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黃金萬兩,原來才值這麼點錢,網友:滿滿的套路

我們看過電視劇或電影就知道,一旦皇帝龍顏大悅,就會大手一揮,道:“來啊,賜愛卿黃金萬兩,綢緞百匹……”果然有錢莫過帝王家,皇帝隨便一張口,就是萬兩黃金啊,這可是幾輩子花不完的錢啊,平地一聲雷陡然而富。黃金這種貴金屬,在現代都以克計數,古時賞賜用兩計數,皇帝未免過於豪氣了吧!古代大臣賺錢好容易啊~~~


古代的黃金萬兩,原來才值這麼點錢,網友:滿滿的套路

要知道在1950年時,中國全年產黃金才6.5噸。放在古代,這個數字不知得打多少折。照這樣賞賜國庫要不了多久就空了,那皇帝老兒的三宮六院還怎麼維持?

其實這都是我們對古代“黃金”二字的誤解。

在我國古代,很多時候將黃燦燦的金屬統稱為“金”。比如在春秋戰國之時,銅、錫這兩樣金屬就常常被稱為“金”。我們都聽過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若能夠將“三丈之木”移動到北門的人,就賞賜給“十金”,據資料記載此處的金,實則是銅,並不是黃金。直到漢朝,黃金的數量才逐漸增多,但實質也沒多很多,依舊是極其少有的貴重金屬,這個時候,“金”才變成黃金的代稱。雖然數量有所增加,但是冶煉技術沒提高多少,雜質很多,因此純度不高。

古代的黃金萬兩,原來才值這麼點錢,網友:滿滿的套路

請您在閱讀時點擊一下小程序,您的一次點擊就是我繼續發文的動力!

隨著朝代的更替,科技的進步,冶金術越來越嫻熟,純度高的黃金被源源不斷冶煉出來,但要做到純度百分百,依舊做不到。因為黃金珍貴,從東晉開始還成為一種奢侈的“食物”,有錢人會食用金箔,認為將珍貴的黃金吃進肚子中可以使得自己也變得更加尊貴,許多夫人小姐食金箔上癮,認為可以美容和生出尊貴的孩子。很多人也因此而送命,要知道純度不高的金子裡面含有大量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吃多了相當於找死。

古代的黃金萬兩,原來才值這麼點錢,網友:滿滿的套路

正是因為吃金箔吃死過人,很多有錢人會選擇“吞金自殺”。《紅樓夢》中的尤二姐就是吞金死的,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也是這種死法。唉,有錢人真會玩,放著明晃晃的金子不戴在身上,而是吞進肚子,真浪費!要知道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而戚繼光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不足一兩,這些富人吞金的舉動,實在是讓人想想就……另一方面,古人都喜歡用金子陪葬,你看看海昏侯墓,再看看梁莊王墓,那裡面的金子,是實打實的可以用斤數來衡量的。即便如此,王侯級別的隨葬品也只能做到幾十斤黃金,皇帝金口一開就是萬兩黃金,這怎麼可能?這麼強大的價值尺度,就算皇帝有錢,也不敢動不動就給,一旦大臣手裡握著這麼多錢還能忠心嗎?恐怕早就招兵買馬造反了!

古代的黃金萬兩,原來才值這麼點錢,網友:滿滿的套路

到了元朝時期,因為蒙古人將西方人的黃金掠奪了一部分過來(明朝的時候又流出去了大部分),因此金子不再變得十分奢侈,但是依舊珍貴。元朝皇帝很大方,經常賞賜戰利品和黃金給大臣,但歷史上有記載的也不過在忽必烈汗時期一次性賞賜出一千兩金子,這已經是個天文數字,想要賞萬金給大臣,就算皇帝有心也無力,再者他也捨不得。

所以,無論是出於外型、色澤、稀有程度各種綜合因素考慮,古裝劇裡的黃金,在大多數時候可以理解為黃色的、有金子顏色的東西。和這個解釋最為相像的,就是銅這類“冒牌貨”。明清時代,如果單說“金”,就是銀子。比如口頭上說賞賜百金,但最終得到的卻是一千兩銀子(也已經夠用幾輩子了)。

古代的黃金萬兩,原來才值這麼點錢,網友:滿滿的套路

總的一點來說,我們在書中,以及電視劇中看到的黃金萬兩,其實真的是很不值錢的,據史料的記載,其實黃金萬兩包含著其他的“雜物”,也就是銀子和銅也在其中的。知道這個真相後,不少人紛紛表示,這皇帝也太摳門了吧,既想要顧及自己的面子,還想要不花錢辦好事,這算盤打得也是蹦蹦響,畢竟大臣收到賞賜之後,也不敢再退回呀。


請您在閱讀時點擊一下小程序,您的一次點擊就是我繼續發文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