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大禹崑崙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0.137

·

字數 1567 · 閱讀 585

2019-02-03 14:17

讀山海經解上古之謎四百六十五:海內崑崙之虛

日期:2019年1月10日

山海經海內西經中記載了一個地方:

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

其中這個“在西北,帝之下都的海內崑崙之虛”到底是指的什麼建築?

在弄清“海內崑崙之虛”之前,須明確一下“崑崙之虛”指的是什麼。

根據我破解的山海經“以形命名”的規律,

要想破解“崑崙之虛”,須先破解其外形特徵。

“崑崙之虛”的外形特徵取自“崑崙虛”三字金文象形圖形。“崑崙虛”三字金文象形圖形如下: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對“崑崙虛”三字金文象形圖形分析後得到如下圖示: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海內西經的地理範圍我已破解定位在非洲大陸,見我的《破解定位山海經之四》等系列文章。

根據上述破解的“崑崙虛”三字金文象形圖形,在非洲大陸尋找符合特徵的高大建築。

經過搜索、比對、分析,最終確定埃及中部的帝王谷就是要破解的“崑崙之虛”。見下圖: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再看看帝王谷中的壁畫: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由此可以確定海內西經中的“崑崙之虛”就是帝王谷。

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

崑崙之虛,方圓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

這裡給出了兩個“崑崙之虛”,一個是“在西北的海內崑崙之虛”,另一個是沒有前綴的“崑崙之虛”。後一個無疑就是上面破解的帝王谷。前一個呢,它是不是也是指的帝王谷呢?

這裡有兩個關鍵詞:

“在西北,帝之下都”。

查閱一下古埃及歷史資料,關於古埃及上下都的介紹:

經過不斷的混戰,古埃及形成了兩大地域性王國。南方的河谷地帶為上埃及,北方的三角洲地帶為下埃及,分界點大約在今天的開羅。上埃及崇尚白色,國王頭戴白冠,國庫稱白屋,崇拜鷹神荷魯斯;下埃及崇尚紅色,國王頭戴紅冠,國庫稱紅屋,崇拜眼鏡蛇神。

多少世紀以來,上、下兩個埃及王國一直是分裂的,直到公元前3100 年左右,美尼斯鞏固了自己在上埃及的地位,繼而親自率大軍北上經過三天三夜,終於在美尼斯法老的領導下統一了。美尼斯把決戰的地點命名為“白城”,後來白城成為統一古埃及的首都,被稱為“孟菲斯城”。美尼斯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帝王,在歷史上的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美尼斯之前,他的前輩蠍王已開始了統一上下埃及的戰爭,不過成就不大。美尼斯在公元前3100年前後成為上埃及國王,他發動了大規模征服下埃及的戰爭。戰爭的慘烈場景和期間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已經湮沒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了,但其結果卻永恆地記錄在青史之中,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王國,成為第一個得到“上下埃及國王”稱號的君主。戰爭結束後,美尼斯考慮到自己剛立足,根基不穩,為了贏得下埃及人民對自己的擁戴,美尼斯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尊重下埃及國王在位時的一些做法,而不標榜自己代表古埃及。只有在上埃及他才宣稱自己是上下埃及的國王,而在下埃及,他則戴著下埃及的王冠,以表明自己尊重那裡的人民,美尼斯甚至照顧到下埃及人民的宗教感情,允許下埃及的人民信奉自己的保護神,贏得了百姓的擁護。這在當時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為鞏固對下埃及的統治,美尼斯在河谷和三角洲的交界處,也就是原上下埃及的交界處建立了一座要塞城市——白城,被後來希臘人稱為孟斐斯,遺址就在當前的開羅附近。美尼斯還修了一條長堤壩以防止城市遭受尼羅河氾濫時淹沒。建這座城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下埃及的控制,防止來自三角洲地帶的反攻。

從資料上看,很明確上埃及的都城在盧克索,下埃及的新都“白城”,也叫“孟菲斯城”,在開羅西南23公里處,正好在“大禹金字塔”附近,在帝王谷西北,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帝之下都”正是“孟菲斯” 、“白城”,而“大禹金字塔”就是所謂的“海內崑崙之虛”。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這裡也可以倒推出“海內崑崙之虛”的“虛”字,如下圖示: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這個海內崑崙之虛的“虛”與崑崙之虛的“虛”不是同一個字形。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圖片發自簡書App

由此也可以看出,山海經中的所有地名均是以金文象形圖形進行命名的。在此,特別強調一下:它既不是甲骨文,也不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甲骨文生搬硬套的解釋山海經各地名的方法及做法是錯誤的!其原因是寫作者根本就沒讀懂山海經。


山海經之海內崑崙之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