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居民议政会—— 遵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

征文选登 | 街道居民议政会—— 遵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民主权利的制度载体。这是我们国家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跨越,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经过60多年的曲折历程,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新时期,党中央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继续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落实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正所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然而,在现行体制下,街道层面的民主政治建设却存在“盲区”。具有独立行政区划的街道,作为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末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与之不相适应的是,街道不是一级政权组织,没有设立人民代表大会,街道辖区的人民群众有序有效政治参与的渠道不多、路径不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街道层面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推动街道民主政治建设,遵义市秉承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推动街道民主政治建设上作出了生动实践——建立“街道居民议政会”,推行街道居民议政会议制度。

在遵义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在同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汇川区、播州区人大常委会和新蒲新区人大工委,积极组织辖区街道人大工委在街道辖区推选若干居民代表,组建“街道居民议政会”,推行街道居民议政会议制度,鼓励和引导辖区内居民代表有序参政议政,行使居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重点围绕街道民生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宜,讨论商议重大事项、参与民主管理、落实工作监督,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人大工作在街道“不断层”、代表工作在街道“不断链”、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在街道“不断线”。

建立“街道居民议政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更加畅通。过去,街道辖区居民群众的心声和诉求,需要通过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间接传递,渠道不畅,过程曲折。建立“街道居民议政会”,议政代表将群众的心声和诉求带到议政会上,向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提出工作建议意见;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通过议政会平台,了解和收集居民群众的心声和诉求,从而完善工作思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播州区桂花桥街道居民议政会议期间,议政代表紧扣社会民生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城市管理服务、社区治理创新等方面,向街道办事处提出建议意见25条。

建立“街道居民议政会”,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更加强烈。居民代表议政的过程,就是政府听取民声、汇集民意、吸纳民智的过程。建立“街道居民议政会”,真正落实群众对街道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热情得到提升。汇川区洗马路街道和新蒲新区礼仪街道在推行街道居民议政会议制度过程中,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通过前期组织居民代表广泛征集民生实事项目,群众积极献计献策,提出的建议项目经综合后形成候选项目,再由议政代表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差额票决出正式项目,使民生实事项目更接“地气”,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充分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设计和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召开的第一届第一次议政会议上,洗马路街道居民代表票决产生了“建成并投用洗马路街道阳光驿站”等8件民生实事项目;礼仪街道居民代表票决产生了“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等8件民生实事项目。

建立“街道居民议政会”,街道决策更加民主。由于没有人民政权组织形式,过去街道辖区内的重大事项决策,往往都是领导班子“说了算”。建立“街道居民议政会”,街道重大项目实施由代表事后“督”前移到事先“议”,广泛吸纳群众意见,汇聚民智民力,形成了群众议、党委定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促使街道重大事项决策更接地气、更有底气,更好地保证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实现了由“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让“政府的事”成为了“大家的事”,有力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建立“街道居民议政会”,监督工作更加实在。过去由于街道没有本级的人大代表,街道人大工委作为上级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工作职能弱,履职载体少,对街道事务管理参与度不高,监督乏力。建立“街道居民议政会”,吸纳居民代表参政议政,弥补了街道无本级人大代表的短板,切实为街道人大工委壮大了工作队伍,增添了监督力量,夯实了工作基础,有利于街道人大工委掌握社情民意,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和民生实事方面的监督,填补了人大监督工作在街道的“盲区”和“真空”,为街道人大工委更好发挥监督职能探索了一条新路。

建立“街道居民议政会”,经济社会建设更加有劲。“街道居民议政会”紧紧盯住票决通过的民生实事项目和年度专项评议内容,通过视察、调研、召开会议等方式,全程跟踪民生实事办理落实情况,对街道办事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低保提标工作是汇川区洗马路街道居民议政会票决确定的民生实事之一。2019年3月下旬,洗马路街道人大工委组织议政代表实地参与低保入户核查调研,“零距离”直面困难群众的生活现状,向街道办事处提出了具体工作建议,促进了低保动态化规范化管理。遵义市二十一中学生上学放学出行不安全的问题,因为桂花桥街道居民议政代表的一个建议,很快得到了落实,桂花大道两旁增添了连接桥上桥下的人行通道,并在关键路段增设了3个红绿灯。新蒲新区第十三小学、第三小学路口增设护卫岗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也因为礼仪街道议政代表提出的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快得到了解决落实。2019年6月11日上午,礼仪街道居民议政会对礼仪街道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和社会事务办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在听取街道相关部门工作汇报后,议政代表们围绕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踊跃发言,对两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评议。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当场表态,将认真吸纳居民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切实整改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一位街道干部感慨地说:“过去,工作干得好不好,主要靠领导一句话;现在,领导说了也不算,还得看居民代表满不满意。”

“街道居民议政会”作为一个传输政情民意的载体,得到了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了政府的理解和认可,居民群众是高兴和欢迎的,社会反响是热烈和良好的。相信有地方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市各级人大的共同努力,有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街道居民议政会”必将推动街道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撰稿:遵义市人大选任联委办公室主任 唐诗光

编校:吕跃

征文选登 | 街道居民议政会—— 遵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