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和會員不是管理和被管理關係,而是服務和被服務關係!


商會和會員不是管理和被管理關係,而是服務和被服務關係!

商會不同於企業,商會和會員不是“管理”“被管理”關係,而是“服務”“被服務”關係,但商會內部治理、會員誠信自律,以及會議制度與議事規則、工作人員守則、財務管理規定等具體方面,又涉及到“商會管理”範疇,所以說,商會是繞不過“管理”這道坎的,只是商會的管理有自己的特色,我最近在閱讀“影響世界的100個經典管理定律”時,按圖索驥,對號入座,找到了商會管理的“十條定律”,發出來,供大家參考和批評指正。

一、互惠關係定律。

給予就會被給予,剝奪就會被剝奪。

信任就會被信任,懷疑就會被懷疑。

愛就會被愛,恨就會被恨。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互惠關係定律。人都是有感情的,你對他好,他也會對你好。一定不要忽視情感投資。

中小企業主是國內最累的一個群體,商會會員絕大數來自中小企業。商會除了為會員企業“盈利”服務外,還應體現在金錢不能解決的問題上,在企業發展方面可以多“錦上添花”,在企業主層面一定要“雪中送炭”。思想上多關心、生活上多照顧、精神上多關懷。諸如在優秀企業家評選,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勞動模範推薦上;住房、看病、入托、上學、就業、婚介、戶籍、救急等社會問題解決上。成熟的商會往往經歷從會員“被入會”、“被感動”到“被需求”

的過程。


二、凝聚效應。

社會心理學家沙赫特,曾就群體凝聚力對生產效率的影響這一課題進行過試驗。在別的因素保持不變的狀態下,企業的凝聚力越大,這個企業的生產效率就越高,企業也就越有活力。

商會作為一個以企業為主體的鬆散型組織,“凝聚力”是商會的生命。如果一個商會喪失凝聚力,就會像一盤散沙,走不快更走不遠,還沒有人跟你走,要麼一群人走著走著就散了。商會的凝聚力,取決於服務會員的能力,取決於會員間的組織和配合,決於會員數量和規模,取決於商會文化和辦會理念,取決於商會核心成員的付出和創新。


三、柔性管理法則。

以科學化、精確化方向發展的企業管理,是一種剛性管理。柔性管理就是

“以人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其特徵:身教重於言教,肯定重於否定,激勵重於控制,務實重於務虛,內在重於外在,心理重於物理。

商會是柔性管理的適用者和踐行者,具體到職能管理層面,柔性管理強調感情管理、塑造商會文化、推行民主治理;強調組織的柔性化,如由集權向分權(會長輪值、共同主席)的過渡,組織機構的彈性權變設置等;強調戰略決策的柔性化,如增強戰略的靈活性;強調利用高新技術進行管理,如信息技術帶來的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等使管理具有更靈敏、快速的特點等。

四、參與定律。參與定律是由美國著名企業家M·K·阿什提出的。他認為:每個人都會支持他參與創造的事物。參與是支持的前提。凡是人們最關心的,人們往往也樂於為它操心。

商會不是會長一個人的商會,也不是常務副會長、秘書長等少數幾個人的商會,商會要代表著最廣大會員的利益和意志,發展的會員要具有代表性、廣泛性,只有廣大會員參與到商會的日常活動、集體決策、民主治理中來,集思廣益,每人都是主人翁,商會才能真正發揮出社會治理的

“初心”和“本質”。


五、磁石法則。

美國哈佛大學管理學教授科特提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你是想要成功的人,那就應該像磁石一樣施展你的魅力,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把那些與你思想一致的人和事物吸引到自己的身邊來。

商會的“磁石”,首先要有一個主導思想,這些都能在商會服務、經營模式、組織活動上體現出來。其實,有時也是某個“關鍵人物”。當一個商會組織出了問題的時候,那也一定是這個組織的中心,能夠把大夥兒吸引到一起的“磁石”出了問題。有時換上一塊新的“磁石”,調來一個新人,這是改變事態的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這個新來者必將吸引人們的視線,從而幫助人們轉變對自身和自己所做的事的看法和感受。那麼,新的價值觀、新的策略、新的方法也會應運而生,組織會重新變得生機勃勃。

六、南風法則。

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結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春意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溫暖勝於嚴寒。南風法則要求商會運營者要尊重和關心會員,時刻以會員為本,多點“人情味”,多注意解決會員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會員真正感受到商會給予的溫暖。

七、金魚缸效應。金魚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論從哪個角度去看,都可以一目瞭然地觀察到缸內金魚的活動情況。這就是“金魚缸法則”。它是一種比喻,也就是極高透明度的民主管理模式。

金魚缸效應運用到商會管理中,就是要求商會必須增加規章制度和各項工作的透明度。有了透明度,商會管理和運營就會置於會員的監督之下,會員在履行監督義務的同時,自身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也得了到極大的提升。

八、共生效應。

自然界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矮小、單調,而與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人們把植物界中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象,稱之為“共生效應”

商會的共生,是指會員企業通過互惠互利互助機制,有機組合在一起,共同生存發展。共生系統中的任一成員都因這個系統而獲得比單獨生存更多的利益,即有所謂“1+1>2”的共生效益。商會會員間的小到生意的合作、項目的眾籌、資金的互助,大到實施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產業集群、反哺家鄉建設、助力區域協調發展

等,都會有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都會出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諧共生的結果。

九、米格—25效應。

前蘇聯研製生產的米格—25噴氣式戰鬥機,以其優越的性能而廣受世界各國青睞,然而,眾多飛機制造專家卻驚奇地發現:米格—25戰鬥機所使用的許多零部件與美國戰機相比要落後得多,而其整體作戰性能達到甚至超過了美國等其他國家同期生產的戰鬥機。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米格公司在設計時從整體考慮,對各零部件進行了更為協調的組合設計,使該機在升降、速度、應急反應等諸方面反超美國戰機而成為當時世界一流。這一因組合協調而產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被後人稱之為“米格—25效應”。

“米格—25效應”是質量互變規律的生動體現。事物的質變有兩種基本形態:一是量的積累;一是結構的變化。兩者都能使事物發生質的飛躍。結構合理,會產生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功效;結構不合理,整體功能就會小於結構各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甚至出現負值。商會要借鑑“米格—25效應”,儘可能實現結構合理,優化資源配置,優勢互補,商會會員不求規模最大、數量最多,但求商會的執行力、服務效能最優,會員的滿意度最高。


十、酒與汙水定律。

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得到的是一桶汙水;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裡,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汙水和酒的比例並不能決定這桶東西的性質,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汙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汙水。

商會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商會會員群體參差不齊,難免會出現“汙水”一樣的人物,他們搬弄是非,傳播流言、破壞組織內部的和諧,並且能力非凡,就像果箱裡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裡其它蘋果也弄爛。對於

“汙水”應該毫不猶豫地摒棄,哪怕它再微小、看上去再美麗。當然,酒和汙水在一個組織中也存在著相互博弈的過程。而有效運用酒和汙水定律,則是組織一個高效團隊的最佳途徑,對群體中的人加以指引和篩選,剔除具有破壞力“汙水”,使商會的合格者的力量形成合力。


商會論語 高健淇

商會和會員不是管理和被管理關係,而是服務和被服務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