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海軍相互指責,為何都不提瓜島撤軍?誰提誰是“替罪羊”


日本陸、海軍相互指責,為何都不提瓜島撤軍?誰提誰是“替罪羊”

1942年12月,美、日雙方在南太平洋地區的較量日漸明晰,在長達半年的陸、海、空交戰中,美軍憑藉瓜達卡納爾島(以下簡稱:瓜島)的戰略優勢,贏得了該海域的控制權,並將日本聯合艦隊的實力一點點地消耗掉,不敢再貿然出擊了。

如今的瓜島,對於日本人來說猶如“雞肋”。儘管所有人都明白與美國人的較量,已經沒有取勝的可能,但誰也不主動提出撤退的建議,只是“苦了”島上的2萬日軍,在美軍的封鎖下,餓得昏天黑地、度日如年,他們該何去何從呢?

日本陸、海軍相互指責,為何都不提瓜島撤軍?誰提誰是“替罪羊”

日本大本營希望從瓜島撤退,但無人願意當“替罪羊”。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繼續,日本國力“先天不足”的弊端開始顯現,尤其是各個戰場從進攻走向守勢,如何維持下去?成了日本大本營優先考慮的問題。也就是說,對瓜島的大規模增援已經不可能了,撤退是唯一的方案。

但有意思的是,無論是海軍軍令部,還是陸軍參謀本部,居然沒有一個人提出撤退。原來,誰都不願意承擔失敗的責任,誰先提出來誰就是“動搖者”、“作戰不利者”。其實,東條英機十分明白大家“禁聲”的原因,但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日本陸、海軍相互指責,為何都不提瓜島撤軍?誰提誰是“替罪羊”

首先,戰爭消耗太大,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以鋼鐵為例,日本年產量為400萬噸,而參謀本部就要用去一半。他求助於德國的150萬噸鋼材,也因自顧不暇只給了一萬噸。如果結束瓜島戰役就能節省62萬噸位的船舶,可以極好的緩解一下。

其次,撤離瓜島是各方“心照不宣”的秘密。山本五十六早已對瓜島戰役失去了信心,但不好明說,只是強調海軍拿不出更多的戰艦與美軍硬拼;同樣,陸軍第8方面軍司令今村均雖然保持沉默,但從其無可奈何的言談中,瓜島已無可救藥。

日本陸、海軍相互指責,為何都不提瓜島撤軍?誰提誰是“替罪羊”

更讓東條英機難受的是,多次向天皇保證,日軍有能力奪回瓜島的是他。如果由他提出撤退,不僅自己打臉,顏面盡失,而且失敗的責任也將由他承擔。更何況,下臺都是小事,按照日軍的通常做法,極有可能被要求“自裁”,一命嗚呼。

陰險的東條英機想出了一個“陰招”,他將原計劃撥給陸、海軍的船舶噸位,壓縮至29萬噸,這顯然與參謀本部的要求差距甚遠。這麼做,參謀本部的將領們,一定會因為“無力而戰”提出撤軍,他也就順理成章地找到一個“替罪羊”。

日本陸、海軍相互指責,為何都不提瓜島撤軍?誰提誰是“替罪羊”

但他忘記了日軍“下克上”的傳統。

日本軍隊素有“下克上”的傳統,像參謀本部、關東軍等都是相對獨立的機構,他們可以對內閣指手畫腳,甚至推翻內閣,東條英機就是這樣成為內閣成員的。儘管他也出自參謀本部,但同樣駕馭不了日軍中的“愣頭青們”。

縮減方案傳到參謀本部,這些“好戰分子”根本就沒有知難而退,更沒有撤離瓜島的意思;反而“打上門去”,要求政府追加船舶噸位,否則發起“倒閣行動”。這可完全出乎東條英機的預料,“替罪羊”沒找到,自己的官位也可能不保。

日本陸、海軍相互指責,為何都不提瓜島撤軍?誰提誰是“替罪羊”

儘管他被迫召開緊急內閣會議,向軍方追加了9.5萬噸船舶噸位,但他們仍不滿意,不僅打了東條英機的軍事顧問,而且登門“興師問罪”,並將不支持軍方,眼看瓜島戰役失敗的責任推向了他。說來說去,還是要由東條承擔失敗的責任。

就在他惴惴不安的時候,裕仁在皇宮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參加的人員有海軍和陸軍的高官,並沒有讓東條英機參與這次會議,這讓他既意外又高興。這就是說,不管天皇是有意還是無意,都說明沒有把瓜島失敗的責任歸咎於他。

日本陸、海軍相互指責,為何都不提瓜島撤軍?誰提誰是“替罪羊”

日本陸、海軍雙方素來不和,但對瓜島的戰局又都心知肚明,誰也不願先提出撤退。結果就是相互指責對方,海軍怨陸軍作戰不力,三番五次突破不了美軍防線,延誤戰機;陸軍則反駁海軍送人不送補給,猶如“把人送上房頂,又抽走梯子”。

儘管雙方的爭辯沒完沒了,甚至彼此指責對方要為瓜島的局勢負責,但對“撤退”兩字隻字不提。就在這時,一份戰情報告送到皇宮,“根據瓜島形勢,島上日軍朝不保夕,必須儘快撤出”。這下,可是給了雙方臺階下,紛紛表示同意撤軍。

日本陸、海軍相互指責,為何都不提瓜島撤軍?誰提誰是“替罪羊”

但此時裕仁有些不甘,一直深究其中的原因,質問道:“為什麼我們的機場要修一個月,而美軍只需三天?工兵部隊不能加快速度嗎?”,有人回答道:“我們靠人工,美軍靠機械”。經過兩小時的盤問,他最終同意了撤軍。

餓得受不了的百武晴吉,表示寧為玉碎,也不當餓死鬼。

1943年1月,瓜島日軍連餓帶病,只剩下2萬人,與其走投無路的境地相反,此時瓜島的美軍可謂兵強馬壯,兵力達到5萬多人,彈藥充足、給養豐富。就在百武準備親率第17軍團殘部,發動“玉碎”進攻時,美軍卻首先發起了進攻。

日本陸、海軍相互指責,為何都不提瓜島撤軍?誰提誰是“替罪羊”

原來,接任瓜島防務的帕奇少將,也是立功心切,上島沒多久就決定進攻機場西南的一座山頭,山上駐有日軍一個聯隊和一個炮兵中隊,也大多餓得東倒西歪、渾身沒勁,眼巴巴地在等死,根本沒有想到美軍會進攻。

這一天,一個營的美軍在炮火掩護下開始進攻。早就“不想活”的日軍,終於看到可以“戰死沙場”的機會,他們一面用炮火擋住美軍的正面進攻,一面利用熟悉叢林作戰的優勢,快速迂迴截斷了美軍的退路,打得美軍潰不成軍。

日本陸、海軍相互指責,為何都不提瓜島撤軍?誰提誰是“替罪羊”

一營人很快就傷亡過半,龜縮在一個山溝裡等待救援。而餓瘋的日軍拼命進攻,因為打到一個美軍,他們就可以在其身上搜搶食物。被包圍的美軍也徹底被打懵了,這比日軍過去的“萬歲衝鋒”還要兇猛,都是抱著必死的心態向前衝。

美軍在日軍的打壓下,包圍圈越來越小,隨時都有被全殲的危險,營長也被亂槍打死。帕奇得知消息後,大驚失色,慌忙派出飛機進行援救,並空投了一個營的兵力,解救出被困美軍。帕奇沒想到快餓死的日軍,居然有這麼強的“實力”。

日本陸、海軍相互指責,為何都不提瓜島撤軍?誰提誰是“替罪羊”

為了減少傷亡,帕奇索性命令不再進攻,封鎖所有下山的路,看著日軍不戰自垮。不管怎麼說,日軍突破不了美軍防線,美軍也突破日軍防線,單從步兵角度看,日軍的戰鬥素養要高於美軍,尤其是單兵對決,美軍差得很遠。

至此,瓜島上的日軍終於可以撤退了,但他們哪裡知道為了撤退,日本大本營居然內鬥了半個月,完全不顧島上日軍的死活。更讓人失望的是,瓜島作戰失敗後,日本大本營根本就沒有總結作戰失利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碰到的難題。

日本陸、海軍相互指責,為何都不提瓜島撤軍?誰提誰是“替罪羊”

而是又匆忙地向新幾內亞登陸,在瓜島作戰暴露出的問題,依然在延續。當然,這都是後話了。由此可見,日本人驕橫的心態根本沒有收斂,依然自以為是的認為,瓜島的失敗不在自己,而是美軍過於強大。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