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不過很多人卻總是弄錯順序,想先得而後舍。這樣做,不僅很難得到自己想要的,往往還會讓自己陷入煩惱。他們不知道,舍不是棄、不是丟掉,而是得的前提,是獲得的先決條件,是為了得而要經過的必需路徑。

三位愁雲滿面的信徒心裡各有煩惱不安,相約去請教無德禪師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樂。無德禪師先叫他們說說自己想活著的理由。

信徒甲:“因為我不願意死,所以我要活著。”

信徒乙:“到我年老的時候,兒孫滿堂,一定會比今天好,所以我要活著。”

信徒丙:“我有一家老小靠我養活,所以我要活著。”

無德禪師聽完三人的陳述說:“你們當然不快樂!你們或是恐懼死亡,或是等待年老,或是有不得已的責任,當然不可能活得快樂。”

三人聽了齊聲道:“請問禪師要怎樣生活才能快樂?”

無德禪師再問:“那你們要得到什麼才會快樂?”

信徒甲:“有了金錢我就會快樂。”

信徒乙:“有了愛情我就會快樂。”

信徒丙:“有了名譽我就會快樂。”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無德禪師深不以為然:“你們這種想法,當然永遠不會快樂。有了金錢、愛情、名譽以後,煩惱、憂慮就會隨之而來。”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三人無奈。

無德禪師道:“辦法是有,只要能先改變觀念。”

“金錢不是為儲藏、擁有,要去佈施才會快樂。”

“愛情不是隻為自己的佔有,愛情是要奉獻才會快樂。”

“名譽也不是用來炫耀,要服務大眾才會快樂。”

去找無德禪師的這三位信徒,就是因為搞錯了舍和得的順序,才會讓自己煩惱。很多人執念於擁有,覺得不管是什麼,只要擁有了,就是快樂的。其實不然,你想要的,你擁有了是快樂,如果不是你想要的,那麼擁有了反而是負擔。因為它不僅對你沒有實際意義,反而會佔用你的精力,需要你花費時間和力氣去打理照顧它。而在它們身上花費的時間越多,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困難就越大。因為你只有那麼多的時間,在這裡耽擱了,在另外一方面就不夠了。

對這些並不是很重要的東西就要捨棄,然後將心思用在你真正想要的東西上。這時候你會明白,前面的舍,其實是為了後面的得。

三位信徒不明白這道理,他們有的看重錢,有的看重愛情,有的看重名譽。這三樣確實可以給人帶來快樂,但是如果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上面,那就不是快樂了,而是負擔。因為你的心裝滿了這些的時候,就沒有裝快樂的空間了。

對於這些外在的東西,要學會適當地捨棄,放下它們,給心留一點空間,自然就會得到快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