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六项转变”,呼市十二届纪委六次全会精神指引巡察工作提质增效

3月17日,市十二届纪委六次全会召开,王莉霞书记在全会上的讲话为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指明了行动方向,白永平书记对各级各部门提出了“学”字当头、“干”字为先、“严”字托底,笃学深悟、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赛罕区党委巡察机构作为政治机关,肩负政治巡察的特殊使命,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进行落实,并对照付金在书记讲话及赛罕区四届纪委五次全会精神深刻检视,制定整改措施,从思想认识和巡察实践两个方面同向发力、精准把握,以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在高质量、有节奏推进巡察全覆盖工作的同时,赛罕区党委巡察机构将从七个方面发力,实现六项转变。聚焦“两个维护”,在紧扣中央及上级党委决策部署开展巡察监督方面发力;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在推进多种监督贯通融合方面发力;聚焦精准发现问题,在巡察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方面发力;聚焦全面整改,在堵塞体制机制漏洞方面发力;聚焦组织建设,在打造“四型”党支部方面发力;聚焦优化干部管理,在巡察干部培养项目化方面发力。力争做到巡察重点更加聚焦,发现问题更加精准,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巡察亮点更加突出,巡察纪律更加严明,整改效果更加扎实,成果运用更加深化。

1.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一是巡察监督重点精细化。持续完善巡察指导性文件编制,根据巡察监督重点向“三个聚焦”转变,及时更新《巡察业务指导手册》《政治巡察监督重点清单》等,并按照本年度巡察任务安排,编制卫计系统、教育系统监督重点清单,逐步实现从“一类单位一清单”到“一行业一清单”的转变,为巡察组深入发现问题提供参考依据。加强对巡察组的督促指导,组内推行“一单位一清单”机制,制定个性化清单,提升发现问题的精准度。

二是“四库”管理精细化。依托组长库、副组长库、人才库建设,按照入库人员履职经历、专业技能等情况分类,建立专家库,根据被巡察单位职能特点为巡察组提供“行业指导”,指导发现行业普遍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

2.巡察发现问题向推动未巡先改转变。健全完善巡察通报机制,每轮巡察结束,总结发现问题情况,归纳形成巡察发现共性问题报告,通报区属各单位,要求各单位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将共性问题整改融入日常管理工作,立行立改、即知即改,避免问题积重难返。促进区属各单位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升业务水平,堵塞体制机制漏洞,推动巡察反馈问题全面整改,逐步净化政治生态,达到越往后巡察发现问题越难的态势,反向助力巡察机构全体干部发现业务短板,感受本领恐慌,深化专业知识学习,提升履职能力。

3.共性问题通报向巡察建议专报转变。在全区通报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巡察办统筹协调、服务保障的功能,与区属各业务主管部门建立业务联动机制,开通巡察专报渠道,经领导小组批准后,根据被巡察单位存在的普偏性、倾向性问题,向组织部、财政、审计、教育等业务主管部门制发巡察建议,推动业务主管部门及时开展业务培训、专项督查等工作,倒逼区属各部门规范化管理。

4.定期督查整改向全程协助整改转变。转变之前集中整改由被巡察单位进行,巡察机构要主动介入,积极协助,全程跟踪督办整改工作,协助被巡察单位明确整改责任,分析问题成因,根据反馈意见建立整改台账,细化整改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确保巡察问题整改落到实处。在集中整改过程中,不定时进行回访,跟踪整改进度,对整改进度缓慢,整改措施执行不力的及时提醒督促,确保集中整改按时完成。

5.巡察监督单兵作战向多种监督融合贯通转变。要积极借鉴中央巡视、先进市县巡察经验做法,把贯通融合的要求落实到巡察工作全过程,形成有序衔接、互为补充、协调一致的监督链条。巡察机构与区纪委监委机关、组织部门等协作单位强化协作配合,完善协作机制,巡前突出信息情况沟通,用好已有监督成果,巡中突出监督手段支持,加强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巡后突出整改日常监督,综合用好巡察成果。

6.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向干部培养项目化转变。夯实巡察机构组织建设,实现党建业务两促进、两提升,逐步打造学习型、创新型、进取型、奉献型“四型”党支部。以走廊文化为切入点,精心打造具有巡察特色的支部党建阵地和巡察文化宣传阵地,营造浓厚的巡察工作氛围,让巡察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纪律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党性修养。坚持在巡察一线锤炼党性,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严格管理监督,严肃考核评价,着力实现政治建设常态化、教育标准化、配备结构化、管理数字化、监督严格化、考核精细化的巡察干部项目化培养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