮(9個)併入無錫市郊區,並將郊區更名為濱湖區。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生態湖灣


2015年10月,撤銷崇安區、南長區、北塘區,合併設立梁溪區;析錫山區的鴻山街道和濱湖區的江溪、旺莊、碩放、梅村、新安5個街道,設立新吳區。目前,無錫市轄梁溪、錫山、惠山、濱湖、新吳5個區,及江陰宜興2個縣級市。


梁溪區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梁溪俯瞰圖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梁溪城市夜景


梁溪區為無錫市中心城區,梁溪區因無錫城區梁溪河而得名,舊為無錫別稱。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無錫市、縣分設。1949年5月,無錫市政府建立13個鎮人民政府。1951年10月無錫市建立8個區,1-5區為梁溪區境。1955年7月,將1-5區分別更名為崇安區、工運區、南長區、西新區、北塘區。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梁溪大運河新貌


1958年6月,市人民委員會(市政府)決定將5個市區撤併為崇安、南長、北塘3個市區。此後各區轄地基本穩定,略有調整。2002年2月,市政府決定將廣益鎮劃歸崇安區,將揚名鎮劃歸南長區,將黃巷鎮、山北鎮劃歸北塘區管轄。2015年10月,撤銷崇安區、南長區、北塘區,合併組建梁溪區。2016年2月20日,梁溪區正式成立。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惠山古鎮群


濱湖區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禪意小鎮——拈花灣(濱湖區融媒體中心 供圖)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粱溪河,蠡湖溼地(濱湖區委宣傳部 供圖)


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分無錫為無錫市、無錫縣。郊區分屬無錫市和無錫縣,馬山分別隸屬武進縣、震澤縣和無錫縣。1950年7月建立無錫市人民政府郊區辦事處。1951年10月,無錫市成立8個區,第6、第7、第8區為城郊,無錫市人民政府郊區辦事處撤銷。1952年,第6、第7、第8區合併為第6區。1954年5月,原屬震澤縣管轄的馬山劃歸無錫縣。1955年7月,第6區改稱郊區。1956年4月,馬山鄉為無錫縣直屬鄉。1958年7月,郊區撤銷,併入無錫縣。1961年5月,成立太湖區。1965年4月,太湖區複稱郊區。1980年8月成立無錫市人民政府馬山辦事處。1988年建立馬山區。2000年12月,撤銷馬山區,將原馬山區的行政區域和原縣級錫山市的9個鎮併入無錫市郊區,無錫市郊區更名為濱湖區。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無錫(國家)集成電路設計中心(陳新桃 攝)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博大·摩登(濱湖區融媒體中心 供圖)


錫山區,惠山區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錫山已有5000餘年人類活動的歷史。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3000餘年前的商末。商末(約公元前12世紀),古公亶父(周太王)之長子泰伯,為讓位於三弟季歷,偕二弟仲雍南奔南蠻,定居梅里(今無錫市新吳區梅村街道),自號“勾吳”。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設無錫縣,屬會稽郡。清雍正二年(1724),析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民國元年(1912),兩縣合二為一,複稱無錫縣。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析城、郊分置無錫市、無錫縣,此無錫縣乃錫山區前身。1952年屬蘇州專區。1958年7月劃歸無錫市。1962年起,又改屬蘇州專區(蘇州地區)。1983年復歸無錫市。1995年6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無錫縣,設立錫山市。2000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錫山市,分設錫山區和惠山區,隸屬無錫市,沿太湖7個鎮分別歸無錫市濱湖區和新區(今新吳區)。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盪口古鎮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美麗村莊—山聯村


新吳區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梁鴻溼地公園


1992年11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並授權,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無錫新加坡工業園。1995年3月,無錫市在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無錫新加坡工業園基礎上,設立無錫市人民政府新區管理委員會,實際管轄郊區旺莊鄉、無錫縣碩放鎮。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泰伯陵


1999年,旺莊鄉撤鄉設鎮,無錫市新區設立長江路街道辦事處,名義上仍隸屬郊區。無錫市新區實際管轄1街2鎮。2002年1月,南站鎮、坊前鎮、梅村鎮劃歸新區管理。新區實際管轄1街5鎮。2004年1月,旺莊鎮、南站鎮撤鎮設街,新區實際管轄3街3鎮。2005年3月,錫山區鴻山鎮由新區管理。2006年2月,碩放鎮、坊前鎮撤鎮設街,長江路街道併入南站街道。新區管轄4街2鎮。2007年1月,濱湖區華莊鎮沙墩港、李東、新莊、新虹、中華、華聯、靜慧寺7村和新安社居委劃歸新區管理,成立新安街道。新區實際管轄5街2鎮。2007年5月,南站街道與坊前街道合併為江溪街道。新區實際管轄4街2鎮。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梅里古都”牌樓


2009年3月,新區實際管轄的錫山區鴻山鎮、濱湖區梅村鎮撤鎮設街。新區實際管轄6個街道。2015年10月,析濱湖區旺莊街道、江溪街道、碩放街道、新安街道、梅村街道和錫山區鴻山街道設立新吳區。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伯瀆河


宜興市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宜興市東氿新城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宜興市白塔村牽稼園


宜興古稱荊邑,春秋時屬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縣,改荊邑為陽羨縣。西晉太安二年至永嘉四年(303-310年),朝廷為表彰周圮(周處長子)三興義兵平亂之功,設置義興郡,屬揚州。隋開皇九年(589年),改稱義興縣,屬常州。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為避趙光義諱,改為宜興縣,屬常州。元升為宜興府,後改立宜興州,屬常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改宜興州為建寧州,尋復舊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為縣,屬常州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為宜興、荊溪二縣。


民國元年(1912年)荊溪縣撤銷,併入宜興縣。1914年,屬蘇常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政府。1932年屬武進行政區。1933年3月屬第一行政督察區。1937年屬江蘇省第三戰區。1939年屬江蘇省江南行署。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屬常州專區,1953年1月至1956年2月屬蘇州專區,1956年2月至1983年3月屬鎮江專區(1967年3月改稱鎮江地區),1983年3月起屬無錫市,1988年3月撤銷宜興縣,設宜興市(縣級市)。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紫砂組壺 宜興是中國“陶都”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市民在宜興市龍池山自行車公園騎行,2018年宜興市深氧藝術節


江陰市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鳥瞰江陰 肖勇攝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江陰長江大橋


簡稱澄。因地處“大江之陰”而得名。江陰擁有7000年人類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春秋戰國時屬延陵,為江陰最早稱謂。秦統一後屬會稽郡延陵鄉。漢代屬毗陵縣地。太康二年(281)由暨陽鄉改設為暨陽縣,為建縣之始。南梁紹泰元年(555)廢縣置郡,因其北枕長江,遂稱江陰郡,為“江陰”名稱之始。此後,曾改設為郡、國、軍、路、州。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恢復江陰縣建置。1912年,屬江蘇都督府。1914年6月屬蘇常道。1927年4月廢蘇常道,屬江蘇省。1933年3月,屬江蘇省第二行政督察區。1936年直屬江蘇省。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江蘇省江南行署。1949年4月23日,江陰解放,屬蘇南行署區常州專區。1953年屬江蘇省蘇州專區。1970年屬蘇州地區。1983年3月劃歸無錫市。1987年4月,撤縣建市,仍屬無錫市。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興國寺塔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徐霞客故居


文字來源:《江蘇建置志》《江蘇省市縣概況》《江蘇省志·地名志》《無錫市志》和《無錫年鑑》及各縣(市、區)綜合年鑑


長按下圖二維碼,閱讀最新“方誌江蘇”文章

值得收藏!太湖明珠無錫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