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水舊聞-天津衛鼓樓的起源

大家好,今兒開始,我將講述一本描寫清末民初天津地面兒上各種奇聞異趣的書籍—《沽水舊聞》

。這是一本戴愚庵先生用文言文在上世紀30年代所寫成的。最初連載在《益世晚報》上的。全面記述了天津的政俗沿革、風土民情、人物行跡、名勝古蹟、市井風物等等。

沽水舊聞-天津衛鼓樓的起源

我呢,就用咱們天津話,把晦澀的文言文轉換成現代漢語,結合自身經驗經歷,把這些小故事講給大夥聽。

沽水舊聞-天津衛鼓樓的起源

第一回,先說天津衛三宗寶的鼓樓吧。所謂鼓樓,其實遼金時代就有了,那時候類似於烽火臺,也被稱為古樓。永樂初年開始正式重建,明中期才匝樓築城。四個樓門有字,這個大夥兒都知道,就是【安西】【拱北】【鎮東】【定南】。

但少有人知的是當年的天津以北門為最正式的大門,這個和大部分城市都不太一樣。所以那時候天津衛城之內,甭管多大的官兒,出殯都不能走北門。而且當年的北門外超級荒涼,您想,出殯都不讓走北邊兒。那連墳頭兒都沒有,還能有嘛呢?所以啊,站在鼓樓上就能看到鈔關(北大關)河內行舟~

鼓樓裡好像是沒有鼓,但是有一口大鐘。最早在清高宗統治中期就有了這個大鐘。庚子國變,等義和團跟八國聯軍嚯嚯完天津城以後

,大鐘就被英國人給運走放他們的花園裡了。現在天津博物館這個,是民國十年重建鼓樓時候新裝上去的。

當然,我身邊就有老人說,那個也不是老的,具體為什麼,您自己體會吧。不過我覺得這就有點兒YM論了。所謂啟臣老題詞的匾額和楹聯其實也都是1921年的產物了。

沽水舊聞-天津衛鼓樓的起源

得嘞,今兒就到說這兒了,算是個引子,

音頻專輯也會持續更新,歡迎各位的收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