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农户做好这4点,提高产量与品质

农业技术人员要重视结合玉米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有效提出更加完善的种植技术,为玉米栽培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助力,从而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备受种植人员关注,农业技术人员要重视优化玉米种植要点,为玉米产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从土壤选择与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玉米栽培,农户做好这4点,提高产量与品质

1 地块选择与处理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需要尽量选择养分充足且土壤厚实的区域。部分农户由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意识,盲目地过量使用肥料,长此以往对土地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所以,播种之前需要对土地展开翻耕作业,耕作层深30cm以上,确保土壤通透性较强,避免土地盐碱化现象的发生,减小玉米倒伏或早衰的可能性,提高农户的收成。通常,秋深耕可使土壤有较长的熟化时间,并提高土壤肥力。如果来不及进行秋深耕,那么要在翌年争取早春耕,并随耕随耢,防止跑墒。整地后667㎡施加腐熟农家肥1000kg、过磷酸钙50kg、豆饼50kg作为基肥,条施于沟内。另外,结合整地开沟做畦,修好排水沟,保证排灌畅通。

玉米栽培,农户做好这4点,提高产量与品质

2 种子的选择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因此各个区域的天气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别,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子进行播种尤为关键农户具体要根据地区霜期长短、土壤质地、土壤肥力选择适宜的品种。玉米是短日照农作物,如果玉米的日照时间超过12h,将会对其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在日照时间相对较长的区域,要想使玉米获得较高的质量与产量,要求选择株型紧凑、叶片直立收敛的玉米品种。

玉米栽培,农户做好这4点,提高产量与品质

3 播种

玉米的播期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春播玉米的最佳播种期为10cm土层稳定在15℃时。播种深度以5~6cm为宜,最深不超过10cm。根据品种特性、目标产量,玉米667m2播种量3~4kg,667㎡种植4000~6000株屮。播后压实可增加上层土壤紧实程度,有利于发芽出苗。镇压时间视土壤墒情而定,一般在种子周围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表层土壤因风见干的情况下进行镇压。

玉米栽培,农户做好这4点,提高产量与品质

4 田间管理

4.1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一般应进行3次中耕,遵循“头遍不培土,二遍少培土,三遍地起大垄”的原则。第1次在定苗之前,幼苗四五片时进行,深度3~5cm;第2次在定苗后,幼苗30cm高时进行,深度为7~8cm;第3次在拔节前进行,深度5~6cmo如果田间杂草过多,可使用异丙草•莠或草甘磷等除草剂,保证玉米健康生长。

玉米栽培,农户做好这4点,提高产量与品质

4.2施肥与灌溉

根据地域情况的不同,各个区域的施肥和灌溉方式亦不同。在目前我国农业欠发达的地区,针对玉米种植的施肥与灌溉存在较大的不足,尤其是“经验主义”的现象相对较为严重,使得施肥与灌溉作业的成效相对不尽如人意。甚至部分区域存在乱施肥、错施肥的现象,不仅肥料补充没有满足玉米生长需求,甚至出现某个元素过多而诱发“烧苗”现象,进而引发减产或绝收现象。所以,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需要合理进行施肥。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追肥,这个时期是玉米需要养分和水分的高峰期。根据地力的高低进行适量追肥,一般667㎡追施尿素30~40kg121。另外,花粒期是玉米需水的高峰期,如果此期缺水,就会造成果穗秃尖、粒少,影响籽粒的形成与灌浆,造成玉米减产。因此,遇旱要及时浇灌农田,满足玉米灌浆对水分的需求。

玉米栽培,农户做好这4点,提高产量与品质

4.5病虫草害防治

尽管目前我国农业技术相对较为发达、完善,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仍然无法保障百分百地抵御病虫害侵袭,因此农户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首先,保证玉米田的含水量适宜,避免土壤含水量过高而引发死苗现象。其次,积极利用生物手段进行预防,如引入病虫的天敌等。如果玉米病虫害现象十分严重,就要选择合适的农药,保证玉米健康生长。例如,对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进行防治时,通常选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进行防治。

玉米栽培,农户做好这4点,提高产量与品质

5 收获

在实际生产上,玉米果穗下部籽粒乳线消散,籽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懈时收获粒质量最高,玉米的产量也最高,能作为适期收获的主要标志。同时,玉米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也是适期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收获方法是用手捋苞叶扒开,籽粒全部露在外面,接受光照,充分干燥,但在扒皮晾晒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折断穗柄。

玉米栽培,农户做好这4点,提高产量与品质

6 结语

为了不断提高玉米种植水平,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不断优化和完善玉米栽培技术,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