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花养蜂高国华:乐在其中酿蜜甜

追花养蜂高国华:乐在其中酿蜜甜

齐贤街道丈午村的三月,春光在这里毫不吝啬地倾洒着它的美,河边柳树上抽出的嫩绿色枝条,正在春风里“荡秋千”,而油菜花,也带着它与生俱来的妩媚,来赶赴这趟春天的“约会”。

高国华的蜂场就建在离村一里远的小河边。早饭一吃过,他和73岁的老父亲一道,戴好头套,开始了在蜂巢里割蜜。一群群嘤嘤嗡嗡、忙前忙后的小蜜蜂围在身边,他们把小蜜蜂称为自己的“小宝贝”。

春季一早割蜂蜜,33年的放蜂生涯,高国华摸出了“门道”。

四海为家 “追花”人

“现在是养蜂的黄金季,过几天,我们要转到山东济南采槐树蜜了。”说起蜜蜂,高国华话自然多起来,脸上也泛出愉悦的神采,他的心也仿佛随着蜜蜂,飞到了那槐花盛开的地方。“放蜂人四海为家,哪儿花开就赶哪,见到好蜜源,那个舒坦啊!”高国华说,4月底的槐树花;6月初的酸枣花;6月底的荆条花……还有紫云英、乌桕、枇杷花和野山花等,都是蜜蜂的蜜源。高国华告诉记者,“小宝贝”是最勤劳的,一年中只有一个月冬眠,不肯停下来,我们也只好跟着它“四处采花”,辗转于苏北、山东、湖州各地。“我在家也才待1个多月,和蜜蜂已经同步啦。”高国华笑起来,纯真的像个孩子。

风餐露宿不寂寞

高国华养了150个高箱的蜜蜂,在蜂场里,不断有一群群呼啸而来,又急匆匆往窝里钻。“他们这是赶回去给小蜜蜂喂花粉。”高国华介绍说,每天太阳出来,蜜蜂就出门了,进进出出直到天黑才会停止一天的工作,蜜蜂采来的花蜜,要在蜂箱里酝酿7天7夜才能酿成蜂蜜,“这7天里,蜜蜂会在晚上不断地用翅膀扇蜂蜜,为的是减少蜂蜜的水分,防止变质。”

16岁学养蜂,2年后出师,为了报答师父的授艺之恩,高国华又跟着师父走南闯北帮衬了三年,才离开师父独立门户。结婚后,高国华把妻子也领进了养蜂这扇“门”,有了孩子后,父亲高金焕看儿子辛苦,“自愿”投入到他的“门下”,顶替了媳妇的岗位。父子俩天亮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蜂箱、培育蜂虫、采蜂皇浆,每天都要干8个小时以上。

在异乡的田间、山野里,风餐露宿,纯洁的大自然也熏陶出他水晶一样透明的性格——默默付出,与世无争,开朗豁达。

乐在其中无怨悔

高国华告诉记者,鼎盛时期,丈午村有30多户养蜂户,因为养蜂辛苦,陆续改行离开了,只有他选择了坚守。他说,这些年闲云野鹤惯了,挺享受养蜂的自由自在。“再说只要勤劳肯干,养蜂还是赚钱的。”

这些年来,父子俩起早贪黑干,从不在蜂蜜中掺假糊弄人,十里八乡有了好口碑,蜂蜜销路不用愁。

多年的放蜂生涯,高国华感到最对不起的是妻子,是她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好在现在儿子已经长大了。“告诉你,我的大儿子考进了中国美院,可好多人却说,我对蜜蜂比对儿子都好呢,真是冤枉。”说起这些,高国华爽朗的笑声中透着知足。

唐代诗人罗隐在《蜂》一诗中写道,“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也许,这是对蜜蜂的礼赞,更是对和高国华一样的无数平凡人辛劳付出的最高褒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