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從留守婦女到“仙女木屋”主人

“x 社工,我的農家樂今年客人更多了,你有時間一定要來看看啊……”聽完電話那頭向大姐興致勃勃的描述,社會工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思緒也飛到初見向大姐的那一天。

2017 年 9月,在“攜手長師,衣暖仙橋”愛心贈衣活動結束後,一位40 多歲的婦女找到了社會工作者。

“小妹,我看你們這麼盡心地幫助我們這些老百姓,能不能幫幫我啊?”這位婦女面露難色地說。幾句簡短的話語和唯唯諾諾的神態洩露了她的無助和彷徨,社會工作者決定到她家中作進一步瞭解。社會工作者跟隨婦女來到公路邊一間簡陋的小木屋前,婦人指著木屋說:“這就是我家了,快請進”。隨後,社會工作者便開始詢問她的難處。

原來這位大姐姓向, 2012 年從廟堂鄉高山移民到重慶市巫山縣兩坪鄉仙橋村,其丈夫在小三峽當保安,二人育有三子一女,大兒子、二兒子在部隊當兵,女兒大學畢業在北京工作,小兒子在巫山某職高就讀,目前即將畢業,正面臨著找工作的困擾。向大姐與丈夫結婚多年,感情和睦,唯一心煩的是當初因為超生繳納社會撫養費而欠下了一大筆債務。早年,夫妻二人為撫養四個孩子無力償還債務,直到近兩年孩子長大成人,先後找到了工作,家庭經濟狀況才慢慢得以好轉。可是,孩子們都漸漸到了成家的年齡,家中也沒有餘錢為孩子修建新房。向大姐告訴社會工作者,她從廟堂鄉搬到仙橋村以後一直找不到工作,自己又沒有一技之長,因此想尋求社會工作者的幫助。社會工作者深入瞭解情況後,結合仙橋村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為向大姐制訂了一份脫貧計劃。

仙橋村坐落於巫山縣東北部約20 公里處,海拔 850 米,渝巴 313公路經過此地,擁有交通區位、城郊結合、三峽移民三大優勢。該地種植李樹數量較多,每年二月李花盛開的時候都會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觀賞。夏天的仙橋村也是乘涼避暑的好地方,冬天還可在山上觀看雪景。結合上述實際,社會工作者與仙橋村村民一起協商後決定開展“生財有道之農家樂經營管理”培訓小組,共邀請到 6 名貧困對象參與創辦農家樂的學習培訓,向大姐就是其中的一員。

其間,社會工作者聯合仙橋村村委會工作人員鏈接巫山縣人社局資源,由人社局組織專業人員對小組成員進行了“貧困戶創辦農家樂”的專題培訓。此次培訓採用現場授課的方式,解讀了“全域旅遊”創建以及“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守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建設等相關政策,針對農家樂怎麼開、農家菜怎麼做、遊客怎麼待以及特色菜餚如何開發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講述。培訓針對性強、實用性強,參訓的人員認真記錄,積極提問,學習氛圍十分濃厚。

培訓小組結束後,向大姐告訴社會工作者,她在培訓中受益匪淺,學到了實實在在的農家樂經營管理知識和豐富的農家菜餚烹飪方法,她決定去辦個農家樂,請求社會工作者為她的農家樂取個名字。想起第一次到向大姐家中的情景—— 一座小木屋、一位婦人,社會工作者為其農家樂取名為“仙女木屋”。

在籌備過程中,社會工作者還建議向大姐利用好木屋旁邊的小樹林,安置幾張吊床便於遊客納涼休息。在得知向大姐在木屋後有一塊土地後,社會工作者提議大面積種植仙橋村特產脆李,來年盛開的李花又是吸引遊客的一大亮點。

2017 年 12月,向大姐籌備了三個月的農家樂終於正式營業,向大姐高興地對社會工作者說:“我終於靠自己的能力獨立地去做了一件事,而且是我自己感興趣的事,我最喜歡聽客人們誇我的農家菜做得好吃,這讓我做什麼事情都有幹勁了。”

通過創辦農家樂,向大姐不僅有了可觀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她在創業過程中找了自我價值。社會工作者為向大姐這樣的貧困山區留守婦女提供服務,幫助她們發掘了自己的閃光點和存在價值,從效能感低的留守婦女蛻變為掌控美麗人生的主人。(重慶市慈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