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通过小说要素解读毛姆心中的“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这部作品距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但是依然是很多人手中必备的一本书,它之所以永远熠熠生辉,是因为这部作品里面所表达的深刻意义值得我们永远来拷问自己的内心。

《月亮与六便士》:通过小说要素解读毛姆心中的“月亮”

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突然之间就对艺术着了魔,不惜抛妻弃子,放弃了旁人看来优越美满的生活,去巴黎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最后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中的故事。

虽然主人公经历了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但是他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毛姆笔下的矛盾:自己的个性与社会和婚姻家庭之间的矛盾。这部作品冲破常规的故事情节,犀利地剖析了人们的人性,把一个个尖锐的现实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让众多读者都从作品中受到启迪,拷问自己的内心呼唤,拷问世人的眼光,拷问任何时代的人性问题。

《月亮与六便士》:通过小说要素解读毛姆心中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之所以这多么多年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这部作品本身的魅力和带给人类长久以来的思考。这次品读的《月亮与六便士》是由李继宏翻译的,在他的翻译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刻来审视这本著作,同时在遣词造句的精准使得这部作品更加击中人心。

一、人物形象:注入灵魂的形象更会打动人心

很多读者都知道,《月亮与六便士》故事的主角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原型是落魄、死备哀荣的印象派画家保罗· 高更。

然而斯特里克兰和高更这两者身上也存在和很大的差异,因为前者是英国人,而后者是法国人;前者从来没有“提起过风格和他大抵类似的画家,比如说塞尚或者梵高,后者则与塞尚、梵高是颇有往来的朋友;斯特里克兰死于麻风,高更死于梅毒。

《月亮与六便士》:通过小说要素解读毛姆心中的“月亮”


但是在这两个人身上也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因为两人都曾在交易所卖过股票,都是人到中年方始立志献身艺术,都曾在潦倒不堪之际接受朋友的扶持,而后竞和对方的妻子暗通款曲,也都曾远赴浩瀚大洋之中的塔希提并在该岛了却余生。

高更的生平是跌宕起伏的,这正是毛姆写作素材的由来,只不过是经过毛姆的艺术加工之后,演绎成了斯特里克兰这个人扣人心弦的一生。而且高更和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创作的冲动和乏味的生活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然而除了斯特里克兰,其他人物的性格谈吐,也都有真实的原型,比如露丝·沃特福德取材于毛姆的好友维尔丽 汉特。而且在这部作品当中,作者是以一个叙述者的身份来讲述“斯特里克兰”的生活,其实真实的故事主角就是作者本身。

《月亮与六便士》:通过小说要素解读毛姆心中的“月亮”


毛姆这种把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融入自己作品的手法,让这部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更具立体化,每一个人都有鲜明的特点,每个人物形象都被毛姆的笔注入灵魂,不论是雍常的画家德克·斯特罗夫,还是背井离乡的流民尼科尔斯船长等等。

在这些组成小说的所有人物中,我们看到的是当时社会阶层之间的重重矛盾,我们看到的是每个人不同价值观的体现,我们也被小说中的人物捆绑住情绪,最终在斯特里克兰失去生命的那一刻得到释放。

二、故事情节:离经叛道却也得到内心的宣泄

《月亮与六便士》表面看起来是一个离经叛道的故事,拥有体面工作和完美家庭的斯特里克兰突然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去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画画。很多人会觉得斯特里克兰这个人物形象并不真实,并且觉得他舍弃家庭投身艺术的动机也没有的得到合理的解释。

并且最初有人觉得毛姆旨在阐明艺术创作和世俗生活的矛盾,有的认为小说揭示了唯有艺术才能真正永恒的道理。然而毛姆借由《月亮与六便士》想要表达的是精神优于物质,个体大于社会。

《月亮与六便士》:通过小说要素解读毛姆心中的“月亮”


斯特里克兰放弃自己舒适优越的中产阶级生活,甘愿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在我们一般人的眼里是无法理解的;而且在抛家弃子之后他还背叛帮助自己的朋友,我们会觉得他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混蛋;但是在小说的结尾,我们却被斯特里克兰感动了。

因为斯特里克兰最后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自己的内心梦想和生命的真正意义。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在生活的重压之下踽踽独行,我们不敢反抗,因为害怕失败和失去;我们不敢追逐自己的梦想和内心的召唤,因为我们没有斯特里克兰一样的勇气。

《月亮与六便士》:通过小说要素解读毛姆心中的“月亮”


而《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毛姆正是想要通过斯特里克兰的一生来拷问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就如书中所言: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就是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取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

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斯特里克兰即使离经叛道,即使背上抛家弃子的骂名,即使背叛朋友等等,我们还是视他为我们眼中的英雄,是因为斯特里克兰做出了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和很多人想走却不敢走的路。

三、典型环境:人物轨迹也是毛姆的一生印记

小说的背景全都设定在真实的地方,比如伦敦、巴黎、马赛、塔希提等,书中关于这些地方的描写,无论是社会风气还是地理景观,均是现实的写照;尤其是毛姆对于伦敦生活、巴黎市井、马赛妓院和塔希提景色的描写,简直就像历史纪录片般精准。

《月亮与六便士》:通过小说要素解读毛姆心中的“月亮”


整个故事随着叙事者在伦敦、巴黎和塔希提之间的辗转而逐渐推进,跟作者本人的生活轨迹如出一辙。

无论在这部小说的哪个环节,叙事者都占据了绝对核心的位置,斯特里克兰自始至终都没有直接登场,他的生平事迹和内心活动完全由“我”通过转述、观察、推测和解释来呈现。换言之,小说的主角是而且只能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者。

毛姆是一个叙述者,也是一个故事的主角,他只不过是通过自己手中的笔,让自己心中的人物形象都活了过来,遵循着自己的足迹,把自己人生的经历和轨迹都和小说的主角融合在了一起,这种融合让我们找不到任何可以窥视的缝隙,这就是毛姆写作炉火纯青的地步。

《月亮与六便士》:通过小说要素解读毛姆心中的“月亮”


并且毛姆把自己的“小我”放大了格局,通过对于故事中人物的描写,把整个社会中的生命意义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全世界范围内的读者都会把这本书奉为自己的内心启迪:我们活着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是整天蜷缩在自己的壳子里面苟且偷生,还是放手一搏去追求自己心底的呼唤呢?

这也会让我们联想到小说的名字:“月亮与六便士。”月亮象征着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也象征着离开伦敦的斯特里克兰和远赴埃及的亚伯拉罕甘之如饴的清贫;六便士这种小面额的硬币代表着世俗的鸡虫得失和蝇头小利,也代表着卡迈克尔引以为傲的豪奢。

这也就是这部小说所要表达的终极意义: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坐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