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網》——對一切未知充滿敬畏,包括自以為了解的

《暗網》——對一切未知充滿敬畏,包括自以為了解的

推薦這本書的時候到了。

《暗網》,作者:傑米·巴特利特。英國德莫斯智庫旗下社群媒體分析中心總監。

前段時間有個剛踏上社會的小朋友跟我抱怨,關於不能玩的某些遊戲、無法登錄的某些網站、影視劇資源太少以及不能和某些國家通用的APP。我一時語塞,腦子裡好多好多的東西一下子湧出來,不知道從哪說起。

美學裡有個經典的說法:一個不懂事的嬰兒哭著拒絕一位陌生人,或是相反要他抱——拒絕他還是要他抱,這嬰兒下意識地完成著一個美學選擇而非道德選擇。

我覺得拋卻國家戰略層面的一些因素,從美學從這個角度探討這個問題比較好。

《暗網》——對一切未知充滿敬畏,包括自以為了解的

先說美學。

美學的選擇總是高度個性化的。這種個性需要在長久的學習和生活中形成。接觸網絡比較早的那批人一定會記得QQ空間的非主流文化,飛車、炫舞等遊戲裡面的裝扮和現實裡“殺馬特”的盛行程度,幾乎等同於現在p照片、網紅臉、小視頻的普及程度。青少年的美學現實是最容易被影響的,而無處不在的網絡美學是最易滲透的一種方式。

美學裡先有好、壞,才有善、惡。好、壞是基於個人感受的極具個體意識的定義。還是那個讓陌生人抱或者不讓陌生人抱的嬰兒,ta認為的好、壞是基於爸爸媽媽或者看護ta的長輩形象來界定的。比如上次有個穿紅衣服的人逗ta玩的時候弄疼了ta,比如上次ta餓急了,哭著要找媽媽的時候,是由一個戴眼鏡的親戚抱著;那麼嬰兒就會對這兩種人劃歸“壞”的感受,不希望具有這兩種特徵的人靠近。

當前我們享受著一個相對乾淨的網絡環境,很大程度只是我們沒有看到更多的選項,並不是我們自制力有多麼的好,美學品味多麼的高尚,還記得當初隨處可見的暴力美學嗎?以及各種現在的網民們不可想象的粗俗網站,作為從過去相對寬鬆的網絡環境裡走過來的每一個成人,捫心自問:真的不受影響嗎?真的還會心甘情願的讓自己的孩子生活在那個網絡世界裡嗎?

我不願意我的孩子看到那些。

《暗網》——對一切未知充滿敬畏,包括自以為了解的

再說道德。

約瑟夫·布羅茨基說,一個個體的美學經驗愈豐富,他的趣味愈堅定,他的道德選擇就愈準確,他也就愈自由,儘管他有可能愈是不幸。

地接觸很多的美學現實,會極大豐富自己的美學經驗。現實中,你見過幾個閱歷豐富、過盡千帆,還能迴歸現實中柴米油鹽,粗茶淡飯,享受單純的幸福的人?幾乎沒有!

為什麼?

人們善於躲在習俗下生活。所謂習俗就是倫理學。倫理學是在長年累月的美學現實選擇中形成的一個道德系統。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說的:“美拯救世界。”

《暗網》——對一切未知充滿敬畏,包括自以為了解的

《暗網》這本書會讓你真切地感慨我們的世界幸好是這樣的。早期上網的那批人,會看到很多熟悉的網絡名詞,很多熟悉的網絡應用邏輯,很多熟悉的美學邏輯。也會讓年青一代感到恐慌、感到不安全,甚至再次面對網絡時感到無所適從。更重要的是:“會讓人們知道---人們在匿名的或自以為匿名的世界裡做些什麼。”

每個人看完這本書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困惑:“這是我的世界嗎?”“這是我正在使用的網絡嗎?”

是的,這是來自地獄的一束光,告誡人們,那些“妖魔鬼怪”真的存在!有些東西不可以嘗試,必須要遠離。

《暗網》——對一切未知充滿敬畏,包括自以為了解的

在網上混跡時間太久了,看得太多了。不能說,也不可以說,只是推薦一下這本書,自己體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