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地名探究——垦殖利民,因垦区和利津洼得名——垦利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齐鲁地名探究——垦殖利民,因垦区和利津洼得名——垦利

垦利地图

【地名由来】

垦利是个年轻的名字,尚不足百年的历史。1941年8月26日,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在此创建了垦区抗日根据地,简称"垦区"(县级)。1943年4月22日,更名为垦利县,此为垦利建县之始。

垦利县域曾作为垦区和利津洼,垦利由此得名。同时也因荒滩较多,土地肥沃,取"垦殖利民"之意命名。

齐鲁地名探究——垦殖利民,因垦区和利津洼得名——垦利

垦利风光

垦利区地处黄河入海口,辖5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2331平方公里,人口24万。

垦利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黄河最下游入海口处。其位置为北纬37°24′~38°10′,东经118°15′~119°19'。区域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北纵距55.5公里,东西横距96.2公里。东濒渤海,西北与利津县隔黄河相望,南接东营市东营区,东北部与东营市河口区毗邻。


齐鲁地名探究——垦殖利民,因垦区和利津洼得名——垦利

垦利在山东的位置

【寻欢文史】

四句话说垦利

万里黄河从这里入海


齐鲁地名探究——垦殖利民,因垦区和利津洼得名——垦利

垦利是黄河三角洲的顶点所在地,是黄河入海的地方。正常年份,黄河每年携沙造陆2万亩左右,使垦利成为全国"生长"土地最快的地方,也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黄河入海口附近有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典型、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垦利有142.8公里的原生态海岸线,河海交汇、物产丰饶,盛产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刀鱼、黄河口海参、东方大对虾、梭子蟹等名优水产品。

胜利油田在这里诞生


齐鲁地名探究——垦殖利民,因垦区和利津洼得名——垦利

1965年2月,胜利油田的第一口高产油井在垦利区胜利村开采成功,胜利油田因此而得名。自胜利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其油气产量的43%、已探明储量的45%都出自垦利地下。

多种文化在这里融合

垦利是个典型的移民县,居民来自全国11个省、109个县;这里是革命老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清河区的大后方,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可以这么说,移民文化、红色文化与黄河文化、石油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融合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口文化,也造就了垦利团结、和谐、包容、开放的文化特质。

黄蓝战略在这里叠加

垦利区处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主战场的最前沿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位置,面临两大战略叠加、黄蓝经济融合的重大历史机遇,正在向着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方向迈进。

【历史沿革】

垦利域地,由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以后黄河淤积退海而成。

区域西半部,元末明初已有居户,大部分村落建于明、清两代。

区域东半部,20世纪初始有人烟,大部分村落形成于30年代,有的村庄则在40年代解放后始成。

1941年9月,垦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为建置之始。1943年,垦区正式称垦利县,因县域曾被称作垦区和利津洼而得此名。

1983年,从惠民地区析出,划为所辖。

2016年8月2日,正式撤销垦利县,设立东营市垦利区,以原垦利县的行政区域为东营市垦利区的行政区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