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南面》第二十二章 立治


紅林悟道《韓非子-南面》第二十二章 立治


紅林悟道《韓非子-南面》第二十二章 立治

紅林悟道《韓非子-南面》上一章韓非子主要講了君主治國失敗的標準,一是百姓愚蠢到不知道什麼是亂,二是君臣懦弱到不能進行變革。對於“民愚而不知亂”這裡的“愚”不應該是貶意,我想還是認識的問題,百姓只管自己的眼前的生活,而君主卻要考慮國家的將來,這是百姓眼前利益與國家長遠利益的矛盾。百姓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也許會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力,君主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也許會行使自己的“獨裁”權力。法國的“黃背心”運動就是這種矛盾激發的表現。

矛盾,只有在運動中去解決,如果站著不動矛盾永遠在那裡。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就需要變革的精神與動作,而韓非子正好把君臣懦弱不敢變革做為了治理失敗的標準之二。其實這兩個標準互相承上啟下,一個為一個的前提,循環惡化的閉環。解決這種矛盾通常是靠舌頭加拳頭,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

韓非子講完治理失敗的標準後,繼續講君主治理國家正確的理念。“人主者,明能知治,嚴必行之,故雖拂於民,必立其治。”意思是做君主的,英明足以知道如何治國,嚴厲是為堅決實行,所以即使違背民心,也一定要確立治國之法。君主必備的素質“明能知治,嚴必行之”知道治國之道,並嚴格執行,讓結果來驗證正確,決不能讓結果來驗證錯誤。在對待“適民心”的問題上,韓非子的態度很明確“雖拂於民,必立其治”這是作為君主必須要有理念。畢竟,百姓的認識帶有侷限性與短期性,君主只能通過堅持國策產生效果讓百姓獲得實惠來證明當初的決策是正確的。

韓非子最後還是舉了歷史人物與故事來應證自己的觀點“說在商君之內外而鐵殳,重盾而豫戒也。故郭偃之始治也,文公有官卒;管仲始治也,桓公有武車:戒民之備也。是以愚戇窳墮之民,苦小費而忘大利也,故夤虎受阿謗而振小變而失長便,故鄒賈非載旅。”意思是例如商鞅內處或外出,都用鐵受和層層盾牌預先作戒備。所以郭倡開始治國時,晉文公帶有衛兵;管仲開始治國時,齊桓公跟有戰車,這些都是防備百姓的措施。

同時,韓非子也指明瞭什麼是真正的“愚民”和他們的心理“狎習於亂而容於治,故鄭人不能歸”意思是親近包容作亂的習性在治國的理念中,這就是鄭人不能回國的原因,深層的意思是愚蠢魯莽而閒散懶惰的人,總是斤斤計較個人損失而忘卻國家利益。

【人主者,明能知治,嚴必行之,故雖拂於民,必立其治。說在商君之內外而鐵殳,重盾而豫戒也。故郭偃之始治也,文公有官卒;管仲始治也,桓公有武車:戒民之備也。是以愚戇窳墮之民,苦小費而忘大利也,故夤虎受阿謗而振小變而失長便,故鄒賈非載旅。狎習於亂而容於治,故鄭人不能歸。】

在公司管理中,老闆必須要有“明能知治,嚴必行之”的理念和態度,堅持公司的企業文化與發展戰略,不能因為顧及局部利益而影響全局利益,也不能為了照顧眼前利益利益而放棄長遠利益。要協調好員工利益、公司利益、眼前利益、長遠利益之間的關係。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和諧關係都要依靠公司制度與企業文化,這是善法之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