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微信版“花唄”是對“分付”的最大誤解

微信錢包悄然上線信用支付產品“分付”這兩天在行業內外刷屏,多數觀點直指“分付”對標了螞蟻金服同類產品“花唄”及京東數科產品“京東白條”,將“分付”稱之為微信版“花唄”,認為以“分付”為支點,微信與支付寶將在消費金融領域開始正面PK。然而,記者在瞭解體驗了微信支付這款還在灰度測試、只向少部分人開放的產品功能之後,認為簡單將其理解為“微信版花唄”,或是對“分付”的最大誤解。

“分付”一出,水花不小。騰訊年報顯示,騰訊商業支付日均交易筆數超過10億、一年時間翻了一倍以上,同時其月活躍賬戶超過8億、月活躍商戶超過5000萬。說微信支付,是和支付寶平分秋色的現象級支付應用,並無失當。而長期以來,在對手紛紛發力消費信貸領域之際,微信支付方面看似坐擁天時地利,卻除了推出消費貸產品“微粒貸”之後,一直都並無動作;這款“分付”,即使早在2019年上半年業內就頻頻有傳聞,卻也是直到現在才姍姍來遲、進入灰度測試。

消費金融,可以簡單理解為,是面向廣闊的C端用戶人群,在基於消費交易的基礎上,直接提供各類資金融通(含借錢、分期、貸款等)的業務,長期以來都是金融機構、尤其是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大公司們激烈競爭的市場。他們在發力消費金融領域時,往往會推出“花借組合”,花是消費分期(類信用卡功能)、借是消費信貸,比如螞蟻金服的花唄、借唄,京東數科的白條、金條,美團的生活費買單、生活費借錢,去哪兒網的拿去花、借去花,蘇寧金融的任性付、任性貸等等都是如此。或許也是如此,微信支付方面有了類借唄的微粒貸之後,分付一出,就被很多人認為是花唄。然而,分付的產品功能設計卻告訴我們,真相併非如此。

具體來看,分付雖然可以像花唄或者信用卡那樣,先用後還,但是它卻像行業信用分期產品那樣設有20天~35天左右的免息期。也就意味著,通過分付先行使用支付、後續定期還款,但要算借貸、按天計息。按一位行業人士介紹,分付的特點是沒有硬性的還款日期、隨時可以付息還款、但用款按天計息。那麼,從這些特點來看,分付不僅僅不是花唄,反而更像借唄。

從一些用戶的體驗反饋來看,“分付”按天計息、還款時支付累計的利息,還款後利息同步也減少。記者看到,分付還款時需要支付日利率0.04%(1萬元日費4元),這一費率相比市場上現金分期產品日息在0.025%~0.055%,居於中位。不過,如果考慮到,分付正在推廣期,這個日利率水平就並不算低。

到此,很多人的疑問也來了,微信支付用戶群龐大,日均交易筆數超過10億,從業內看來,該交易頻度是支付寶的兩倍以上,為什麼不推出一款產品和花唄正面競爭?答案可能是,微信支付和花唄“正面剛”,不划算。

不難發現,上述推出“花借組合”產品的其他家大公司們,多是電商、O2O平臺,消費金融業務背後,往往都有著強黏性消費場景、高消費支付跳接的聯結關係。以螞蟻金服花唄、借唄為例,背後就有阿里系的天貓、淘寶、餓了麼、盒馬等等高頻消費平臺,會優選支付寶作為交易結算方式。

相比之下,儘管微信支付背靠很多微信電商平臺小程序,比如用戶在微信小程序中的京東、小紅書、拼多多、美團等電商和外賣平臺上消費時,可以通過微信錢包選“分付”支付;但是,從數據看,無論是用戶的支付黏性、活躍度,還是最為重要的筆均消費金額,微信支付和對手支付寶都差距甚大,這也決定了,分付產品的分期率會大大低於花唄、白條。所以,如果分付是想對標花唄或信用卡那樣的信用支付產品,依靠用戶消費分期的收入來覆蓋免息資產的資金成本、運營成本、壞賬不良核銷成本等等的話,根本就是一筆虧錢的生意。

因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微信“分付”更主要是在微信支付龐大的線下支付長尾用戶群裡找客戶,滿足這類人群的小額現金的短期拆借需求。3月24日,微信分付運營方將註冊資本由3億元增加至10億元,按深圳監管對網絡小貸放貸槓桿倍數暫時性放寬至5倍,這意味著“分付”可撬動的貸款餘額高達50億元。信用支付產品,是從用戶側和商戶側獲取更多增益價值,必將是移動支付下半場的焦點。長於產品的微信支付,後續將帶著“分付”如何走,值得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