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大类招生?如何分流?

大类招生:大势所趋

啥是大类招生?都有哪些招生形式?

我们先来说一下,在没有大类招生前,各高校是怎么招生的?就像深圳大学,一个专业一个专业,你报哪个,录取到哪个,就是这个专业了。

啥是大类招生?

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通识教育?大类招生?如何分流?

除此之外,还有呢,就是以实验班,试验班,基地班招生。我们以哈工大为例,见下图:

文科一批有经济管理实验班,里面包含了10多个专业,也有经济学,法学,社会学,英语,就这一个专业的。哈工大理科有工科试验班,但是括号内方向,包含专业,所属院校大不同。


通识教育?大类招生?如何分流?


还有就是“通识教育”

清华大学的新雅书院,北大的元培等

通识教育?大类招生?如何分流?

通识教育?大类招生?如何分流?

还有就是一些新型大学

如昆山杜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我们先来说一下北大的元培

上元培,到北大什么都可以学!

这绝不是一句广告宣传,空话,而是作为教育改革的鼻祖:北京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并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随后各高校陆续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方案。

北大元培学院整合了北大最优质的的资源,学生自由选择全校各个专业的任意课程。在对北大的学科状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有所了解后,元培学生可在第三学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能力和志趣在全校范围自主选择专业。这都不算啥,关键是为了给与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北大元培学院降低了对必修课和总学分的要求,同时还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安排,申请提前一年或推延一至两年毕业。oh, my god. 在走过了一些弯路和前几届探索,元培学院越来越好!


清华的新雅书院

通识教育?大类招生?如何分流?

通识教育?大类招生?如何分流?

别看新雅书院在招生大本上不起眼,但作为唯一可以媲美北大元培的存在,也吸引了众多有些学子,如广为人知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以高考613分(上海满分660分)就读新雅书院。

通识教育?大类招生?如何分流?


关于清华北大新雅书院和元培详情资料留言获得!


以昆山杜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为例:

通识教育?大类招生?如何分流?

来自南科大的自我介绍:

南科大从办学开始,就逐步实施“通识+专业教育”(1+3、2+2)的本科生培养模式。本科生招生时按理工大类录取,新生入学不分专业,强化通识教育,打好学科基础。学生在大一下学期(最晚在大二下学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专业,在

“宽口径、厚基础”之上,优化专业教育,注重学科交叉。南科大这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很好地规避了考生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性带来的风险,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了解不同专业的要求,就读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专业。这一“通识+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已获得教育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家长考生的高度评价。

以高考613分(上海满分660分)就读新雅书院。



为啥要实行大类招生?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并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随后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也先后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制度。

按大类招生是高校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教学改革,并不是简单地将相近专业的归并就完了,而是打破了院系和专业的壁垒,将原本众多的本科招生专业整合成为几个大类进行招生,同时涉及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深刻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学校进行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大类招生政策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


“厚基础,宽口径”

厚基础,就是强化做人(人格素质)的基础和强化做事(职业能力)的基础。

宽口径专业指的是就业面广。能够随着生产生活的改变,以不变应万变!

而“窄口径”专业指的是那些就业面虽然不广,但是针对性比较强的专业。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的时代已经过去,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本科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让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宽口径”专业,比如说像数学、物理学、化学这样的基础性学科,聚焦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华为能在5G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主要就是靠华为的“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以及120位化学家”

宽口径,就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重视专业基础教育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大类招生政策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下,建立“全校通修课程+学科通修课程+专业发展课程+开放选修课程”的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引入第二课堂资源,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并且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学生发展个性化的要求,新政策进行了管理制度的创新,实施了开放选课制度,导师制度,专业分流制度,专业流转制度等。从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特色培养两个方面进行学分制,以落实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持续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多元化实践教学育人体体系、学分制运行管理机制来贯彻落实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



各高校实验班+试验班+基地班


QQ群下载各批次(提前批+国家专项+本科一批)高校实验班,试验班,基地班



利与弊分析,注意事项

先来说说为数不多的通识教育

显而易见,原本是高考后就要开始选专业报志愿,现在部分实行通识教育的高校,入学后,不需要学生急于确定方向,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了解不同专业的要求,就读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专业。自主选择喜爱的课程和专业,有助于学生减少未进校前选择专业的盲目性。

当然这不单单是简单地延迟专业选择时间,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主做好学业规划,生涯规划,提高学习主动性,也使高校人才培养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当然也有不少同学吐槽,课程多,压力也不小,大一变高四。


当然,如果是大类招生需要学生确定某个大类。这样就可以选1-5个大类,包含专业更多!

大类招生没有通识教育专业选择自由度大,大类招生,或者是实验班,试验班,虽然不是一个专业,但是跟实行通识教育相比,有一定专业局限性,里面包含专业有限,例如哈工大的工科试验班,需要学生确定学哪一类专业?考生可以选1-5类。在一个大类里,肯定也有热门专业,也有冷门专业。医学试验班,里面有临床医学,也有基础医学,护理学等。经济管理实验班,有热门的金融学,还有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但同时这样就给了一些在高考发挥不当的情况下或是因几分的差距而和自己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而痛悔的遗憾,给考生一个机会先进大类,再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自己喜爱感兴趣的专业。因此实施大类招生,因为给了学生们在学习1~2年的时间后在根据成绩和表现选择专业,也是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热情和动力。

“满足了一部分,得罪一小批”。按学科大类招生后,大二或大三时按照怎样的程序和标准将学生分流到相关专业呢?不同学校的规定和试行办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大多高校的做法都跟成绩相关,是按照入学后的1~2年的学习成绩(学分绩点)排名,设定一定比例进行分流。这样做的结果是,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秀学生”如愿进入自己的第一志愿,其他学生分流到未报满的专业。



各高校专业分流政策

我们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017级(经济学类)专业分流工作办法为例:


专业分流要求

(1) 第一学年应修满至少 40 学分并考试成绩合格,其中除学校规定的通识教 育课程以外,还须修完以下基础课程并获得 19 学分: 数学类课程(10 学分):可在数学分析 B(I、II)、高等数学 A(上、下)、 高等数学 B(上、下)三组课程中任选一组课程修读,但必须保持组内一

致性,其中选报经济学(数理经济方向)的学生应修读数学分析 A(I、II)、 数学分析 B(I、II)、高等数学 A(上、下)三组课程中任选一组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9 学分):政治经济学(3 学分);微观经济学 A(3 学分); 线性代数(3 学分)

(2) 选报经济学(数理经济方向)的学生,除上述课程并考试成绩合格外,须 通过面试且获得预录取资格。


专业分流方法

(1) 每个学生可以填报经济学院五个专业,选报经济学(数理经济方向)的学生可以填报一个方向加五个专业,各专业及方向的名额分配见附表;

(2) 经济学院各专业的分流按照志愿优先原则,不设专业志愿级差分;

(3) 凡是专业申报人数小于等于本专业分流限额时,全部自动录取,但须符合 上述“专业分流要求”;

(4) 凡是专业申报人数大于本专业分流限额时,按绩点高低排序录取注(如限额最后一名出现绩点并列者均予录取);

(5)凡是第一志愿未录取的学生,按志愿顺序进入第二志愿;再按照上述三(2)、(3)操作,以此类推;

(6)港澳台侨学生的专业分流,参照上述方法,单独进行。


我们以复旦大学2018级试验班为例:

通识教育?大类招生?如何分流?

通过上表,我们能看到

大气科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方向)

行政管理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物理学

这些专业报名人数远超接受人数,也就意味着会择优录取,那也就意味着有123名同学不能如愿选第一志愿。


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下专业报名人数远少于接受人数

数学类接收130人,但仅49人报名,不知道是不是高数吓退了学霸们!

环境科学,信息安全,社会工作

生物技术

化学

旅游管理

生物医学工程

历史学

材料科学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其中也有很多热门专业: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

更多高校分流方法和规定留言即可!



报考建议

写到这,还有啥不清楚明白的,可留言互相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