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外疫情無法控制,國內存的定期有必要取出來嗎,為什麼?

兩個id號


眼前這種時候,您幹嘛要將定期存款提前取出來呢?既然是選擇銀行存款產品,那就說明你的理財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現在提前支取又打算買什麼理財產品呢?各種風險理財產品現在都面臨著比任何時候都大的收益風險。

我認為不適合提前支取,如果你沒有流動性的強烈需求,那更應該繼續存著,哪怕是即將到期的定期存款也應該自動轉存,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鎖定收益。雖然定期存款產品利率並不算太高,但好在它是低風險的,可以保本保息。

從當前全球各國央行紛紛降息的反映來看,我國央行就算是保持政策定力,不降息但也很可能會降準或者對MLF利率進行10個基點左右的下降,而且很可能會在4月初就實施的。不管怎麼說,央行降準和降息的空間增大了,那麼我們的定期存款產品利率水平也就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

所以說,現在不適合提前支取,尤其是未到期的定期存款要是提前支取還損失利息,而繼續轉存反而可以提前鎖定收益。這是利率下行壓力下最適合普通投資人的存錢方法。比如說,之前你的五年期存款利率5.0%,現在提前支取時按照活期儲蓄利率0.35%計息,不僅計息損失比較大,而且接下來五年期存款利率可能下降至4%附近。事實上,央行在3月份只進行了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增加了銀行的自有資金,本身就讓理財產品收益率有下降的壓力。

總之,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銀行一般性存款產品無論是安全性、收益還是流動性都是比較划算的,尤其是選擇較長期限的存款產品(包括理財產品)都應該考慮央行的中長期貨幣政策趨向,越是在降息通道可能性增大的情況下,反而是購買期限較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