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移民三傑,諾貝爾獎得主,渣男,還有一個卻惹了天大的禍

上一期聊了一下世界上比較有影響力的文學獎項,文中的評論當然都是貓君我個人觀點,發佈後就有朋友表示反對,當然了,這個話題本來就充滿爭議,歡迎一起探討。

也有一些朋友留言說怎麼沒見"茅盾文學獎"。其實,這個話題我還沒有聊完,比如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比如華語文學的所有文學獎項,比如市面上常見到的推理、科幻文學獎項,這些本來我是想留在最後來討論的,可是寫著寫著我就累了,改天再做個專題吧。

今天來聊的的是英國文壇移民三傑,這哥三很有寫頭,不亞於經典文學中的勃朗特三姐妹。當然了,他們沒有血緣關係,只是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而已,不過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他們自己的故事甚至比他們寫的書還要精彩,你不想聽聽麼?

首先要介紹的是石黑一雄,他就是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石黑一雄1954年出生在日本長崎。1960年隨父親石黑鎮男移居英國,居住在倫敦附近的小鎮吉爾福德。1974年,石黑一雄在英國肯特大學學習英語和哲學,1978年在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學習創意寫作研究生課程。在這裡,石黑一雄結識了他的導師,英國最具獨創性的女性主義小說家安吉拉·卡特。

英國移民三傑,諾貝爾獎得主,渣男,還有一個卻惹了天大的禍

根據《別讓我走》改編的日劇,非常精彩

石黑一雄儘管擁有日本和英國雙重文化背景,但從不操弄亞裔的族群認同,而是以一個國際主義作家自詡。他的作品淡然簡樸,始終貫穿著對"記憶"的追尋,其核心不是迷茫、自卑,而是一種無根情節。

1986年,石黑一雄憑藉《浮世畫家》獲得了惠特布萊德獎,1989年憑藉《長日將盡》獲得了布克獎,201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現在的他是大英帝國勳爵及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生活美滿,榮譽等身,沒有一絲緋聞,真是一個品學兼優的道德模範。

然後我們來聊一下V.S.奈保爾,一個十足的渣男。他的全名是維迪亞達·蘇萊普拉薩德·奈保爾,emm,太長,所以還是叫奈保爾算了。奈保爾的爺爺出生在印度一個婆羅門家庭(高種姓),後和當時的英國督政府簽訂了契約作為勞工來到了地球的另一端,中美洲小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當時這裡也是英國的殖民地。奈保爾的父親酷愛英國文學,在奈保爾小的時候時常讀莎士比亞、狄更斯的名篇給他聽,這為以後奈保爾的文學發展培養了基礎。

奈保爾帶著對英國文學的熱愛接受了英國的正統教育,但因為一個矮小、帶有氣喘的印度裔外形在畢業找工作時屢受挫折。這時候他的女友帕特拯救了他。

奈保爾和帕特相識於牛津校園。帕特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苗條矮小,善良溫和。帕特欣賞奈保爾的才華,鼓勵他走上作家之路,兩人不顧雙方家庭的反對於1955年結婚。婚後家裡的一切開銷都由帕特在學校教書來維持,可以說此時的奈保爾就是一個吃軟飯的。

結婚沒多久,奈保爾就拒絕與妻子發生性關係,因為他認為帕特在性方面毫無吸引力,然後拿著帕特給他的錢出門嫖娼,美其名曰,獲取寫作靈感。在41年婚姻裡,帕特一直默默充當奈保爾的保姆、助手、編輯,一個默默無聞、無怨無悔的賢妻。

結婚17年後,奈保爾有了婚外情,比奈保爾小10歲的阿根廷女子瑪格麗特。奈保爾還是老樣子,繼續吃瑪格麗特的軟飯。

瑪格麗特和奈保爾保持了24年的情人關係。為了他,瑪格麗特離開了丈夫和三個孩子,一心只想奈保爾娶她為妻。為了負擔奈保爾的開銷,離婚後的瑪格麗特甚至當了一個銀行家的情婦。瑪格麗特三次因奈保爾懷孕,三次墮胎,奈保爾甚至都不付醫藥費。痴心的瑪格麗特還時常因為被奈保爾打得鼻青臉腫而無法出門。最後一切的痴心最終成了妄想,奈保爾在帕特死後的兩個月裡結婚了,但新娘不是她。

奈保爾的第二任妻子是巴基斯坦女記者納迪娜。

英國移民三傑,諾貝爾獎得主,渣男,還有一個卻惹了天大的禍

VS奈保爾在2019年去世

奈保爾1971年獲得布克獎 ,1983年獲得耶路撒冷文學獎 ,1993年獲得意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 ,200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說諾獎是對奈保爾的文學獎勵,與其它無關,這不是在評道德風範獎。於是奈保爾在發表獲獎感言時呼應的說了句:感謝妓女。事後他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向媒體記者大談特談自己嫖娼經歷,並且開始對女性和自己的出生國極盡歧視言論。

奈保爾說女性作家的文字和自己的作品根本沒有可比性,她們生來世界觀狹隘,她們不可能主導寫作這門藝術。在一次文學聚會上,奈保爾談到他的出生國時大放厥詞稱:我看不見有哪隻猴子在讀我的作品。

奈保爾的作品大多是半自傳性質的,觀點獨特,思想深刻,的確很有才華。貓君我曾經讀過他的《大河灣》,裡面有一段詳盡記錄了對女性的施暴細節,對不起,我真的、真的,實在看不下去了。

最後一位要談的是薩爾曼·魯西迪(拉什迪),一個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人。1947年魯西迪出生於印度孟買的一個伊斯蘭家庭裡,但是他從小不信仰宗教,被其父稱作伊斯蘭教的"逆子"。14歲開始,魯西迪開始在英國讀書,並接觸寫作。1981年他的小說《午夜之子》獲得布克獎,聲名鵲起,不過印度人卻對這部作品異常憤怒,以致於在國內將其列為禁書。為什呢?因為《午夜之子》是這樣一部魔幻主義故事:

富家少年有個碩大的鼻子,他沒有血緣關係的外孫也有一個大鼻子。這個大鼻子外孫講了一個關於一千零一個孩子的故事。這一千零一個孩子出生在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日)的午夜前後。這一千零一個孩子或多或少具有某種魔力,有的相貌平平卻能讓人不顧一切愛上自己,有的天生就具有泰戈爾一樣的詩才,有的漂亮得真能亮瞎別人的眼,有的能在水中隨意變性,有的能夠從地球上任何可以反射的表面自如進出,有的能隨意使身體變大或者縮小,有的說話能對別人造成肉體的傷害,有的能吃金屬……這些午夜出生的孩子在大鼻子外孫大腦裡進行過一次次的午夜聚會……最終走向了毀滅。

故事的結尾,身體面臨分崩離析的大鼻子外孫幽幽說道:"是的,他們會把我踩在腳底下,人群走過去,一個兩個三個,一起有四億五百零六個人,把我踩成了無聲無息的塵埃,就像時候一到,他們也會踩在我的兒子(其實不是我生的)、以及我兒子的兒子(其實不是他生的)、還有我孫子的兒子(其實也不是他生的)身上,直到第一千零一代,直到一千零一個午夜給予他們可怕的本事。

這誰看都知道是在影射印度的國情,難怪會引來爭議。

英國移民三傑,諾貝爾獎得主,渣男,還有一個卻惹了天大的禍

充滿爭議的魯西迪

獲獎後的魯西迪不僅沒有收斂,反而在作死路上越走越遠,在1988年魯西迪出版了小說《撒旦詩篇》。故事源於一個傳說,撒旦在伊斯蘭教聖典《古蘭經》中加入自己的詩文。當天使透露有些經文有問題時,先知穆罕默德就刪除了那些有問題的經文。小說中,主人公吉百利和薩拉丁兩人從一場空難事故中奇蹟般倖存,並且獲得了神聖和邪惡的力量。在小說中,魯迪西穿插了對伊斯蘭教和穆罕默德的不敬內容,這在伊斯蘭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1989年2月14日,伊朗原宗教及政治領袖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宣佈判處魯西迪死刑,並號召教眾對其採取暗殺行動。一個財務實力雄厚的伊朗宗教組織提供270萬美元賞金。2012年,該賞金增加到330萬美元。2016年,在40家媒體機構追加60萬美元賞金後,刺殺拉什迪的賞金總額將達到390萬美元。

英國政府及相關組織相繼向領袖霍梅尼對魯西迪求情,魯西迪也於同年公開向穆斯林世界表示道歉,但並沒有得到諒解。從此魯西迪過著潛藏的日子。2005年,伊朗領袖哈梅內伊表示,針對拉什迪的追殺令"仍然有效"。

魯西迪曾在2012年評價莫言是懦夫,真是不可理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