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蘇劇情的鼻祖《簡愛》,為什麼經過170年還在暢銷

英國女作家哈麗特·馬丁諾這樣評價夏洛蒂·勃朗特:她所寫的一切都是不平常的。凡是她觸過的東西,無不留下獨創的記憶。

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的代表,她與兩位妹妹艾米麗·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在英國文學史上被稱為“勃朗特三姐妹”。

就像哈麗特·馬丁諾評價的那樣,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總是能給讀者留下獨創的記憶。比如《簡·愛》,她寫了愛情,卻又不僅僅是愛情。她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塑造了一個一路披荊斬棘,無論命運賜予她怎樣的挑戰,始終不卑不亢,勇於抗爭的獨立女性——簡·愛。


瑪麗蘇劇情的鼻祖《簡愛》,為什麼經過170年還在暢銷


從《簡·愛》出版到現在已經170多年,人生的不同階段去讀《簡·愛》,你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簡·愛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表哥約翰說,她是一個白痴,是隻該死的臭老鼠!

瑞德太太說,她不懂事,情緒化,喜歡騙人,還不知感恩。

簡·愛真的那麼不堪麼?170年前的獨立女性簡·愛的童年究竟經歷了什麼?

瑪麗蘇劇情的鼻祖《簡愛》,為什麼經過170年還在暢銷


簡·愛的母親原本是貴族小姐,一意孤行嫁給了窮牧師,因此和孃家人決裂。簡·愛很小的時候父母相繼染病去世了,她被舅舅瑞德先生接回了家。

不久瑞德舅舅去世,瑞德太太成了簡·愛的監護人,也因此簡·愛開始了她悲慘的童年生活。

瑞德先生疼愛妹妹,不忍心妹妹跟著窮小子受苦,經常救濟妹妹一家。時間久了,瑞德太太不滿丈夫過度關注妹妹家,忽略自己家。在丈夫死後,這種不滿遷怒到簡·愛的身上。

瑪麗蘇劇情的鼻祖《簡愛》,為什麼經過170年還在暢銷


瑞德太太縱容兒子對簡霸凌欺辱,女兒們對簡無視,讓僕人們看不起簡。而她自己甚至當著簡的面,誹謗誣衊,在布洛克赫斯特先生面前抹黑簡,直接斷送了簡的希望。

在門頭府的童年,簡·愛就像一個局外人,與瑞德一家格格不入。舅媽、表兄妹們不待見她,她清楚的知道:

“我和其他人毫無相似之處;我無法和瑞德太太、她的子女或者她寵信的用人產生共鳴。他們不愛我,其實我也一點都不愛他們。”

瑪麗蘇劇情的鼻祖《簡愛》,為什麼經過170年還在暢銷


簡·愛的童年沒有快樂,也沒有愛,她自尊心被瑞德太太一點點撕碎。童年的創傷讓簡·愛變得自卑。

簡·愛的自卑首先來自於她不漂亮的外貌。她長得不漂亮,很多時候她都在嫉妒伊莉莎的高大漂亮,多才多藝;喬治安娜粉嫩的臉頰、金色的捲髮。

貧窮也讓她覺得自卑。因為她貧窮,只能寄人籬下。她控訴命運對她的不公平,明明她比任何人都乖巧,她不像表姐伊莉莎搗蛋自私,也不像喬治安娜嬌縱蠻橫,她每天小心翼翼做好每件事,得到的依舊是無端的謾罵和懲罰。

瑪麗蘇劇情的鼻祖《簡愛》,為什麼經過170年還在暢銷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弗洛伊德提出的童年陰影論,證明童年的創傷經歷會對一個人產生重大影響。即使在成年之後,雖然我們覺得創傷已經被撫平,但一不小心被某些事物觸動,它就會跳出來,讓你痛不欲生,情緒失控、行為失控。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長期被壓抑的痛苦,讓簡·愛開始反抗。所以簡·愛在表哥約翰再一次找麻煩的時候,不在逆來順受暴揍了他。才會對瑞德太太說

“瑞德舅舅在天有靈,你所做的一切,和你心裡的想法,他全看在眼裡,我爸媽也看在眼裡。他們知道你一天到晚把我關起來,知道你恨不得我早點死。”

瑪麗蘇劇情的鼻祖《簡愛》,為什麼經過170年還在暢銷


門頭府的童年是簡·愛不可磨滅的記憶。從來到這裡到她離開,她始終是一個局外人,無依無靠,寄人籬下,沒有絲毫的親情和溫暖。

在逆來順受和被迫反擊之間,簡·愛選擇讓自己自由地綻放,這段記憶註定不可磨滅,而簡·愛也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簡·愛對瑞德太太的反抗,讓她有了離開門頭府的機會。年幼的簡以為自己將迎來新生,沒想到是出了狼窩又進了虎穴。

瑪麗蘇劇情的鼻祖《簡愛》,為什麼經過170年還在暢銷


洛伍德學校是有好心人資助的福利學校。這裡的孩子很多,缺衣少食是常態,忍凍捱餓是必修課。布洛克赫斯特的到來,讓簡·愛絕望,她期盼的新生活即將破碎。

布洛克赫斯特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公佈了簡·愛的“罪行”,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一個不知感恩的騙子。這個莫須有的罪名幾乎斷送了往後所有美好生活的希望。

慶幸的是,老師坦普小姐沒有聽信一面之詞,她聽了簡·愛的陳述,並找到了證明簡·愛清白的證據。在全校師生面前洗脫了簡·愛的罪惡。

瑪麗蘇劇情的鼻祖《簡愛》,為什麼經過170年還在暢銷


在門頭府不幸的經歷,讓簡·愛極度渴望愛。在朋友海倫勸她時,她才會說出“如果沒人愛我,我寧可去死。我受不了孤獨,別人恨我,我也受不了。”

人是感性動物,終其一生我們總歸要有什麼東西來愛,我們的感情都要有所寄託。所以在門頭府簡只能將愛傾注於那個不會說話的玩偶,在洛伍德學校,她珍惜和海倫的友誼,渴望坦普小姐實實在在的溫情。

洗脫罪惡的簡·愛,在洛伍德開始了新的生活,她努力學習,努力證明自己。

阿德勒認為:“由於自卑總是造成緊張,所以爭取優越感的補償動作必然同時出現。”自卑的反面是自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優越感目標。同樣不同的優越感目標支配下。也會有不同的行為。

瑪麗蘇劇情的鼻祖《簡愛》,為什麼經過170年還在暢銷


有的人會把自卑當成動力,讓自己的人生走向積極的一面;有的人終其一生都走不出自卑的陰影,讓自己的人生走向無可挽回的地步。

前者如簡·愛,在自卑所造成的壓力催逼之下,以追求平等、自尊來緩解自卑所帶來的陰影,成為一個獨立自主不卑不亢的人。 後者如張愛玲筆下的聶傳慶,用暴力掩飾骨子裡自卑,葬送了自己一輩子。

就像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說的:

成功離不開自卑,他們必須在自卑的動力驅使下,走出自卑的陰影,在更高,更遠的地方尋找生命的補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