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济生:关于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之我见

傅济生:关于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之我见

《红楼梦》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此回主要写秦可卿病故,托梦给凤姐,叮嘱“盛筵必散”,居安思危,凤姐听说秦氏死吓了一身冷汗,宝玉听说可卿身故,急火攻心而吐血,连夜赶去吊唁。贾珍极其悲痛,哭的泪人一般,愿为秦可卿的丧礼尽其所有,动用了原为义忠亲王老千岁准备的棺木。秦可卿的丫鬟瑞珠也触柱而死,贾珍以孙女之礼葬之。贾珍又为贾蓉蠲了个龙禁尉的官职。由于尤氏旧疾发作,无人主事,宝玉向贾珍推荐凤姐,贾珍拄个拐请凤姐理家,凤姐协理宁国府显才华。

这是冒辟疆故意设置的迷局之一。

傅济生:关于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之我见

一.冒襄(1611.4.27~1693.12.31)明末清初文学家,字辟疆,号巢民,如皋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能作诗文,14岁时,就刊行诗集。天启四年(1624),冒辟疆把自己14岁前所写的诗结集为《香俪园偶存》,寄请艺坛巨擘董其昌指教。这位礼部左侍郎看了后大为赞赏,认为“才情笔力,已是名家上乘”。大儒陈继儒对他也是钟爱有加,与其结为忘年之交,还跟董其昌说,冒辟疆是“仙品”,是黄鹤背上的人,富贵是无法束缚住他的。16岁时赴郡试,录为秀才。后因文中见解多处与权势不合,6次参加乡试,仅两中副榜。1636年(明崇祯九年),在金陵与张明弼等结盟,参加“复社”,评论朝廷政治,极力主张改良。当时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并称“四公子”。

入清后冒襄以著书自娱,隐居不仕,屡次拒绝清朝官吏的举荐,而在其家水绘园中,招致四方名士雅集,饮酒放歌,议论时政。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中记载的冒襄:

“恣游大江南北,穷览山水,每于歌楼酒壁,纵谈前代名卿,党逆门户,排击是非邪正之事。以及南都才人学士,名倡狎客,文酒游宴之欢,风流文采,映照一时。”

冒襄一生,以文章朋友为性命,明末清初鸿儒硕彦无不愿与之结交,其中尤以气节之士为主。杨廷枢、夏允彝等慷慨赴死,生殉情景何等壮烈;李清、黄云、弘储等每遇三月十九日崇祯忌日设牌位哭祭,故国情节何等强烈;纪映钟、李长祥等终身奔走于复明大业,民族情怀何等崇高;冒襄有此师友亦为幸甚。编辑《同人集》时,文字狱腥风已起,有人劝其删去抗清志士的作品,冒襄却不畏其祸,明王朝的九位尚书,即投井殉难的范景文、自缢而亡的倪元璐、绝食殉国的王思任、从容就义的黄道周、悬梁自尽的曹学佺、慷慨赴死的陈函辉、赴水全节的杨廷麟、被诱俘遇害的郭之奇、抑郁而卒的何楷,还有许直、马世奇、高名衡、梁于涘、黎遂球、李之椿、杨文聪、吴应箕、杨廷枢、夏允彝、徐世溥、黄周星等英烈一并入集。即便顾梦游、毛重倬、黄毓祺这些当朝要犯的诗文也照录不误。“以彼其才皆吾所尝亲昵者,于心终不忘”(《同人集》李清序)。

这样一位旷世奇才,他在《红楼梦》第十三回中所编写的故事情节,可以说是冒辟疆故意设置的迷局之一。

秦可卿是《红楼梦》从第五回首次出场到第十四回的葬礼,全书涉及秦可卿形象的直接描写只有寥寥数百字,从出场到离场,在冒辟疆笔下,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是否经历了由“淫丧天香楼”到“死封龙禁卫”的删改?由“淫丧”变为“善终”,作者在安排该人物命运时,又为何一改初衷?历来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她的身世、婚姻、性格、葬礼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解读空间,是《红楼梦》中唯一由冒辟疆亲自写定的主要人物。

秦可卿的形象虽然在《红楼梦》中所占的篇幅不大,但是在她身上表现出的小说文本自身的“混乱”,以及与“脂批”的矛盾,成为《红楼梦》众多疑团之一。

冒辟疆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肯定有不少改动的地方。不管冒辟疆塑造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的最初想法是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小说文本里秦可卿确实是病死的。

秦可卿死后,迎来送往的场面,各路人马是看在她的情面上呢?还是看在元妃的权势呢?或是看在四大家族的关係上呢?出殡和路祭的这种埸面,似乎不合常规,那么这是什么喻意呢?

秦可卿本来就没有身世和来历。情海情天幻情身,这是冒辟疆的幻笔,她只是情欲的化身,或者她就是情欲本身。她在情欲中出场,又在情欲中死亡,却又从不实实在在地写和她有关的“皮肤滥淫”。她的闺房里承设看似无价之宝,真质纯属虚设。她的死亡,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淫丧”。仔细想想,秦可卿是不是红楼里唯一一个几乎没有似人之处的人物?只能从别人嘴里听说蓉大奶奶如何妙,又从焦大口里听说她如何淫,可究竟如何妙,如何淫……就只在太虚幻境里直笔写过罢了。

有人说秦可卿是废太子的女儿,她房间里都是皇家之物,也有人说是影射的秦良玉,她是一位连清朝皇帝都很敬畏的明末女将,所以又虚构一个龙禁尉(龙敬畏),各种索隐猜测,此起彼伏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笔者不作深考,现对她的棺木浅述于后:

樯木,是红楼梦中虚构的一种坚硬木材。《红楼梦》(172页)“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作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脂砚斋批云,‘樯木,舟具也。所谓人生泛舟而已。'”

樯木棺材“大家看时,只见帮底皆厚八寸”,是何喻指?

1644年满清入主中原,秦良玉誓死不降清。残余的南明政权相继有弘光、隆武、永历数帝,秦良玉皆与之保持联系。1648年,在西南颠沛流离的南明永历帝派人加封年逾古稀的秦良玉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讨使”。久卧病床的一代女豪杰,闻之瞿然而起,扶扙受诏,慨然道:“老妇人朽骨余生,实先皇帝(崇祯)恩赐,定当负弩前驱,以报皇恩!”可惜的是,几日之后,大明的一颗将星陨落了,秦良玉享年75岁,其孙马万年把奶奶葬于回龙山。

清代民间广为流传,秦良玉去世后清晨发丧四十八道,从不同方向出城,共至四十八冢处,当然其中只有一座墓才是真的。

秦可卿的棺材“帮底皆厚八寸”,玄机就藏于这个“皆”字上!一口棺材有六个面,如一面厚八寸,共得四十八数。“帮底皆厚八寸”,喻“四十八”,“四十八”喻秦良玉去世后清晨发丧四十八道。

冒辟疆把反清复明的希望寄托在秦良玉身上,故塑造了一位人物“秦可卿”,谐音“擒寇清”。

二.此回文本中疑似校对不当,甚觉不通之处

1.第170页第三行“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第十二行“若目今以为荣华不思后日,......”。此二处的“后日”虽然百度解释"后日:(1)明天的明天。(2)日后、今后。《书·盘庚上》:“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

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诗:“祇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鲁迅《书信集·致江绍原》:“我想,倘译起来,可以先在一种月刊上陆续发表,而留住版权,以为后日计。”

笔者认为应从甲戌本为"日后”。尽管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等都是"后日",但是"日后"的表达含义更直白、明暸、通俗易懂。

2.第173至176页"贾珍因想着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便是执事也不多,因此心下甚不自在。......既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快写个履历来。'......戴权看了,回手便递与一个贴身的小厮收了,说道:‘回来送与户部堂官老赵,说我拜上他,起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票,再给个执照,就把那履历填上,明儿我来兑银子送去。......'

3.“龙禁尉”是什么官职?有人说是皇帝的贴身侍卫,甚至有人说是女侍卫......,其实“龙禁尉”是冒辟疆在《红楼梦》中虚构的官名,是给贾蓉蠲的。有了“龙禁尉”这个官衔,他的妻子(也就是秦可卿)就算是有“诰命”在身,被封为所谓的“诰命夫人”了,所以文中才说“写出来好看……”把丈夫的官衔在灵幡上写出来是一种风俗,即使现在也没有完全摒弃,其实是一种炫耀,满足人人都有的虚荣心。

蠲和捐是有区别的。

蠲juān

显示,昭明:“惠公蠲其大德”。

捐juān

献助:捐资、捐献、捐助、募捐等。

“捐官”,就是平民向国家捐钱以取得官职。清代“捐纳”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遇事临时开捐的,即所谓“大捐”,大捐则卖四品以下的官;另一种是长期实行的“常捐”,常捐只捐出身虚衔。对买官的人无任何限制,地主、商贾且不必说,连流氓、盗贼等也无一例外。

下面是乾隆朝部分官职的价目表,明码标价,绝无欺诈,钱到即封官:

五品官是郎中级9600两,而贾家只化了1200两。

《红楼梦》有的版本是"蠲"字(庚辰本也是蠲字),有的版本是"捐"字,笔者认为应该是"蠲"字为宜,因为贾家是为了显示荣耀。虽然送了银子,但不属于捐官,而是送礼或行贿。

三.《冒辟疆全集》与《红楼梦》中关于对祖茔四时祭祀问题的描述。

《红楼梦》(169至170)“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了进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婶,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得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凤姐便问何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冒辟疆一生支持难友、赈济灾民数十年如一日,加之明末清初,官、兵、匪一家,有些土地早就被当地的土豪劣绅强占,既收不到租,也上不了坟,随着岁月的流逝,家境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逐渐家资耗尽,生活十分窘困。进入垂垂暮年的冒襄患有腿病,耳朵失聪,但由于贫穷,不得不靠卖字维持生计,仍能泰然处之。《冒辟疆全集》(893页)《附书邵公木世兄见寿诗后》他这样写道:“余自庚寅四十在邗上,芝麓奉常作《金阊行》数千言......,五十,其年首为大文,梅村祭酒继之,......以至七十一岁,每岁有文。.......献岁八十,十年来火焚刃接,惨极古今。十二世创守世业,高曾祖父墓田丙舍,豪家尽踞,以致四世一堂不能团聚。两子罄竭并不能供犬马之养,乃鬻宅移居陋巷,独处仍手不释卷,笑傲自娱,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

这里的"一堂"是指的祭祀先人的祠堂,例如: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卜外小宅之西,复筑祠一区,敞而为门,竦而为堂,抱而为阁,翼而为两庑两厢,凡三十余楹。”

《冒辟疆全集》(966页)梅村致辟疆书云:“题董如嫂遗像短章,自谓不负尊委,因大篇追悼,缠绵哀艳,文生于情,俾•读之者涉笔亦有倫次。”

由此可见吴梅村受托作了《题董姬宛君小像八绝句》

其中第八章为:

江城细雨碧桃村,寒食东风杜宇魂。

欲吊薛涛怜梦断,墓门深更阻侯门。

其时董小宛已去世,凡十三载。

小宛早逝,由于她是小妾不能葬于祖坟,但有冒襄为她在影梅庵旁设的墓地为证。既然有墓地且就在影梅庵旁,凭吊小宛为何又只能在梦里呢?因为“墓田丙舎,豪家尽踞”,阴阳两隔,致使"四世一堂不能团聚”,是指不能通过祭祀(包括堂祭和墓祭)"团聚”。墓田被豪强占据,犹如落入侯门,事实上已非冒家所有,冒家后人也就不能到先人坟前祭奠,只能望坟兴叹。“欲吊薛涛怜梦断,墓门深更阻侯门”,冒襄可谓有苦难言。

冒辟疆后悔没有保留住全部祭祀之田地,致使后人无法祭祀先人,包括小宛墓在内,"墓田丙舍,豪家尽踞,以致四世一堂不能团聚。"所以借秦可卿之口"......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关键问题是小宛墓是孤坟,既无墓碑又无房舍享堂,因此发生了强占、争夺、典卖等情,也是诉讼无证,对于冒辟疆来说是一个深刻而沉痛的教训,可见冒辟疆是有感而发。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