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代表工資公佈:一線、二線、三線城市

一直覺著藥代是個很奇葩的職業,就是不管你在幾線城市,做藥代的收入差距都不會很大。

一些在二三線城市的代表會過得特別滋潤,畢業三年買房買車玩兒似的,而在一線城市相對就苦逼了,工作三年怕是在北京連個廁所都買不起。

工作這幾年,身邊不少代表都紛紛逃離北上廣,回家置辦家業過著小日子去了。

作為一名半資深北漂,一直不太建議來一線城市做藥代,畢竟有不少更好的選擇,藥代的薪資競爭力在大城市偏弱,並且,現在是越來越弱。

當年要不是找不著更高薪資的工作,真就不做藥代了...然而,現實是,選擇工作,往往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行不行!

這幾年經歷了不少行業變動,很多想法都在改變,現在越發覺著在一線城市做藥代是一個很美麗的選擇。

1 / 大城市對存量市場更友好。

這兩年,對代表影響最大的是什麼?不是疫情,而是帶量採購。

一個行業進入存量市場,本來就挺難了,現在還遇到帶量採購,很多代表開始擔心優化裁員失業等問題,疫情過後,也確實會遇到這些問題。

但這對於一線城市的代表來說,並不是多大的事情,大城市的規模效應,會有源源不斷的崗位出來,並且對於年齡的包容性更強,這就是大城市的紅利。

一線城市小代表與其擔心裁員的問題,不如關注哪些產品更掙錢,在大城市,代表也確實更能抓住新品的紅利期。

而在二三線城市,一崗難求,好崗就更稀缺了,代表基本萬年不動,自由度遠低於一線城市,職場上抗風險能力也更低。

2 / 大城市工資溢價高。

很多代表的主觀感受是,不同城市藥代的薪資差別不大,具體有多大差距,我們來看下薪智網2019年上半年醫藥行業應屆生的薪資數據。

医药代表工资公布:一线、二线、三线城市

北上深普通院校的應屆生的薪資水平是6939,比二線城市高出902,比三線城市高出2856,就平均數據來說,差距不算小了。

並且,隨著時間推移,差距會越來越大,規模越大的城市,學歷和工作經驗的溢價越高,平均工資增速越快,這種差距的擴大還不會停止。

這就是城市的「規模溢價」,規模越大,居民的財富創造力越強。

從這張圖,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院校越好,在不同城市的薪資差距越小,說明,公司更願意給高學歷的人買單。

但不要因為不同城市薪資差距小,就選擇去小城市,要知道,高學歷的人,去到大城市,工資溢價更高,畢業第一年,一三線城市薪資差距可能就2000,五年之後,差距可能就是1w+了。

經常有人問我,研究生要不要來做藥代?我覺著是可以的,但牆裂建議去大城市,不然學歷優勢就大打折扣了。

3 / 大城市為專業和知識買單。

隨著醫藥行業越來越合規,以及備案制的推進,以後對於學歷和專業的要求肯定會越來越嚴。

但誰為專業買單?還是大城市。

一些學醫學藥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去了二線城市,多數只能做銷售,但在一線城市,會有更多市場部醫學部的崗位給到他們,管理崗的機會同樣更多。

大城市能給他們帶來更多元化的發展機會。

學歷和專業在銷售崗位上的溢價不高,像很多研究生掙得還沒本科生多,而一旦出現管理崗或者市場醫學這些專業崗位,因為他們的專業素養更強,轉型或晉升的機會更大,薪資也會因此增長更快。

這就是城市給他們帶來的專業化溢價。像大專學歷非醫非藥專業的代表,以後在醫藥行業會越來越難。

同時,在大城市,人口越集聚,你越有機會和更有經驗的人在一起,向更優秀的人學習,你的人力資本成長更快,能給公司帶來更多的財富,公司更願意給你支付高薪酬。

就這是大城市的「知識外溢效應」,多見於研發,醫學,數字化營銷等專業性強或迭代快的崗位。

很多代表經常思考怎麼選公司選產品選老闆,卻從來沒有想過,城市的選擇,更深刻地影響著你的個人財富。

大城市,會給優秀的人帶來更高的溢價,也會有像我這樣的小代表的一席之地,同時,還能享受到大城市的紅利,但能不能紮根大城市,這問題太特麼夢幻。

做藥代,位置決定收入,站在對的城市的肩膀上,掙錢才會更快更輕鬆。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