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與彩雲之南

今天故事的主角則是地處彩雲之南的南詔國。今天要說的就是那些年,大唐與南詔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相愛相殺的往事。

大唐帝國與彩雲之南

唐玄宗李隆基,一個半截英雄,半截瓜皮的皇帝

南詔國(738年-902年)是唐朝時一個割據一方的小國,說是小國,其實它的疆域也不算很小,地盤大概是今天的雲南全境,貴州四川南部和緬甸、泰國的北部,在盛唐時期,它是眾多周邊政權的一個,但它與唐朝的恩怨糾葛則要比很多周邊政權複雜的多,南詔從建立,到興盛,再到衰落滅亡,都與唐朝息息相關,而與此同時,地處邊陲的南詔,也對唐朝的興衰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大唐帝國與彩雲之南

南詔疆域

南詔國的前身是蒙舍詔,話說在初唐的時候,雲貴地區四分五裂,山頭林立,諸多少數民族互相攻打,而這其中有六個勢力比較強大的小王國,各由一個國王統治,每個小王國稱為一“”(詔在那個時期的雲貴地區語言中是國王、首領的意思),分別是:浪穹詔、鄧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嶲詔和越析詔,這六國合稱“六詔”,而其中的蒙舍詔因為在六國中地處最南邊,所以也稱南詔

大唐帝國與彩雲之南

電視劇仙劍奇俠傳裡的阿奴是藍照國人,其實藍照國的原型就是南詔國

六詔勢均力敵,誰也不能完全消滅另外五詔,這種情況到了唐玄宗在位的時候終於發生了改變,南詔的第四代國王皮邏閣是個雄才大略的人,他不安於現狀,對內大力進行改革,對外則積極向唐朝示好,力圖稱雄一方。皮邏閣用十分誘人的利益收買了了唐朝的劍南節度使王昱,請求王昱上書唐玄宗支持南詔統一六詔,事成之後成為唐朝的屬國,面對這樣的條件,無論是收了好處的節度使,還是高高在上的唐玄宗,都沒有拒絕的理由,於是唐玄宗一口答應,派使者冊封皮邏閣為雲南王,並且派出軍隊協助皮邏閣進行統一戰爭,得到了唐朝協助的南詔,自然信心十足,實力大增,很快就消滅了另外五詔,完成了統一。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小插曲,倒是值得一提,據說當年皮邏閣為了吞併五詔,想出了一個主意——皮邏閣以祭奠共同的祖先為由,邀請另外五個國王到南詔來打算趁機除掉他們。而其中前文提到的

鄧賧詔,其國王之妻白潔夫人是個頗為聰慧的人,她看出這之中有詐,力勸丈夫不要前往南詔,但國王兩頭為難——去,可能自投羅網,不去,則會被扣上對祖先不敬的帽子,於今後的統治不利。思前想後,國王還是決定前往南詔,白潔夫人見無法勸服丈夫,便送給丈夫一隻鐵釧,讓他戴在臂上。果不其然,五詔國王到後,中了圈套——皮邏閣在松明樓設宴,趁眾人酒醉盡興的時候,一把火燒了松明樓,五詔國王無一倖免。白潔夫人聽到消息以後悲痛萬分,連夜趕往松明樓尋找丈夫的屍身,眾人早已被燒得面目全非,無法分清,但丈夫臂上的鐵釧讓她辨認出了屍首。

大唐帝國與彩雲之南

雲南至今很多地方還供奉著白潔夫人

話說白潔夫人在廢墟尋找屍首的時候,沒有工具,靠一雙手挖出了丈夫的屍身,而其雙手指尖早已鮮血淋漓,後世雲南女子為了紀念白潔夫人,便搗碎鳳仙花作為染料,來染紅自己的指甲,表明自己的忠貞,而這種方法後來傳到了中原,至今偶爾還能看到。

言歸正傳,皮邏閣統一六詔,建立了南詔國,也如約成為了唐朝的屬國,唐朝和南詔從此甜蜜地在一起。沒過多久,皮邏閣去世,其子閣羅鳳(不要吐槽他們的名字,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這麼叫。。。)即位,這種親密的關係卻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倒不是南詔翻臉不認人,而是唐朝這邊出了問題。

話說閣羅鳳前往雲南,面見雲南太守張虔陀的時候,張虔陀侮辱同行的婦女,又向閣羅鳳索要賄賂,閣羅鳳受了侮辱,哪裡願意再給他賄賂,結果張虔陀大怒,居然惡人先告狀,向朝廷誣告閣羅鳳,如此一來,一件本來可以輕易平息的事情卻向著不可收拾的方向發展了——閣羅鳳得到消息,忍無可忍,起兵攻打張虔陀,張虔陀戰敗被殺,而此時唐玄宗已經得到消息,信以為真,便派劍南節度使

鮮于仲通領兵八萬南下征討南詔,閣羅鳳不願意事情鬧大,向鮮于仲通說明了事情的原委,希望就此罷兵,言歸於好,可鮮于仲通是個好大喜功的人,自以為實力雄厚,想借此機會消滅南詔,將來好邀功請賞,便一口拒絕了閣羅鳳的請求,執意出兵,閣羅鳳萬般無奈之下向唐朝的宿敵吐蕃求援,答應事成之後成為吐蕃的屬國,吐蕃自然應允,而這邊鮮于仲通還做著升官發財的美夢,毫不知情。

大唐帝國與彩雲之南

大理崇聖寺三塔,大理那時稱太和城,是南詔的首都

結果可想而知,毫無準備的唐朝軍隊在兩面夾擊之下血染蒼山洱海,八萬士兵幾乎全軍覆沒,葬身他鄉,鮮于仲通僅以身免,逃回四川,而南詔也不情願地成為了吐蕃的屬國。那之後,心有不甘的唐玄宗再次出兵南詔,結果又一次大敗,又有七萬士兵成了孤魂野鬼,兩次下來,唐朝竟損失了十幾萬人,元氣大傷,而這樣驚人的損失,只因當年張虔陀個人的貪婪與無恥,實在是可笑,可氣,而唐朝也在這樣的一意孤行下走向了衰落——公元756年,也就是第二次征討南詔結束以後,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瞅準時機,起兵反叛,八年的安史之亂開始,盛唐也從此成了歷史。

如今的蒼山洱海美景,誰又能想到當年在這裡發生過那樣慘烈的戰爭,埋下多少亡魂

如果南詔與大唐的恩怨就此結束,那也只是一個悲劇而已。話說身許吐蕃的南詔一直心有不甘,想回到唐朝的懷中,就像小夫妻一樣,有吵才有和,吐蕃經常對南詔提出無理要求,忍無可忍的南詔終於決定再次歸唐,雖然此時的唐朝早已不復當年氣象了,然而南詔經歷了那麼多,也是千瘡百孔。

大唐帝國與彩雲之南

中晚唐時期唐朝,吐蕃和南詔的對峙

貞元十年(794年),南詔在洱海邊的蒼山神祠與唐朝使臣舉行盟誓,宣誓永為漢臣,忠於唐朝,而唐朝則再次冊封南詔首領異牟尋為雲南王,二者言歸於好。然而那以後南詔和唐朝依然沒有穩穩當當地過日子,還是偶然有小摩擦,相愛相殺,只是沒有之前那麼鬧騰大了,再加上第三者吐蕃經常插足,他們三人就這麼折騰,折騰,再折騰,直到最後,吐蕃被搞得四分五裂,唐朝被後梁取代,南詔被權臣篡權滅亡,一部唐朝歷史也就此結束了,合合分分,打打鬧鬧,而熱鬧過後,最終塵歸塵,土歸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