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6岁幼女独留家中,携另外俩孩子外出游玩,妈妈自称:一箭三雕


故事的起因是这样的,育儿博主粥悦悦发文说,因为6岁的老二没有按时完成完成作业,所以她决定一家四口去珠海长隆玩,将老二一个人留在家里当作惩罚。

事后这位妈妈说:“孩子会从每一次经历中吸取教训,我家娃多,更能一箭三雕”。甚至表示“感谢自己变得如此心狠手辣”......


将6岁幼女独留家中,携另外俩孩子外出游玩,妈妈自称:一箭三雕

从这位妈妈的语气中,能看到她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还颇为得意。但我真的不赞同用这种方式来给未及时完成作业的孩子惩罚。

口口声声说是惩罚,但在我看来,这位妈妈并不只是为了“小惩大诫”,而是在让孩子感受被抛弃的痛苦和绝望。不仅无视孩子哭着抱腿请求原谅,无视孩子饿了却煮不熟粉丝,无视孩子晚上一个人的恐惧,甚至不允许保姆和邻居的帮助!

客观上,剥夺孩子与家庭一同游玩长隆的外出机会就已经是个惩罚了,那不允许保姆和邻居的帮助又为何?要我说,她是不想看到孩子在保姆的陪伴下平淡地度过这一天,也不想让孩子在邻居家里新奇地玩耍一天,她想让孩子感受的是被抛弃的痛苦以留下一个刻骨铭心的印象,而非觉得离开家庭独自生活也不太糟糕。


将6岁幼女独留家中,携另外俩孩子外出游玩,妈妈自称:一箭三雕


尽管她说,她也很放心不下孩子,一直从监控里关注孩子。但我想问一句,真当发生了什么意外,您是能从监控里钻出来制止悲剧的发生,还是一秒从珠海长隆欢乐世界飞回家中?

为人父母,这般教育,真的合适吗?甚至还得意洋洋地发到公共平台,自诩育儿博主,是希望别的父母也向您看齐吗?

的确,意外并没有发生。可是,难道对孩子心灵已经造成的伤害就不是真实存在的了吗?也许你认为的“没什么”,对孩子,却是一次信任危机,是一次心灵重创,更是一次童年阴影。

也许你并没有明白,你对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你的教育方式,又将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



我认识一个女孩J,她在高中非常努力拼命,成绩是极好。在日常生活中,她表现出很强的执行能力,是一个被公认为强大又优秀的女孩。


将6岁幼女独留家中,携另外俩孩子外出游玩,妈妈自称:一箭三雕


但就是这么一个女孩,有一天傍晚突然发信息给我,问:“我是不是很没用,我很想死掉。”

我又惊又急,二话不说去找她。当我见到她时,她正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街头晃荡。我从背后叫住她,当她转过来时,我才发现,她早已泪流满面。我真的很难想像,这么要强的一个女孩,也会哭成这样。

原来,她父母闹离婚,家里鸡飞狗跳。她说,她觉得自己很失败,爸爸妈妈都不会想要她,她很快就没有家了。她说她这么努力这么拼命就是希望能达到妈妈的期望,希望被爱,希望不要离开她。她说一直在害怕,害怕有一天跑不动的时候就被丢掉了。

我才知道,那些故作坚强只是伪装,她其实很自卑很惶恐。小时候,父母对她要求就很高,如果达不到,那就是她自己的问题。


将6岁幼女独留家中,携另外俩孩子外出游玩,妈妈自称:一箭三雕


“我小时候也爱玩,哪个孩子不爱玩呢?可是有那么多作业和补习班,我好累啊。那天我不是很舒服,没有写完作业,我想告诉妈妈我可能生病了。可是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妈妈的脸就冷了下来,她说她就是对我太好了,好到找不着北了,说着她就把上次奖励给我的连环画撕碎扔进了垃圾桶......”


“我好难过,一直在哭,可是妈妈觉得我在撒娇,她就把我关在房子里,自己出去了。后来我因为高烧被送进了医院。爸爸妈妈吵起来了,两个人互相指责,我害怕极了......”


“妈妈一边喂我吃药,一边笑着说,以后要是再这样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她说她早就想离婚了,要不是为了我。她说如果我做不好,她就和爸爸离婚。她说要不是她拼命挣钱,供我读书给我一口饭吃,我早就饿死了...”

将6岁幼女独留家中,携另外俩孩子外出游玩,妈妈自称:一箭三雕

女孩说着说着,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我拍着她的背,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她。我没有想到,对于有些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就像天上的月光,要好努力好努力才能追赶上。可这光照在身上是没有温度的,用手一握就消散了......



高考前,女孩的父母还是离婚了。当女孩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她嘴角竟然微微上扬,好像无所谓的样子。她说她好像从来不是为了自己而活,只是在满足父母的要求而已,现在她终于觉得自己解放了。我侧过头看着她,最终也不忍心告诉她,其实你笑的很可怜,并没有你想的那么潇洒。

在高考她发挥失常,但她笑着说已经无所谓了。我劝她,好好填志愿,还是能扳回一局的。她什么也没说,仍是那副笑嘻嘻的样子。后来,她填志愿滑档了,又错过了补录。

她再也没有和我联系过,她的消息我只是听闻。但当我知道她读了一个专科的时候,还是为她难过。明明,她这么优秀,可以读重本的。也明明,她这么好的孩子,应该被爱着的。


将6岁幼女独留家中,携另外俩孩子外出游玩,妈妈自称:一箭三雕


我不止一次去想,为什么就变成这样了呢?后来,大概有些明白了。她认为自己一直都在为了达到父母的要求而活着,可父母最后还是辜负了她。那么,毁掉自己,是她最后的反击。现在想起这些还是觉得很悲哀,生而为人,却不是为了自己。她没有过叛逆期,老老实实地当个好孩子。

也许,在她第一次没有完成作业的那晚,就已经画地为牢,战战兢兢没再敢越过红线。

不知道那晚上,女孩的妈妈是否为自己的教育方式而自豪,为一个恐惧而乖顺的孩子而满意。但我猜,当她被孩子唯一一次的叛逆所回击时,想必不太愉快。也许她会发怒,孩子没有考上好大学,也许会不屑一顾,因为她早就抛弃过这个孩子了。

我真遗憾,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让自己的孩子明白:你不必成为一个满足他人要求的孩子,你不必为他人的规则而局限了自己的一生,不必为他人的期望而失去自己生而为人的风采。

孩子,你首先是你自己,蓬勃生命里,没有唯一的价值标准,我愿你活的肆意且潇洒,愿你爱着且被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