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黄金万两,原来才值这么点钱,网友:满满的套路

我们看过电视剧或电影就知道,一旦皇帝龙颜大悦,就会大手一挥,道:“来啊,赐爱卿黄金万两,绸缎百匹……”果然有钱莫过帝王家,皇帝随便一张口,就是万两黄金啊,这可是几辈子花不完的钱啊,平地一声雷陡然而富。黄金这种贵金属,在现代都以克计数,古时赏赐用两计数,皇帝未免过于豪气了吧!古代大臣赚钱好容易啊~~~


古代的黄金万两,原来才值这么点钱,网友:满满的套路

要知道在1950年时,中国全年产黄金才6.5吨。放在古代,这个数字不知得打多少折。照这样赏赐国库要不了多久就空了,那皇帝老儿的三宫六院还怎么维持?

其实这都是我们对古代“黄金”二字的误解。

在我国古代,很多时候将黄灿灿的金属统称为“金”。比如在春秋战国之时,铜、锡这两样金属就常常被称为“金”。我们都听过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若能够将“三丈之木”移动到北门的人,就赏赐给“十金”,据资料记载此处的金,实则是铜,并不是黄金。直到汉朝,黄金的数量才逐渐增多,但实质也没多很多,依旧是极其少有的贵重金属,这个时候,“金”才变成黄金的代称。虽然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冶炼技术没提高多少,杂质很多,因此纯度不高。

古代的黄金万两,原来才值这么点钱,网友:满满的套路

请您在阅读时点击一下小程序,您的一次点击就是我继续发文的动力!

随着朝代的更替,科技的进步,冶金术越来越娴熟,纯度高的黄金被源源不断冶炼出来,但要做到纯度百分百,依旧做不到。因为黄金珍贵,从东晋开始还成为一种奢侈的“食物”,有钱人会食用金箔,认为将珍贵的黄金吃进肚子中可以使得自己也变得更加尊贵,许多夫人小姐食金箔上瘾,认为可以美容和生出尊贵的孩子。很多人也因此而送命,要知道纯度不高的金子里面含有大量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吃多了相当于找死。

古代的黄金万两,原来才值这么点钱,网友:满满的套路

正是因为吃金箔吃死过人,很多有钱人会选择“吞金自杀”。《红楼梦》中的尤二姐就是吞金死的,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也是这种死法。唉,有钱人真会玩,放着明晃晃的金子不戴在身上,而是吞进肚子,真浪费!要知道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而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这些富人吞金的举动,实在是让人想想就……另一方面,古人都喜欢用金子陪葬,你看看海昏侯墓,再看看梁庄王墓,那里面的金子,是实打实的可以用斤数来衡量的。即便如此,王侯级别的随葬品也只能做到几十斤黄金,皇帝金口一开就是万两黄金,这怎么可能?这么强大的价值尺度,就算皇帝有钱,也不敢动不动就给,一旦大臣手里握着这么多钱还能忠心吗?恐怕早就招兵买马造反了!

古代的黄金万两,原来才值这么点钱,网友:满满的套路

到了元朝时期,因为蒙古人将西方人的黄金掠夺了一部分过来(明朝的时候又流出去了大部分),因此金子不再变得十分奢侈,但是依旧珍贵。元朝皇帝很大方,经常赏赐战利品和黄金给大臣,但历史上有记载的也不过在忽必烈汗时期一次性赏赐出一千两金子,这已经是个天文数字,想要赏万金给大臣,就算皇帝有心也无力,再者他也舍不得。

所以,无论是出于外型、色泽、稀有程度各种综合因素考虑,古装剧里的黄金,在大多数时候可以理解为黄色的、有金子颜色的东西。和这个解释最为相像的,就是铜这类“冒牌货”。明清时代,如果单说“金”,就是银子。比如口头上说赏赐百金,但最终得到的却是一千两银子(也已经够用几辈子了)。

古代的黄金万两,原来才值这么点钱,网友:满满的套路

总的一点来说,我们在书中,以及电视剧中看到的黄金万两,其实真的是很不值钱的,据史料的记载,其实黄金万两包含着其他的“杂物”,也就是银子和铜也在其中的。知道这个真相后,不少人纷纷表示,这皇帝也太抠门了吧,既想要顾及自己的面子,还想要不花钱办好事,这算盘打得也是蹦蹦响,毕竟大臣收到赏赐之后,也不敢再退回呀。


请您在阅读时点击一下小程序,您的一次点击就是我继续发文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