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内功要知道的事,“绵里藏针”,为你详细解读

高山读楞严,海底参金刚。滑熟,宋元时期俗语。非浮华轻浮,本意为,武艺精熟。滑这里指,功劲粘随。粘是什么,双臂够沉,搭之不脱,甩之不开。太极拳,功劲够沉才行。能沉能滚错,找个擀面杖的劲。手臂松,不代表没劲,身体依然很整,关节都活开,手碰上什么,身上生发沉坠。沉不是使劲按,沉是手臂松,身子整。练拳先求整,欲整先求合。徒手练拳,使人更多体会自身。气血蒸腾,心绪平静,犹如空山古井,波澜不惊。情绪失控,练武大忌,再怎么运劲,依然淡定,再如何迅速,依旧镇定。练拳别带戾气,戾气是什么?运劲憋滞,心钝残暴,虽也有大力,但此劲伤身,为武术所不取。有戾气,必见绝对。打拳别较真,别认死理,让自己圆活起来。能把握时空的,是智者。撑不是撑,撑是走弧。弧不是弧,弧是划圆。好劲养身育德,恶劲伤身自戮。越僵的力,骨力反倒越浮。越松的劲,骨力反倒越沉实,都是辩证的,打开思维,往这个路子上去。


练内功要知道的事,“绵里藏针”,为你详细解读


五湖四海,一叶扁舟。春典,旧时江湖语言,只有江湖中人,才能懂会说。比如,学问大的人,叫朵儿清。年长之人,叫太岁海。旧时社会动荡,武行技术保守,门派之间,大多不交流,这是时世使然。心中起高山,腹内盛大海,人终要回归天地,放开心胸。时代不同了,多交流,多分享,人人都受益,武术才能更好。并非什么都是武术。各行各业,各有各的劲,拳有拳的劲。有些看似打拳,其实是舞劲。并非动作,意识形态不同,性质就不同。花架空架,都是没功力。功力是什么,无论什么拳,头一条就是整,先看整不整。架子透着规整,有范儿,一挑大拇指,叫一声好。迷拳妄动,意思是,不明白原理,或不知自己干嘛,盲目打拳,出功效率不高。拳有六大部,肌肉,筋腱,关节,骨骼,内脏,意识。简单的讲,将六大部练强,并有机组合,良性循环发展,就叫六合。所谓结构,要搞清内空间,四大腔与四肢关系,颅腔,胸腔,腹腔,盆腔,藏着人体根本。


练内功要知道的事,“绵里藏针”,为你详细解读


内劲磨深细,举针刺大龙。不是腰劲下不去,而是裆劲要虚灵。开髋,裆劲虚灵,丹田独活,自主松紧。丹田独旋,自主转动,不依靠外来。内功精深,绵里藏针。小腹藏力点,力点如针刺。功夫深了,小腹没了大动作,意识非常细微,轻触丹田缩紧,犹如针刺细小,力点非常致密。虽动态细微,但内掤劲反倒更足。十年前,丹田松紧的动,动态明显。十年后,丹田力点,针刺般精确,动态细微,用意稍一刺,内腔立刻激发,或内掤,或旋转,内压浓缩致密。内旋轨道小,内力会变大,因为密度大。内功这种东西,不要五花八门,持一门深入,铁杵磨成针。丹田起始点,缩密精细,能刺激命门力点,犹如针刺,内劲顺腰脊,一路向上。先开始感受的是,两个腰眼儿松紧,待到竖脊肌贯通后,之后才是脊柱力线,会有个过程。腔体活化后,内腔壁敏感,很多体会就出来了。修到深处,就像自我推拿,针灸,用精细的内腔劲,触发脊柱力点,即使静态中,内部也在运作。没有大动,只有微动。看着没动,其实内动。这就好比,很多功深之人,最后不动了,不是故作神秘,他在用极深细的丹田劲,运动内腔,刺摸脊柱上的力点。精准小劲,犹如针刺,使脊柱诸多力点,得到次第开发。内动到达极深处,触静犹动,大动已触及不到,唯有丹田牵动极小的劲,才能精准的,由内摸索脊柱。故而说,光有意念不行,要练丹田劲,渐由大动至精微化,意念与丹田紧密配合,东西落地,具有实操性,才能完成更深层次功法。


练内功要知道的事,“绵里藏针”,为你详细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