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小孩都不爱学习了,每天就拿着手机刷抖音,怎么办?

秋姐规律分享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r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爱学习,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在拿手机刷抖音。试问,如果不是家长一直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孩子怎么会对手机感兴趣?如果手机里没有抖音,孩子怎么会点开抖音?如果家长被抖音吸引,孩子怎么知道抖音很好玩?反之,如果家长每天在孩子面前经常抱着的是书而不是手机,经常从书中体会到乐趣,并把这个乐趣传递给孩子,经常告诉孩子学习的乐趣,孩子怎么会不爱学习呢?\r

引用网上一段话。总是大吼大叫不听话的孩子,在他的家里往往也总有一个也喜欢大吼大叫,或心理想要大吼大叫,但不表达出来的父母;喜欢和别的孩子打闹,或成为了学校里“小霸王”的孩子,在他的家里往往也总有一个焦虑暴躁,或内心积蓄了不满情绪,但表面隐忍不发的家长;孩子在学校里表现的没有规矩、不礼貌,在他的家里,也往往总有一个自控力不足,规则意识不强的家长;孩子不能倾听他人,总是指责,或总是在同伴交往中传递负向情绪的,那在他的家里,也往往总会有一个没有耐心倾听孩子,总是“恨铁不成钢”的家长。\r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行为隐射出来的都是父母的行为。要想改变孩子,先要改变父母。








私塾先生王凡


小孩子没有很强的自制力,需要家长干涉。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发掘孩子的爱好进行一些外在干预提升,提升之后孩子就会找到自信,形成自我价值意识。如果兴趣可以加强,那就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专业提升,形成长期的专业性的培养,不仅仅是一种兴趣。对于孩子可以规定时间刷,设定闹钟到了时间就要关闭,如果不关,下一次玩的时候就监督者也可以不守信用。告诉孩子信任是在一些日常生活中累积的,比如妈妈和你说今天你出去玩,说好九点半回来,但是你没有回来?那下次我还敢让你出去吗?我还能相信你的话吗?如果你每次都提前完成,那累积起来的信任就会让我对你更加的放心。经常进行一些这样的有效交流孩子也会逐渐成长起来,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美好时代


没有任何力量能毁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正沉浸在欢乐时光里的法国孩子们,突然收到了一份“惊心动魄”的爱心礼物:

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了一项新法案,全面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各种具有联网功能的通讯设备!

这一禁令将在开学时,即时生效。

通过行政立法的手段,强制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这不得不令我们中国人自叹不如了……我们学校对学生管理的严格程度,向来是谁都不服的啊!

这下可好,中国孩子最多是在课堂上玩手机被发现后暂时没收,人家法国直接就违法了……就算是下课及午休时间,也不行!

我不知道法国家长们获悉这个禁令后是什么心情,会不会有中国家长听到这个消息后,想一想自己的孩子引起反思呢?

而且,目前德国也已经开始就禁止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的问题展开了公开讨论。

小小的一部手机,怎么就惹恼了这些国家,并上升到国家层面呢?我们先看一个实验。

01
一个耗时10年的科学实验,
结论震惊家长!

2008年,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启动了一项专门研究手机对孩子影响的科学实验:

他从全美不同地区的中下阶层家庭中挑选出100名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第一组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第二组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然后对这两组孩子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

2018年,也就是10年之后,他公布了自己的调查结果:

第一组50名痴迷手机的孩子中,仅仅只有2名考上了大学;第二组50名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只有其中三名孩子在高中毕业后,自愿选择打工帮家里减轻负担。而那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又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结果一公布,世人震惊!虽然我们不能以考不考上大学来评判孩子的成就,但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依据。

02
想毁掉一个孩子,
给他一部手机就够了?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孩子看20分钟的投影,视力平均下降到10.4度近视状态;

连续看20分钟液晶电视,视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视状态;

连续玩20分钟平板电脑,视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视状态;

连续玩20分钟手机,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视状态。

也就是说,玩20分钟手机对眼睛的伤害,相当于看80分钟的投影、47分钟液晶电视!

危害还不仅仅于此。

玩手机的人一般都会找一个最舒适的姿势,要么歪坐斜靠着,要么窝在沙发上,甚至躺在床上,非常容易造成人体肩颈肌肉紧张、劳损,从而伤及脖子、肩膀、脊椎。

这种伤害对小孩尤为严重,因为他们的骨骼发育还没有定型,如果不及时调整或休息,会影响身体发育。

03
手机对孩子心理上的危害
也非常严重!

2017年12月1日,韩国高丽大学的神经放射学教授Hyung Suk Seo在芝加哥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公布:

他发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与经历焦虑和抑郁症的人相似。

这些智能手机成瘾青少年在抑郁、焦虑、失眠和冲动方面的分数显著高于平常人。

而且,手机对儿童还有致癌的风险!小孩因为处于发育期,大脑对手机辐射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以上!

英国专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发现,手机电磁场会大大地削弱儿童脆弱的免疫系统,它反过来又降低了儿童对电磁场不良影响的抵抗力。

国际上从事辐射微波研究的权威专家发现,手机在发射微波的同时也存在“极低频磁场”,达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引起疾病,其中,对儿童影响最为显著。

还有,不论是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还是家长离不开手机社交,都会影响双方的情感沟通。

同时,孩子通过手机观看直播/打赏主播/现场另类直播、游戏充值拼装备、追小说追剧等等网上诱惑,不一而足。

04
孩子沉迷手机的主要原因

有些家长看到手机有这么多危害,转身就把小孩的手机没收,以为万事大吉了。

没那么简单!你知道孩子迷恋手机的原因是什么吗?不解决根源问题,只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爸爸妈妈没时间陪我,手机上有很多朋友”

“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太无趣,手机游戏乐趣多多”

“学习太枯燥了,手机上啥都有”

“爸妈都在玩手机,我才不愿学习呢”

“成绩差、压力大,玩手机没那么累”

05
我们该如何解决?

要戒掉手机瘾,绝对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必须全家总动员,而且首先要从父母开始做起:

1.榜高质量的陪伴

每天给孩子30分钟的专注陪伴,要心无旁骛的倾听、交流。中国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尽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但却没有认同、没有理解、没有传递能量给孩子。

2.榜样的力量

如果大人回家后机不离手,却声嘶力竭地要求孩子远离手机,可能吗?

3.用游戏或公约的方式

比如约法三章,每天只能玩手机30分钟,到时间就关机。

4.增加户外活动/运动

没有孩子不喜欢出门的,培养他一到两个运动爱好。

5.寻找替代品

如果孩子喜欢用手机看书,就用纸质书代替;如果孩子喜欢玩游戏,可以教他象棋、围棋。

6.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

有一位5岁孩子的妈妈,就完全做到了让儿子不爱看电视、不爱玩手机,怎么做到的?

“无它,唯坚持而已。”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任何力量能毁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考试直达号


现在有些小孩都不爱学习了,每天就拿着手机刷抖音,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爱讲故事的牛仔爸,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把手机给孩子,我想这是一项80、90后常用的哄孩子的技能。孩子哭闹、耍赖时用手机打开绚丽的游戏,精彩的动画片,立马孩子就不闹了,他们也清静了,这实在不失为一个事半功倍“有效”方法啊!


而且最近由于疫情的严峻形势,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计划。各地纷纷开始了在家用各种终端上网课,于是一场“网课扫盲”的风暴席卷了神州大地。各方各面反应精彩纷呈,有的家长直呼“快开学吧,熊孩子玩游戏都快比我溜了!”

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和其他朋友的建议,我给各位家长的建议如下:


1、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

可以让孩子使用手机,但是必须用之有“度”。这个“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比如说在正常上课期间是不允许使用手机的,更不能把手机带到学校。如需上网查资料,可以在家长监督下使用,使用完后必须及时交给家长管理。


2、可以玩多久?

可以允许孩子在周末自由使用手机,但是有时间限制,原则上每次不能连续使用超过1个小时。


3、家长家督安装的软件

手机安装的软件必须由家长同意才能安装。禁止安装和使用一切与学习无关的软件。如游戏、直播类的软件,坚决不允许使用和安装。


4.家长定期检查手机内容,且家长同时也得以身作则。

家长定期检查孩子手机的安装软件情况,使用情况,及时纠正其中的错误。而且家长尽量多陪伴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做作业时,尽量在一旁指导。或者做家务,看书。而不是单纯要求孩子不许玩手机,而自己在一旁刷抖音。

最后家长大可不必为了怕孩子上瘾、沉迷,就不让孩子玩或者使用。大家都清楚,越是得不到的,越是会想方设法得到。


希望以上对题主能有帮助。


爱讲故事的牛仔爸


嗨,你好,我是果果,很开心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1.小孩不爱学习,每天拿手机刷抖音,家长毋庸置疑脱不了关系,,我认为说白了,就是家长造成的。小孩在家看见家长拿手机玩,或者拿手机刷抖音看电视,这样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转到孩子身上了,孩子肯定是有样学样。

2.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做到在家不玩手机,玩手机不可以当做孩子面,在外面陪伴孩子的时候也不可以边玩手机边陪他,这样让孩子很反感,他就会学你玩手机。

3.不让孩子玩手机刷抖音,可以让孩子看一些积极向上正能量的视频,比如:一些优秀孩子作品,适合孩子看的电影,或者漫画之类的。让他无形中忘记抖音这么回事,让他自己制作一个学习计划或者学习目标,家长要做到陪伴的作用,在家里家长也要参与学习的氛围,跟孩子一起学习,日复一日的做,我相信孩子肯定会爱上学习,不会想着玩手机,但是前提是要持之以恒的做下去,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做做样子。孩子都是模仿家长的,你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家长就要做到好榜样。

4.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也可以看下方我的视频分享解答,同时我也祝愿天下的孩子都爱学习,学习进步!

\n

枞阳果果


怎么办?试试从输入者变成输出者!

现在各种小视频风生水起,拿起手机根本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1,为什么小视频如此迷人?

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一个收效很慢的过程,可能要用很多时间做很多题,才能获得成绩上的点点进步。

但是刷小视频可不一样,就像嗑瓜子一样,把快乐反馈时间迅速缩短,一直刷一直爽,每看一个有一个的乐趣。

这就是即时享受。

2,看小视频对孩子的危害?

即时享受的反馈机制一旦建立,对孩子的正常学习是有很大伤害的。

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不可能毫不费力的获得。

习惯了立即享受,学习的枯燥便更加难以忍受,在学习上不花费足够的精力,就不会从学习中得到成就感与满足感,学习不快乐,反过来就会从小视频、游戏中寻找快乐。

恶性循环。

3,怎么使孩子不要沉迷小视频?

试一试让孩子从信息的接受者变成信息的输出者,拍出自己的小视频。

使孩子从创作者的角度重新认识软件。

看小视频是快乐的,但是创作是困难的。孩子对小视频有热情,这股热情宜疏不宜堵,那就用创作发泄出来。



  • 这样做的结果。

1)孩子拍了几条就无素材可拍,粉丝也难得到,对软件的看待趋于理性,对创作的畏惧会转化为对软件本身的厌恶,自然就少看很多。

2)孩子对小视频的制作很感兴趣,发展为业余爱好。那么恭喜你,这本身就是一种良性的学习,孩子还会学习视频剪辑等技能,对互联网平台运营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无论哪种结果,孩子都能意识到,如果想像他喜欢的博主那样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持续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而立即的享受,则不会带来任何的进步。


祝大家都能有光明的未来!

我是一级追球手,专业输出K12以及高等教育干货,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级追球手


关键看家长,家长一天到晚就刷手机孩子能好到哪。家长一辈子除了课本外和少数通俗读物比如金庸琼瑶的以外都没看过几本书还指望孩子能博览群书吗?家长连大学都考不上(除了少数真的家里太穷而失学的)还指望孩子一路当学霸吗?


华华丽丽啧啧啧啧啧啧


如今,各种抖音微视频、快手短视频,火山小视频等横空出世。视频里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吸引孩子眼球。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沉迷于这些短视频,无法自拔。有时候,孩子们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有时候还会因为里面的内容而发出令人震撼的怪笑声。

那孩子沉迷于抖音,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今天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我觉得家长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

1.多带孩子去大自然里走走

孩子刷抖音大多是因为无聊没事做,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多带孩子去大自然,当然也可以带孩子去旅旅游。根据研究表明,大自然更能促进人的头脑促进进人的智力。

2.告诉孩子长期刷视频会带来的危害。

如今孩子还在成长中,如果过度的刷视频不仅会给眼睛带来伤害,大脑还会因为长期跟着手机走的而受到被动的抑制。

3.规定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不要因为自己的轻松愉快而直接将手机丢给孩子。有很多家长因为为了自己可以偷懒,得空便把手机直接丢给孩子。一看就是三个小时,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规定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抖音视频有趣,但是过度沉迷其中,它就会变成吞人的巨兽了。





小字生香


现在有些孩子喜欢在自媒体平台上看视频,甚至影响了学习。对这种情况我的理解是:

一、不必过多惊慌。孩子也是通过看抖音了解这个世界的,他也从短视频平台了解了很多外界的信息,对他个人的成长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要多看孩子积极正向的一面。

二、看到它的阶段性。孩子们看手机时间比较多,是因为眼下疫情阶段不得不在手机上上网课,而这个只是阶段性的,等孩子回到学校,这种情况就不存在了。

三、为孩子制定严格的学习与生活计划。与孩子商量好,一同规定几点到几点学习什么,看什么书。在规定的学习时间里边,一定要集中精力,不允许看手机。当然,这个时间规划表上,也留出来孩子可以玩手机的时间。让孩子学会适当放松。

四,可以让孩子通过电脑上网课。减少孩子接触手机的机会。这样也是出于对孩子的视力的保护。电脑里边不要安装任何与学习无关的游戏类的软件。而且给孩子规定除了学习、上网课,不能无节制的在网上浏览网页。

五、对于手机的使用,现在和将来都要有严格的规定,除了用于通讯和学习,其他不允许碰手机。当然偶尔的娱乐放松时间也是可以用手机的。

六、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谈谈关于手机的使用对于学习和身体的影响。保证家长与孩子之间顺畅的沟通。所有做出的决定都要经过孩子的同意和理解。双方共同坚守承诺,并彼此监督。

七、家长也不要天天看手机、玩手机。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自己先要做到。我们应该为孩子树立起来榜样,否则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如果我们天天泡在手机里,而不让孩子碰手机,他肯定会认为这是不公平的。

八、所有的事情最好约法三章,形成家庭制度化。大家共同遵守。执行的好了,有奖励,包括玩手机看视频的奖励。执行的不好,就要为此付出代价,毫不含糊。在这种规矩的限制之下,孩子慢慢也会规矩起来。

我是“大师高考”,在学习的路上与您并肩同行,欢迎关注,欢迎更多互动。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区提出更多更好的办法。





大师高考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有益的阳光。”每一个成长中的人,都需要好朋友。青少年要培养好的习惯,榜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力量。尤其是同龄群体的影响力更不容小视。心理学中把“个体有时会通过特别的心理动机,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某些特殊的人或物”称为“仿同”作用,个体仿同是一种吸收或顺从另外一个人或团体的态度、行为的倾向。所以要帮助孩子找到爱学习、习惯好的小伙伴,用孩子的交往方式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家长也要有榜样的作用,在家中每个人都要严格自律,如不玩手机不刷视频,把电子产品都放在家中指定位置,大家一起多沟通多交流,树立良好的家风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