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如果人間有地獄,那一定是這裡——韓國N號房。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什麼是韓國N號房事件?


2018年,一名叫godgod的人在通信軟件Telegram上,先後開設了1-8個“房”,供多達26萬的男性用戶在這裡觀看性剝削照片和視頻。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每個房間都有名字:奴隸房、性虐待房、女警察房、女中學生房……受害者多達數千人,圍觀者高達26w。


在這裡,每天上傳的淫穢視頻超過1.5萬條,包含侵犯兒童、直播性侵、性虐待等。


而為了吸引“客人”,他還會在低價房或者普通房裡提供宣傳“性剝削”的小說,或者被害女性的資料。


受害人的容貌、姓名、年紀、住址,甚至是公司和學校,所有的信息都會被公開。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也就是說,這些被害者們在現實生活中,都有可能被陌生人迫害。


除了博士房,還有女教師房、女警房、女軍房、女護士房、女中學生房、甚至還有女童房……
每個聊天室都有一項“特別”的規定,要以同樣的內容來換取資源。


就是說,你要是想看,除了要支付費用,還要上傳相等資料進行共享,否則就會被踢出群聊。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因為這樣的規定,參與者不惜上傳熟人、朋友、前女友,或者家人的照片,這些被侵犯的女性,有的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正在被“性侵”。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是不是很荒誕?這些女孩被強姦、被人用剪刀剪去乳頭、用刀在身上刻“奴隸”,她們在施暴者口中,成了“XX狗”,成了“來月經的東西”,不被稱為人,更不被當做人來對待。


據悉,此次“N號房”案情中,光是警方瞭解到的受害人,就有足足74名,這裡還包括16名未成年少女,其中最小的不過11歲。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11歲,本該是無憂無慮,在校園裡享受青春的年紀。


卻因為某些人的自私自利,成了活生生的犧牲品。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我想每個爸爸媽媽,看到這種新件,都會和我一樣,除了離奇憤怒,還感到背脊發涼:這些孩子到底怎麼成為“獵物”的呢?


有一個犯罪嫌疑人的聊天截屏裡,說到了如何引誘未成年人拍攝視頻。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N號房”的擁有者,被稱為房主。


為了尋找獵物,他假冒警察身份,在推特上尋找上傳帖子關注量比較高的未成年人,並警告她們:

“你們的帖子被舉報了,我們必須確認你們的身份!”


有的孩子信以為真,上交了個人信息,並乖乖地聽從了他們的要求:


發一張露臉的照片、發一張露胸的照片、脫掉上衣……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由此,這些孩子被脅迫著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淪為“N號房”的奴隸。


如果孩子不服從,房主就會把孩子的隱私照,按照通訊錄,一個一個發給她們的父母、親戚、朋友……


而一旦孩子妥協了一次,接下來的要求只會越來越喪心病狂:線上拍照、拍視頻、性虐待,越來越無底線……


可以看到,在N號房事件,包括很多其它的性侵事件裡,犯罪分子利用的通常都是2點:


第一,對性的無知、好奇和羞恥感;

第二,對被曝光的羞恥和被父母責罵的害怕。


因為怕被威脅,怕被曝光,她們明明有逃生的機會,卻一次次選擇了後退。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更讓人失望的是,整整26萬人圍觀了這場犯罪,卻沒一個人敢站出來報警!


韓國總人口約5000萬,男性佔比50%多一點。這就意味著,每100名韓國男性中,就有一個是“N號房”的會員。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難以想象,這26萬人,平時各自以什麼樣的面孔,道貌岸然地藏在人群之中呢?


通常我們會認為,猥褻、性侵者會像電影中描述的那樣:面目可憎、行蹤詭異、穿著邋遢、猥瑣下流。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但事實上他很有可能非常注重個人形象,他可能就是熟人作案,利用的正是對孩子的性格和情況太過熟悉。


根據“女童保護”組織調研數據,2013年到2018年近6年曝光的性侵兒童案每年就有數百起。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兒童性侵猥褻大部分案件,就發生在學校和施害人住所,熟人作案的情況非常多,佔比高達66.25%。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就在2018年這一年裡,公開報道的兒童性侵案有317起,受害兒童超過750人。其中,女童比例高達95.47%,男童為4.26%。750名受害者中,14歲以下比例為80%,最小的才剛滿3歲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兒童接觸網絡機會的增多,利用網絡性侵兒童的案例呈高發嚴峻態勢。


在2018年,“女童保護”還收到多起兒童和家長求助案例,網友作案就高達39起,均為兒童被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進行性侵。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這些不法分子在網絡聊天平臺、社交視頻平臺等誘騙兒童發送裸照、裸體視頻、進行裸聊、做猥褻動作等等。


看完這些一串串冷冰冰的數字,我感到頭皮發麻,這背後承載的是一個孩子和家庭的悲劇。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他們似乎對這種案件抱有一種天然的樂觀心理。


殊不知,樂觀之下,是僥倖,也是教育的缺位。


就像《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在書中描述的情境:


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


媽媽詭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性教育不就是這樣嗎。”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性教育上曠課了,卻自以為還沒開學。


因此,傳授孩子真正切實有效的「自保方案」,防患於未然,才是父母真正給孩子的一把保護傘。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那麼,要怎麼做呢?


女童保護負責人孫雪梅提出了兩個至關重要的兒童防性侵口訣。


第一句:“我不認識你,你不要碰我。”

第二句:“我還沒滿14歲,你想坐牢嗎?”


前一句意在行為約束,後一句實為警示震懾。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更多時候,要避免孩子面臨這樣的情境,我們要先教會他們識別哪些情境和行為,是含有冒犯的和傷害因素的。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首先,教會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隱私部位是不可以被冒犯的」,並「知道哪些是真正的隱私部位」。


其次,要學會「辨別犯罪侵犯的情境」,建立身體的「界限感」。


有三個警報要熟記於心:


「看看警報」,有人想要看你的隱私部位。

「說說警報」,有人想要和你聊聊隱私部位。

「摸摸警報」,有人想要觸碰你的隱私部位。


“誰都不可以看、說、摸你的隱私部位,只有爸爸媽媽在給你「洗澡」或「處理隱私部位傷口」的時候,才可以這麼做。”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同時,一定要“避免和陌生人搭腔,更要杜絕和陌生人在封閉環境接觸”;“如果有人告訴你這件事保密,不要告訴父母,那麼你一定要告訴父母發生了什麼。”


最後,我們還要將「危機發生時」的情境處理方法普及到位:


一旦遭到侵害,要學會在公共場所大聲呼救;

對壞人撒謊來保護自己;

可以摔破東西來引起他人的注意;

逃離並尋找安全處所等。


26萬人在線圍觀性侵,受害者最小僅11歲:除憤怒還能教孩子什麼?

希望有更多人可以意識到:身為孩子們的守護者,我們能做的,沒有最多,只有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