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與靜心


思考與靜心

有時候我會有這種感覺,就是我的念頭特別的多,它怎麼也停不下來,我感覺我的頭腦很累。

在這個過程當中呢,我其實很難關注當下。我應該去做什麼?

我被過去的回憶,未來的焦慮捆綁著,所以這個時候我通常都會做一件事兒,那就是不要跟我的那些念頭去對抗,比如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這麼想:”哎呀,我幹嗎要想這些東西呢?我想這東西根本對我沒有幫助啊”

不要想,不要想,還是靜下心來做事吧!

但有的時候我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思考與靜心

越是這樣去對抗它,那些念頭就越會像蜜蜂一樣圍著我,嗡嗡嗡嗡嗡嗡。

但當我們嘗試著去放鬆下來,跟著這些念頭合作,可能我們的思考就在靜心了。

方法1:當這個念頭來臨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著大聲把這個念頭說出來。

方法2:嘗試拿支筆把它寫下來。

我們會發現念頭想要傳遞給我們,希望被我們看到。


思考與靜心

聽起來有點抽象,怎麼是我們的念頭,希望被我們自己看到呢,或者換一個角度來講念頭他可能就是我們自己所存在的一個想法,但因為所處的環境可能不太利於它的出現,所以我們就選擇無視它,但由於是我們內在表達出來的念頭,那等於說我們在否定它就是在否定。


思考與靜心

我自己舉個例子:在諮詢中,我們也經常會聽到一句話

“我特別希望把一件事好好的做完,所以我會制定計劃,比如說在幾點到幾點之間,我必須要去完成一個作業,但是這個時間其實對我來講它太長了,標準的大社會的環境下,我看到別人都是按這個標準在做”

比如說英語的學習,我們都會覺得怎麼可能完成,但是我們周圍的人的確是有人在完成的。他們非常嚴格的要求自己完成,那或許有人說那為什麼要定兩個小時,一個小時也可以,Ok!那我們就設定為比如說早上7:00~8:00英語時間,由於個體的差異,我們沒有辦法全身性集中在這一個小時裡面只做英語這個事兒對不對?

當我的身體疲倦了或者我的念頭飄出來,我可能看到外面的太陽很好,我要去玩,我萌發了想要去玩的念頭,那這個時候我的另外一個念頭就會告訴我不可以玩,因為你現在在學習,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不重要的,必須要按部就班的把這個事幹完。


思考與靜心

發現了嗎?

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停的在否定自己,不可以做這件事兒,是因為有一個框,框著我們,在這樣的狀態其實我們是不舒服的,我們就會出現很多抵抗的東西,嗯。

在親子諮詢中,有很多的媽媽就跟我講,說孩子做作業,我跟他講好了要有規矩。但在做的時候,孩子一會兒撓撓頭,摸摸屁股,啃啃鉛筆,然後一會要上廁所,一會要吃東西,一會要抱抱,這個動作是個多,這就是大家說的”多動症”,當媽媽把這個”多動症”三個字按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孩子個體,孩子想表達的內心需求。

否定孩子,家長認為這個孩子在這個時間段他不應該做這些事兒,原因很簡單,媽媽會說別人都是這麼在做的看到嗎?


思考與靜心

因為別人而忽略自己孩子的個性特徵,導致孩子沒有辦法在學中玩,在學中成長,反而變成了一個痛苦難熬的事情去做,長久以往這個事兒他就越來越不好玩了,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它會越來越多的去禁錮自己的能力,去否定自己。

這就是我們講的為什麼要思考與靜心,它是連在一起的,靜得了心,我們就能好好的思考,能挖掘出我們很多的潛能。但如果這個事兒做不了,那麼我們這些都沒有必要了,對不對?


所以我們就會很驚訝,當這些念頭來的時候,我如果去跟隨它,它會把我帶到哪裡去呢?


思考與靜心


可能被帶到十萬八千里以外了,那這個是不可以的,但如果你真的感受那個念頭,你會驚訝很多的念頭,其實跟自己根本都不想幹,甚至有的時候想著想著就變成自己去某個地方當總統了,很怪異對吧!

我們也會發現,其實這些念頭根本就沒有什麼特定性,它很隨機,非常的紛亂,那麼當你去停止跟念頭對抗的時候,關鍵是這些念頭,其實它只是經過它不會停留太久,當你不去刻意的對抗,你的狀態就能夠變得很容易的關注到當下此時此刻了。


思考與靜心

關注我,帶上好奇去實現夢想

魔法森林學校創始人,專注親子教育、個人成長困惑

觀察.學習 |探索.生活 |發展.自我 |趣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