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讨、抢夺、流窜——《三国演义》中曹、孙、刘不同的发家方式

上篇文章分析了曹操、孙权、刘备分别代表贵族、地主、平民参与国家利益的重新分配,因为身份的差异,他们获得利益的方式也不同。

一、征讨:曹操——动用国家资源实现利益收割。

征讨、抢夺、流窜——《三国演义》中曹、孙、刘不同的发家方式

三十万黄巾军中的精锐成为了曹操军队的主力

曹操凭借官二代的身份,早早获得了军权,代表朝廷东征西讨。他第一次在《三国演义》里出现就已带领五千兵马攻打黄巾军。董卓之乱中,他假传圣旨,召集天下十八路诸侯,参与征讨董卓;董卓死后,受朝廷诏令继续征讨黄巾军,收降三十万青州军,并坐镇兖州,势力由此坐大。在这过程中,曹操以朝廷为后台,动用国家资源,快速地实现利益收割,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

二、 抢夺:孙策——在权力真空中靠武力抢夺地盘。

由于汉灵帝驾,何进与宦官的斗争导致的宫闱之变,随后的黄巾之乱、董卓之乱、李傕郭汜之乱,导致汉末少帝和献帝初期的国家权力长期旁落,先后被何进、十常侍、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掌控,直到曹操迎驾洛阳,迁都许昌,才暂时结束了因权力失控导致的无序状态。

征讨、抢夺、流窜——《三国演义》中曹、孙、刘不同的发家方式

江东基业的开创者——小霸王孙策

因此,南方长期处于权力真空之中,孙氏抓住机会,通过武力手段将别人地盘占为己有。孙策用传国玉玺向袁术借兵两千,凭借自己比肩项羽的军事才能(孙策被称作"小霸王"),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吴郡太守严白虎、会稽太守王朗,将富饶的江东收入囊中。自此,孙氏站稳脚跟,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三、 流窜:刘备——在生存的夹缝中打劫弱者

刘备起事的时候,天下正值板荡,黄巾军起义将铁板一块的政治版图冲击得七零八落,给刘备这样平民出身的英雄创造了崛起的机会。但他没有曹操的政治资本和孙策获得的地方拥护,只能像草原上的鬣狗一样四处游荡,捡食着雄狮猎杀之后的残渣。

曹操借口替父报仇而侵占徐州,刘备瞅准时机从公孙瓒手里借兵,解救被曹操围困的徐州刺史陶谦。

这时,曹操是雄狮,陶谦是猎物,刘备来到了猎物身边,极力隐藏着杀戮的欲望。

征讨、抢夺、流窜——《三国演义》中曹、孙、刘不同的发家方式

陶谦三让徐州

被袁绍、曹操、袁术等列强环伺,陶谦早已失去了经营徐州的勇气,刘备的到来让陶谦看到了金蝉脱壳的机会。他三让徐州,最后在临死前成功地将徐州扔给了刘备。这是他保护自己家族免遭兵戎之灾的无奈之举,也是弱者在乱世中苟全性命的人生智慧。击退了曹操,刘备露出锋利的牙齿,笑纳了徐州这块肥肉,他因此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地盘。——陶谦是刘备打劫的第一个弱者。

不幸的是,徐州很快被吕布夺走了。刘备先后投降曹操和袁绍,但在雄狮手下哪有肥肉可食,于是他前往荆州,投靠刘表。

在荆州,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隆中对》深合其心:夺取刘表的荆州、刘璋的益州,三分天下。不择手段拿下二州,成为刘备的战略指导思想。

征讨、抢夺、流窜——《三国演义》中曹、孙、刘不同的发家方式

刘表收留刘备

刘表病死后,刘备辅佐其长子刘琦,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孙权打败曹操。刘备并没按约定平分荆州给孙权,也没按道义交还荆州给刘琦,刘琦一年后莫名其妙地死掉了,刘备大言不惭地将荆州纳入名下,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根据地。——刘表成为了刘备打劫的第二个弱者。

征讨、抢夺、流窜——《三国演义》中曹、孙、刘不同的发家方式

刘璋引狼入室

益州牧刘璋顶不住汉中张鲁的攻打,请刘备入蜀帮忙,没想到刘备乘机武力侵占益州。自此,三分天下之势成型,刘备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鼎足而立。——刘璋成为了刘备打劫的第三个弱者。

从最东边的徐州,到最西边的益州,刘备一路流窜,一路打劫。遇到强者如曹操、袁绍,夹着尾巴逃命;遇到弱者如刘表、刘璋,即大开杀戒、毫不留情。这样的生存方式,既在强敌林立的乱世中保全了自己,又能扩大行动范围,尽可能多地捕食弱者,将其吞噬来壮大自己。这是刘备极为不堪的发家史,也是他作为平民英雄所能采用的最优策略。相比于曹操与孙策,刘备的成功更加来之不易。

征讨、抢夺、流窜——《三国演义》中曹、孙、刘不同的发家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