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打沙甕”,一個石匠的故事,有因果報應?巧合?

“水打沙甕”(散文)

——一個石匠的故事

題記:這個故事我聽到時才10歲左右,已經幾十年了。

這個故事與鄰水太和鎮國殤園裡革命烈士唐萬國犧牲有關。

這個故事是真實的。很有教育意義,卻不是很多人知道。

在我的老家,有個風俗,每年大年初二就要走外婆屋,去給外婆一家人拜新年。我的老家在大竹歐家三溪村姚家灣,外婆家在鄰水太和高官寨(現在叫青崗坪村),就是唐家橋國殤園那裡。我們到外婆家那時走路要1個多小時。走外婆屋去我們高興,父母帶著我們三兄弟,有時父母邊走邊擺龍門陣,我都認真的聽。石匠YPA(考慮到石匠有後人,不寫真實姓名)“水打沙甕”的故事,就是我父親、外婆講給我們聽的。

1979年正月初二,我們一家人又去外婆家拜年。當我們走到新橋頭(離我外婆家一里多路),發現石橋一段斷了,橋面和磴石都被水沖垮了。過河坐的是新橋頭的一條烏篷船。船老大就是新橋頭的人,他在划船時說:“去年夏天河頭漲大水,把橋都打垮了;沒幾天,這裡還翻了一架船,船上坐了10來個人,獨獨把石匠YPA水打死毬了……”我的父親“啊……”了一聲。下了船,父親對母親說:“遭了,石匠YPA還差我100塊錢呢!人死賬亡,收不到了喔。”接著,父親又給母親和我們講了石匠的有關交往,是如何借給他錢的已經記不起來了。不過,YPA是個很出名的石匠,手藝好,方圓幾十裡的人都找他做活路。父親那一句“人死賬亡”的話,我倒是第一次聽到說,心裡也明白:人都死了,他借你的錢再多,也算了,當沒得這筆賬。這是老家人的不成文的社會契約規範吧。父親在路上,連連嘆氣。這也難怪,那時100塊錢,是一筆不小的錢了。當時,老家人情以往一般的關係才送禮金1—2塊,送5塊是關係好,送10塊是至親,最大的禮呀!

到了外婆家,父親還跟外婆外公說這個事情。外婆說,石匠YPA“水打沙甕”,真是報應吶……

“水打沙甕”,一個石匠的故事,有因果報應?巧合?


唐家橋的唐萬國,這個革命烈士的犧牲,就是石匠YPA當叛徒告的密。據說,唐萬國在外面受了傷,悄悄跑回老家唐家橋養傷。這時,川東遊擊隊中山支隊正遭到“羅廣文清鄉”。唐萬國是中山游擊隊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副隊長),就是羅廣文清鄉的主要目標。唐萬國打算藏在院子附近的自家祖墳裡,就找來有傾向革命的石匠YPA和徒弟來幫忙打開墳石,人進去後又合攏如初。唐與石匠還沾老表親,唐叫石匠及其徒弟發誓不能外講。於是師徒三人向唐萬國跪下,發毒誓說:“講出去,出賣老表,不得好死,水打沙甕。”這樣,唐萬國才進古墳的。話說,唐萬國躲進古墳,幾天過去了。我的外婆那時還悄悄送過一次飯(我在《外婆和她的姐妹們》一文寫過這件事),所以外婆知道這個事兒。羅廣文懸賞100個大洋,捉拿唐萬國。石匠起了歹心,“見利忘義”,就去告密了。第二天,羅廣文的部隊派了大約一個排,揹著槍,把唐萬國所藏的那個墳圍了個水洩不通。仞然叫石匠打開的墳石。唐萬國在墳裡是誓死不投降,於是外面一陣亂槍響起,唐萬國就犧牲了。槍聲響起,唐家橋、賈家嘴、秧田溝、高官寨、蘭家壩的人都聽得到,紛紛跑出來看。

解放後,鄰水屬大竹專區管轄。叛徒石匠YPA被判了十年的刑,關在大竹三監獄。由於他手藝好,有立功表現,後來出來繼續幹石匠活路。

新橋頭一潑大水,船翻10幾個人,就把石匠水打起走了,幾天後,在河的下游10多里遠的龍安河邊沙灘才找到石匠被甕的屍體。

“水打沙甕”,石匠叛徒結局應了他自己的毒誓。

“水打沙甕”,一個石匠的故事。有因果報應乎?巧合乎?世上的事,誰說的清呢?

前天,遠在新疆石河子市的唐世政先生(唐萬國烈士長子)跟我打來視頻電話,我們聊了近半個小時。我再次向他老人家求證這個故事。他講的基本與我聽的故事一致。只是,他父親自己剩一顆子彈,開槍自殺的。犧牲時,原來的傷基本要好了。

今天,網上搜“鄰水革命烈士唐萬國”見文中有一句“由於叛徒告密”,也沒有任何人寫唐萬國烈士犧牲的詳情。我就再次想起這個故事。唐世政先生同我通話那晚,也說叫我可以寫出來。

“水打沙甕”,一個石匠的故事,有因果報應?巧合?


家鄉紅色的故事,有關石匠YPA的故事,我覺得很有教育意義。當您走進太和國殤園,知道了這個故事,您的腳步一定會更輕輕的、更輕輕的,思緒也會飄得更遠、更遠……

“水打沙甕”,一個石匠的故事,有因果報應?巧合?


附錄:有關太和賈角嘴烈士園文字

賈角嘴烈士園位於鄰水縣太和鄉秧田溝村2組的賈角嘴,整個陵園由唐萬國和唐萬明烈士墓、唐萬國犧牲地、烈士園碑亭、唐紹斌碑亭、唐大臣墓葬等組成,已納入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唐萬國、唐萬明兄弟烈士墓建於1949年,土冢簡葬。1987年,其子女對墓進行修葺,1999年又被暴雨沖毀,同年10月,再次對墓進行維修,形成現有規模。該烈士墓為近現代墓葬,墓門前有碑刻銘文,清晰可見,兩邊置墓柱聯,陰刻楷書“綠水多清送夕暉,青山有幸埋忠骨”。

在烈士墓左方有一碑亭,建於1999年,正反兩面皆陰刻唐世政撰《謁川東遊擊隊烈士園父、叔墓》組詩、《忠魂祭》詩,由著名書法家劉建高和唐家濂所書。碑亭左上方為唐紹斌(又名唐大臣,字紹斌,早期同盟會成員)碑亭,該亭為磚造六角亭,攢尖頂,琉璃瓦,六柱,施楹聯4幅,為現代著名的書法家霍松林、萬栓成、劉奇晉、周自立等人所書。碑亭中立有一石碑,正面篆刻著唐紹斌所寫的《留日絕句》兩首,碑的背面有《唐紹斌碑亭記》,詳細敘述了唐紹斌革命的一生。

距烈士墓約100米處的山坳上有一座古墓,是唐萬國的犧牲地。沿村道繼續往前150米,便是烈士故居所在地——唐家壪。該故居原是中山游擊隊的臨時指揮中心,現相關遺址遺蹟不存。在背面山坡上,有一民國墓葬,為唐大臣之墓。該墓建於1908年,2011年維修時在墓表右上方題刻有“辛亥革命先驅唐大臣安息處”。有楹聯一副,曰:“埋忠幸有一抔土,報國曾浮萬里槎。”為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何郝炬所書。

據《唐氏族譜》記載,唐萬國、唐萬明乃唐大臣之侄孫。雖然所處時代不同,但都為國家獨立、民族富強、人民自由而英勇獻身。在走上革命的道路上,唐大臣對唐萬國和唐萬明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

“水打沙甕”,一個石匠的故事,有因果報應?巧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在鄰水北部和大竹南部有兩支比較活躍的紅色武裝力量,鄰水方有粟紹波、唐萬國、李剛等20餘人,大竹方有徐永培、徐相應等人。1947年冬,大竹一帶根據地遭到嚴重破壞,徐永培等人被迫轉移到鄰水太和鄉,和唐萬國、李剛等人匯合,組成了華鎣山游擊隊中山支隊,他們積極活動,頑強戰鬥,在川東地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筆者根據唐萬國烈士之子唐世政敘述,對中山游擊隊犧牲烈士事蹟進行了整理。

1948年初,在太和鄉的選舉中,中山支隊積極謀劃,周密部署,多方走動溝通,唐萬國最終勝利壓倒反共勢力劉漢臣兄弟,當選為太和鄉鄉長。唐萬國上任後,把隊伍中的郭興山安排為鄉隊副,羅佔云為鄉團丁分隊長,將太和鄉的武裝力量牢牢地掌握在共產黨人的手裡。為更好地開展革命活動,唐萬國主動將唐家壪的祖屋進行改造,在此成立了中山支隊的據點和指揮中心,並以此向周邊發展壯大革命隊伍,吸納更多的群眾參與革命。

為配合革命形勢不斷髮展,川東遊擊隊準備武裝起義,中山支隊作為後援部隊。因突發情況,行動暴露,計劃被打亂,被迫提前舉事,西山支隊被反動派團團包圍,情況十分緊急。徐相應、唐萬國帶領中山支隊趕緊應援,化解了戰鬥危機。1949年初,中山游擊隊徐相應、賈榮甫與敵交戰後撤離到高家鄉梅子壩粟紹波的碉樓裡休整,劉漢臣調來大竹縣保安大隊,向游擊隊發起進攻,將碉樓團團圍困,激戰至半夜。唐萬國得知後,帶領中山支隊隊員和鄉團丁火速增援,營救了革命同志。

游擊隊在川東地區不斷擴大,聲名遠播,國民黨當局也因此不斷向川東派兵清剿。1949年5月,國民黨政府派羅廣文前來清鄉,其部數千人進駐鄰水,將柑子、太和、龍安一帶作為重點。他們與劉漢臣兄弟勾結,分兵合圍,殘酷鎮壓地下黨員和革命群眾,羅廣文部宣稱:“寧錯殺三千,不放過一人也。”中山支隊在此次戰鬥中,英勇戰鬥,艱苦卓絕、犧牲慘重。

1949年6月,唐萬國率眾戰鬥已久,終因寡不敵眾,被敵圍困於明月寨內,突圍時身負重傷,藏於屋側大墳內,後被叛徒告密,在大墳內戰鬥至彈盡而亡。自5月清鄉以來,中山支隊李剛、唐萬明、郭興山、羅佔雲等被敵分割,陸續被捕,國民黨雖威逼利誘、嚴刑拷打,卻無一變節者。6月12日,李剛、唐萬明等人從容就義。6月14日,徐永培等人於龍安沿河一帶被圍,賈榮甫、賈子榮等人在激戰中犧牲,徐永培重傷被俘。6月17日,徐相應被捕。二徐同關在大竹監獄,堅貞不屈,8月10日,二徐英勇就義。

據不完全統計,中山支隊犧牲慘重,所有領導無一倖存,在戰場上犧牲的有唐萬國、賈榮甫等7人,被敵人抓捕後殺害的有徐永培、徐相應、唐萬明、郭興山等20多人。中山游擊隊勇敢頑強,不怕犧牲,可歌可泣,這裡面有許多是全家人參加革命的。徐永培、徐相應叔侄二人,賈成林、賈子榮兄弟二人都同時犧牲,唐萬國、唐萬明、範淑敏一家三人參加革命,兄弟兩人同時犧牲。

中山支隊是一支英雄的隊伍,留下了眾多英勇的事蹟。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中山支隊成員後人唐世政(唐萬國之子)、唐世孝(唐萬明之子)、羅治成(羅佔雲之子)、李金龍(李剛之子)、郭敬祝和郭敬奇(郭興山之子)等人,在烈士們生前最後一次開會處——太和鄉唐家橋側之山頂上,自發地修建起一座莊嚴肅穆的“川東遊擊隊烈士園”和國殤園,建成後成為鄰水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雖然革命已勝利69年,但歷史不容忘記,我們理應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牢記使命,接過先輩們的旗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2020年3月24日於達州依雲齋




姚春,號:三溪半翁,1969年臘月生,四川大竹人。四川文理學院副教授,四川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考官,四川省達州市中小教師職稱高評委,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達州市書協副秘書長,市作協會員,市詩詞協會理事,市第三屆政協特邀委員,市語文學科帶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