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門陳始祖是陳旺還是陳伯宣?

【提要】唐之後,義門陳族譜,多把義門陳始祖定陳伯宣,把陳旺定為陳伯宣之孫,把生活在晚唐的 陳伯宣放到唐代初期,把唐中期的陳旺放到宋朝去了,義門陳的家史搞顛倒了。現在來釐清人物關係。

義門陳始祖是陳旺還是陳伯宣?

一、義門陳起源

義門陳氏始祖乃陳旺,字天相,蘊圭長子字天相,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 731 年)夏 四月,由潁川遷居江州潯陽蒲塘場太平鄉長樂裡(今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村)開基建莊,陳旺 為義門之始祖。壽八十一,妻孫氏,夫妻合葬宅左東山嶺之正窩(後稱旺公山)子午向有碑。 仁宗天聖元年追贈晉國公,封孫氏為淑人。其後人合族同處三百三十餘年,到宋仁宗嘉祐八 年(公元 1063 年)分家,聚族三千九百餘口。 義門陳起源人與時間:陳旺,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即公元 731 年。

二、義門陳十四位族長與任職時間

義門陳始祖是陳旺還是陳伯宣?

三、陳伯宣生活的時代在公元 800 年之後,即唐代末期

▎第一,陳旺生活的時代早於陳伯宣

陳旺在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 731 年)夏四月,由潁川遷居江州潯陽蒲塘場太平鄉長 樂裡(今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村)開基建莊,而且夫妻合葬宅左東山嶺之正窩(後稱旺公山) 子午向有碑。

▎第二,陳伯宣出生於公元 800 年之後

《新唐書卷二百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陳京,字慶復,陳宜都王叔明五世孫。父兼, 為右補闕、翰林學士。京善文辭,常袞稱之,妻以兄子。擢進士第,遷累太常博士。”及“京 無子,以從子褒嗣。褒孫伯宣,辭著作佐郎不拜。” 文中共有五代人:一代陳兼,二代陳京,三代陳褒,四代陳褒子,五代陳褒孫伯宣

1、陳兼,與唐高適 獨孤及同侍唐廷,與陳旺同時代。

高適(704—765 年),字仲武,號達夫,滄州渤海縣。唐朝時期大臣、邊塞詩人,有詩 《宋中遇陳兼》

獨孤及(725~777),唐朝散文家,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天寶末,以道舉高第,補華 陰尉。代宗召為左拾遺,俄改太常博士。有詩《送陳兼應闢兼寄高適、賈至》。

2、陳京與韓愈、白居易、柳宗元、同侍唐廷,共事有交集。

韓愈生卒(768-824 年),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寫有《與陳給事書》

白居易生卒(772 年-846 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寫有《與陳給事書》

柳宗元生卒(公元 773 年—公元 819 年 11 月 28 日),字子厚。《柳宗元全集卷八 行狀. 唐故秘書少監陳公行狀》,即陳京碑文。

陳京去世時間見柳宗元《行狀》“貞元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即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 (公元 805 年)。

3、陳褒父輩與後代子孫。

陳褒是陳京的過繼子,就是兒子,出生肯定晚於父親陳京,有 家譜時間是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公元 740 年)出生。

4、陳伯宣出生在公元 800 年後

陳褒之後中間一代是陳褒的兒子,兒子結婚之後才有陳伯宣出生,憑推理,陳伯宣出生 時間也在公元 800 年之後,家譜記載唐穆宗長慶四年(公元 824 年)出生。

5、第三任家長陳伯宣之 子陳崇,生活在唐代末期。

九江府志有記載,見右圖。 九江古稱柴桑、江州、潯陽。 唐 僖 宗 乾 符 元 年 甲 午 (874)舉任官江州長史,即 今之公務員領導幹部,他的 幹部履歷表不會把父親填錯 的。 然後陳崇任江州陳氏第 三屆家長,於唐昭宗大順元 年(890)制定了《陳氏家法》 三十三條,並且上報朝廷。 陳崇生活在唐代末期,父親 怎麼會生活在唐玄宗開元十 九年(731)之前幾十年呢?

義門陳始祖是陳旺還是陳伯宣?

綜合以上,陳旺與陳兼、陳京、陳褒、陳褒子、陳褒孫,用數軸來表示:

義門陳始祖是陳旺還是陳伯宣?

6、質疑

把陳伯宣放置在陳旺之前,質疑 者多,讀過漢代到宋代歷史的人, 如果接觸到義門陳淵源,都會產 生疑惑,進而質疑。

編寫九江府志的人,在古代,應 當是熟悉二十四史的人,於是,在清 順治《九江府志》中就提出疑問。

陳伯宣唐代後期從福建到九江, 開始居住廬山,然後居住德化縣,九 江府志載,他上報的史記注七十八卷 就是在德化上報的;最後才與義門陳 合族同處,後德安也記載伯宣注史記 七十八卷,宋史只記載三十卷。若陳 伯宣的孫子才創建義門陳,陳伯宣孫 子毫無疑問生活在唐代末期到唐後, 到義門陳分家,怎麼能達到十三代同 處呢?

義門陳始祖是陳旺還是陳伯宣?

7、在義門陳的族譜中,也有質疑。

明代隆慶戊辰年河南光山縣知縣陳顯,回家修果石莊《桃原譜》,在譜序中存疑:“顯 自總角時即知吾家為義門之裔,國深公分果石派自鄉舉後留念於譜,歷究古今譜學之精,無 踰歐蘇。及考老泉之論譜,曰:可知者續之,不可知者闕之。王荊公甚病此語,謂水之流派 自有脈絡,濬流尋源必無斷絕,豈可以世系之書等闕文之史。即又考歐陽之譜,曰詢三世生 琮為吉州刺史,能捍黃巢之亂。宋濂非之,曰:詢唐初人巢陷州縣唐末也,相距幾三百年而 雲三世,是越十六世矣。又曰:君子之於譜也,當盡心於所不知,信其所可知者。顯為是懼, 不敢漫然從事。於譜之非,顯猶前人之非歐蘇也。嘉靖丁來解組歸田,念譜之久未修也,乃 取各舊譜閱之,或祖太邱長而太邱之前闕焉;或祖伯宣公而伯宣公之前闕焉。乃殫考列國傳 6.質疑 把陳伯宣放置在陳旺之前,質疑 者多,讀過漢代到宋代歷史的人, 如果接觸到義門陳淵源,都會產 生疑惑,進而質疑。 編寫九江府志的人,在古代,應 當是熟悉二十四史的人,於是,在清 順治《九江府志》中就提出疑問。 陳伯宣唐代後期從福建到九江, 開始居住廬山,然後居住德化縣,九 江府志載,他上報的史記注七十八卷 就是在德化上報的;最後才與義門陳 合族同處,後德安也記載伯宣注史記 七十八卷,宋史只記載三十卷。若陳 伯宣的孫子才創建義門陳,陳伯宣孫 子毫無疑問生活在唐代末期到唐後, 到義門陳分家,怎麼能達到十三代同 處呢? 因此,在府志中提出了質疑。 唐 公 元 618 年 唐 公 元 700 年 公 元 731 年陳旺遷 居德安縣 陳 京 公 元 805 年去世 906 年 唐結束 1063 年 義 門 陳 分 家 907 年陳伯宣之子陳崇,當義 門陳第三屆家長結束,可見, 前 2 屆家長不是陳伯宣之子 陳京子陳褒及陳褒子 陳褒孫陳伯宣 生活的時代 陳兼是陳京之父, 應當與陳旺生活 自同時代 記,得其源流,始知陳氏受姓於胡公滿。”

譜上真的缺少太丘長陳實之前的世系和陳伯宣之前的世系嗎?不是,是世系不清,混亂, 把陳伯宣提前到陳兼之前了,與歷史不符合。

四、活人三千九百餘口,從哪裡來的?

陳旺在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 731 年)夏四月,由潁川遷居江州潯陽蒲塘場太平鄉長 樂裡(今德安縣車橋鎮義門陳村)開基建莊,這個陳旺絕對不是陳伯宣的孫子,而義門陳許多 族譜,都把陳旺寫成陳伯宣的孫子,大錯特錯。人可以編謊言,但歷史不會編謊言,因為天 不藏汙。

義門陳是由北南遷的陳旺開基的。依據同治九江府志可知,陳伯宣是在福建泉州,隋父 親隱居廬山,然後移居德化縣,黃巢之亂時期,由德化縣移居德安。

只有陳旺,在安史之亂之前,由北遷南,擇居山裡,安家落業,遠離了戰亂頻繁之地, 才有了相對安寧的家。

看看中國歷史,總結了古代的三次人口南遷:

1.兩晉之際的人口流動,是中國歷史上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一次高潮。

2.安史之亂使黃河流域又一次遭到嚴重破壞,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遷。

3.兩宋之際,金滅北宋的靖康之變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遷高潮。

陳旺的家庭是迎接南遷之家人,幾代之後就是族人。家人遭戰亂,難逃要方向。往哪裡 逃生?南方正好有陳旺之家,可以活命。陳旺家庭迎接了三次南遷的家人:安史之亂一次, 黃巢起義一次,唐之後五代十國一次。在三次南遷之後,人口大增,才叫做十三代聚族同處, 達到三千九百餘口。據德安義門總會陳氏大成譜載,唐僖宗於中和四年(公元 887 年)首旌 義門,聚族二百餘口。明嘉靖府志記載陳競:僖宗時六世不分家,陳昉當家長(942—976) 時聚族七百餘口。疑問:為什麼陳昉之後不足百年,聚族三千九百餘口?很明顯,五代十國 陳氏族人南遷所致。在唐宋之際,靠自然出生,自然成活,不足百年,活人口三千九百餘口, 死去的還有多少?如果是自己一家人,一家需要多少女人生孩子才能達到活人還有三千九百 餘口?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逃命是第一,求生是人的本能,那管他家譜與祖先。沒有了家譜, 自然就分不清世系,自己只知道自己的幾代人,編寫全家三千九百多人的家譜,要把祖宗搞 清楚,實在太難。陳伯宣編寫過家譜,好像前面的祖宗世系沒有搞清,就是陳良顯所說的: “太邱之前闕焉,或祖伯宣公而伯宣公之前闕焉”。

陳伯宣本身也是黃巢時期的逃難之人,陳旺的家庭接納了陳旺一家人。不過,陳伯宣及 後人都是文化人,在州縣任職,對義門陳影響很大,推動義門陳的發展壯大,功不可沒。但 是,陳伯宣不是義門陳的源頭。把伯宣當源頭,而把陳旺作伯宣的孫子,更錯了。

錯誤的源頭:《江州陳氏義門碑》碑文;《東佳書院記》《始遷德安來歷》,《義門陳 歷朝事蹟狀》《義門家長事蹟九則》等。

來源:和和樂識記 2020年3月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