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为何晚年会如此孤独?史料记载被宦官欺负?

我是龙二吓


唐玄宗为何晚年会如此孤独?史料记载被宦官欺负?

大家好,学问之道,一以贯之,我是大话国学。很高兴和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的心得体会。

俗话说的好,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当年意气风发的唐玄宗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晚年是如此的凄凉落寞,竟然会遭到宦官的欺负。这一切都是由于什么原因?今天就从两个个角度来分析——时局因素、心理因素。

分析原因1——时局因素

众所周知,唐玄宗晚年因为用人不当,识人不明,导致了安史之乱。这是唐代由盛转衰的重要拐点。

马嵬坡下,众将领兵谏相逼,使得圣人天子处死了自己的爱妃——杨贵妃。自此之后,天失威严,山河破碎,唐玄宗被人架空;李亨继位,大权被夺,李隆基被尊为太上皇。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亨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威信。无奈,创立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虽为太上皇,仍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余威依旧。

这不能不让李亨头疼。想要确立自己的权威就要打破这个死局,要打破这个死局,就必须要从唐玄宗入手。那么,唐玄宗自然不会有好日子过了。

但是,古代皇帝历来是以儒家为正统,那么以孝悌为根本的儒家,就不允许皇帝做出有损父亲的事情。那怎么办?好办,闻言而知雅意,天子身边自然有不少能理解他的人——宦官。

于是,宦官专权,隆基受苦,惨遭欺负。

分析原因2——心理因素

李隆基,那是一心想要做千古圣人的皇帝,那么面对自己曾经繁华的大唐,他心存懊悔,他无颜见历代宗族,更重要的是他无法面对曾经的自己。在事业上失败的皇帝,连自己心爱的女子都保护不好。人世间最多得莫过于此。

哀莫大于心死,在这样双重打击下,李隆基是身心俱疲,又加上是在四处避难的路上,身体的虚弱,有更加剧了这种挫败感。

所以,身为老人的李隆基,在身心双重打击下,早已经没有了往昔的意气风发,有的只是满腹悔恨。

所以综上所述,李隆基晚年的孤独,是因为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自身的心理因素所导致。


大话国学


唐肃宗李亨收服长安后,在成都当了七,八年太上皇的唐玄宗李隆基被迎回了长安。

兴庆宫,是李隆基做藩王时的府邸,地处皇城外,最南面的长庆楼紧临熙熙攘攘的街市。

每当,李隆基出现在长庆楼上时,在此经过的百姓,都会停下来,口中山呼万岁。这时的李隆基就会在长庆楼下,当街摆设宴席招待这些百姓。

如有朝庭官员打此路过,并向他致意,李隆基会请他们上楼设宴招待,还让玉真公主等人作陪。

这段时间,七十六岁的李隆基的太上皇生涯还是很让他满意的。和他相伴的有内侍监高力士,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女儿玉真公主,内侍王承恩,这些人,都是陪伴李隆基多年的老人了。

如果,李隆基的生活能够长此下去,他也许会安静,快乐地走完他的太上皇生涯,虽然,他没有了杨贵妃,失去了生杀予夺的大权。毕竟,他己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这一切,都在上元元年七月嗄然而止了。

然而,这一时期的外部环境并不平静。安禄山死了,史思明又僭越称帝,数万唐军在邺城大败,叛军大举南下,东都洛阳得而复失。

唐肃宗李亨的皇位,得来的并不是明正言顺,这一点,永远是一块挥之不去的阴影。永王李璘的谋反就是一个明证。假如,有一天李隆基真的振臂一呼,李亨不用想就能明白结局是什么。

所以,当李辅国说:太上皇久居兴庆宫,日夜聚众密谋,恐对陛下不利。不如让太上皇移居太极宫,一方面有利陛下尽孝,另一方面,也能杜绝小人的蛊惑。李亨默许了。

太监李辅国是拥立唐肃宗的功臣之一,肃宗为了报答他,给了他元帅府行军司马一职。肃宗发布的各种诏命,各地递给朝庭的奏章,全部经过李辅国的中站。可以说,李辅国基本就是大唐帝国的主宰了。

上元元年七月十九日,李辅国矫诏:让太上皇到太极宫游玩。至此,李隆基到死都没有走出这个地方。

七月二十六日,李辅国又以唐肃宗的名义下诏:把高力士流放到巫州,王承恩流放到播州,勒令陈玄礼致仕,玉真公主回玉真观。

失去了亲密陪伴的李隆基,面对的只剩下冷清的皇宫,李隆基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修炼辟谷。其实就是绝食。

宝应元年四月初五,李隆基逝去,终年七十八岁,四月十八日,唐肃宗李亨逝去,终年五十二岁。


高力士也死于这一年。代宗即位,大赦天下,北还途中,力士听闻李隆基去逝,七十八岁的高力士吐血数升,绝食而死。

李辅国也死于这一年,只不过,他是被代宗遣人杀死的。


一叶小舟168521774


唐玄宗晚年的孤独与宦官李辅国脱不了干系


可以说他确实被宦官“欺负”了。

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在长安陷落前,仓惶出逃。到马嵬坡,随行的将士发生哗变,杀杨国忠,又迫李隆基缢死杨贵妃。唐玄宗李隆基最后逃到成都。


太子李亨逃到朔方,李辅国劝说太子李亨称帝,在灵武即帝位,即唐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肃宗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将领讨伐安史叛军,先后于至德二载(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安禄山被杀后,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以太上皇的身份居兴庆宫(南内)。


唐肃宗即位后,拜李辅国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加开府仪同三司、知内侍省事,封郕国公,权倾朝野人称“五郎”。

李辅国为了立功以固其恩宠,向肃宗进谗言说:“上皇居兴庆宫,日与外人交通,陈玄礼高力士谋不利于陛下。今六军将士尽灵武勋臣,皆反仄不安,臣晓喻不能解,不敢不以闻。”


同年七月,李辅国乘肃宗患病之机,矫诏强行把玄宗迁居西内。在途经夹城时,李辅国又率射生将五百骑,剑拔弩张,气势汹汹地拦住去路。玄宗胆战心惊,几乎坠下马来,幸亏高力士挺身而出,玄宗才安全地迁居甘露殿。事后,肃宗没责怪李辅国,反倒安慰他几句。不几天,玄宗的几个亲信也遭到清洗: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于巫州;陈玄礼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也出居玉真观。剩下玄宗只身一人,茕茕独处,形影相吊,甚是凄惨。


李辅国不仅冷待晚年的唐玄宗,还谋害建宁王李倓,诛杀张皇后和越王李系,拥戴唐代宗李豫即位,跋扈嚣张,擅权作福。


百川流


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创造开元盛的皇帝。

玄宗晚年退位后孤独是有原因的,个人认为无非有几点。

第一,丢失皇位,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逃亡蜀地。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虽尊玄宗为太上皇,但其实已经没有皇帝的权威,叛乱平定后,更被软禁在宫中,早已经没有了皇帝的风光和威权。

第二,杨玉环被吊死马嵬坡,玄宗就心灰意冷了。晚年的玄宗虽然有太上皇之名,其实已经被软禁,老来无伴,内心的凄凉可想而知。而且被亲生的儿子时时防备着,也没有亲情,对一个老人来说,何其悲哀

第三,玄宗是开元盛世的创造者,曾经繁华兴盛的大唐盛世在自己手里诞生。但经过安史之乱的破坏,繁华早已不在,只剩下满目疮痍,心中的痛苦只有玄宗自己慢慢的消化了,与其说是孤独,更多的是痛苦。

综上所述,玄宗晚年失去了荣耀,失去了地位,失去了江山,也失去了亲情和自以为的爱情。对于一个耄耋老人来说,何其悲哀,唯一只剩下的只有痛苦和孤独了。


华夏长河五千年


公元756年,唐天宝十五年,长安被安禄山叛军攻陷,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干人等,向西南逃去。一路上禁军哗变,杨国忠兄妹被杀,玄宗惊魂未定。好不容易到了成都,总算安全了。平叛和收复失地的工作,就交由太子李亨来处理吧,甚至连高力士呈上来的奏章也懒得批阅了。安禄山负朕,现在连国都都丢了,朕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九泉下的列祖列宗。所以当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为帝的消息传来时,玄宗甚至都没觉得有生气的必要。朕老了,辛苦了一辈子,也该颐养天年了。

话又说回来,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都是死在任上,真正有机会退休的皇帝可真没几个。玄宗在皇帝的位置一口气上干了四十几年,从弱冠之年一直熬到成了一个古稀老人,此刻失去皇权,或许对他来说,也该知足了。况且,他这个儿子对他还算客气,登基之后还及时派人通传了消息。皇帝变成太上皇,虽然称号上占了便宜,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惠。原来屁股后头跟着的那些溜须拍马的奴才们早去捧新皇帝的场子了,谁还在意一个放下了权力的老头子的死活。

没过多久,传来了长安光复的好消息。玄宗得以返回长安,被儿子安排在兴庆宫居住。安禄山总算有良心,没有将朕的皇宫烧毁。皇宫还是那个皇宫,可惜玉环已经不在了。没有了群臣的朝见,也不用再费心朝政,玄宗无比落寞。还好有高力士和陈玄礼,不顾旁人眼光,时常来探望自己。唯一的娱乐就是和妹妹玉真公主以及以前的梨园弟子们一起演奏旧曲。玉真公主发现,自己的兄长在听曲子的过程中总是暗自神伤,频频以衣袖拭泪。

自从回到长安以后,日日目睹着皇宫旧物,玄宗越发的思念杨贵妃,多次派人代为拜祭。后来想要将贵妃迁葬回到长安,却遭到宦官李辅国的反对,只好作罢。这个李辅国很不简单,竟然敢忤太上皇的旨意。玄宗想要去找儿子说理,却总不能如意,李辅国是不会让他再见到儿子的。他只有轻抚着杨贵妃留下香囊,对着杨贵妃的画像,独自欷歔。

这一日,久雨初晴,玄宗的心情好了许多,闲来无事,便在皇城内独自踱步,不禁竟来到了勤政楼,这是之前自己处理政务的地方,原本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如今却是大门紧锁,空无一人。勤政楼下即是热闹的街市,玄宗往常在此办公时,倦了总喜欢倚栏远眺,看一看他治下的江山。大唐在他的次次远眺中走向隆盛,也最终在他的怠政下趋于衰落。此刻,他再一次站在了勤政楼上,远望这一片曾经在他掌控下的土地,不禁老泪纵横。

快看,皇帝陛下!楼下街市上也不知道是谁先看到的他,忽然有人叫出声来。紧接着,那些因安史之乱吃够了苦口的升斗小民们,齐刷刷的跪倒一片,山呼万岁,声动长安城。玄宗既感动又惊骇万分,这样的场面已经很久没见过了,原来自己在百姓中还有这么大的威望。

百姓的这一跪,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和勇气,却给他带来了无穷的灾祸。李辅国以此事上奏唐肃宗,说什么太上皇虎威尚存,百姓只认太上皇,不认当今皇上……建议将太上皇迁居到较兴庆宫更为偏僻的太极宫。太极宫又称西内,已经很久没有住过人了。唐肃宗害怕自己的父亲有朝一日会复辟夺权,再加上近期自己身染重病,生怕会有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发生,便默许了李辅国。

搬家的那天,为了给玄宗点颜色看看,李辅国在去往西内的路上沿途安排了五百名执刀的侍卫,这些人剑拔弩张,只听李辅国一人调遣。而护送玄宗的人,却只配了二三十个老弱。玄宗骑马走在路上,胆战心惊,几次差点跌下马来。幸亏高力士挺身而出,高力士骑马来到李辅国面前说:“太上皇是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李辅国你也是老臣了,不得无礼,你给我下马。”这李辅国曾经在高力士手下当过差,一时间竟被老上司给镇住了。李辅国赶紧下了马,向玄宗叩拜行礼。高力士又代玄宗宣读了旨意,将士们应该忠于职守。于是李辅国命令侍卫们把刀放回鞘内,纷纷向玄宗叩拜。高力士又说:“李辅国来牵马。”李辅国赶紧穿上靴子,去帮玄宗牵马,和侍卫们一齐将玄宗护送到了西内。

本以为,后面的日子会太平无事。玄宗迁到西内后,久不见高力士、陈玄礼等旧臣前来探望。一问才知,高力士已被李辅国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于巫州;爱将陈玄礼被勒令致仕;而自己的亲妹妹玉真公主也被出居玉真观。

玄宗自此形影相吊,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好不凄惨。他感觉到自己越发的苍老了,终于在两年后的一个夜晚,在孤独中死去。十六天后,他的儿子唐肃宗,也随他而去。父子俩撒手人寰,留下了一个战乱不休、残破不堪的大唐江山。


百科小历史


唐玄宗的一生可谓一个词“功过参半”,为何唐玄宗晚年会如此孤独?再次总结一下,无非三个词语而已。

唐玄宗

一、开元盛世

唐玄宗在位前期,英明能干,重用贤臣,整顿吏治,巩固了唐朝的统一,也使唐朝的发展更加迅速,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从而开创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唐朝盛景

二、李杨之爱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萧何”,正因为被“开元盛世”蒙蔽了眼睛,导致了唐玄宗晚年的自大和骄狂,殊不知这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朝廷安于现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氛围之中,表面风平浪静的假象迷惑了唐玄宗的双眼,朝政也是日渐腐败,高高在上的姿态,骄奢淫逸充斥着达官贵族之间,一把年纪的唐玄宗还玩起了了所谓了爱情,终日载歌载舞是好不风流,整日沉迷于与杨玉环的爱恋之中。


三、安史之乱

正因为李隆基整日沉迷所谓的爱情,最终导致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爆发后世所的安史之乱。而这安史之乱,也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如此盛世之下,缺乏了那种居安思危的警惕性,丢失了大唐王朝开明的纳谏之风,心态不再端正,飘飘然的结果就是唐帝国盛世的覆灭。

结果

安禄山起兵造反后,唐玄宗仓皇出逃在马嵬坡发生兵变,随军将士逼迫李隆基缢死杨贵妃。此后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宦官李辅国和将士的拥护下太子在灵武即帝位,即唐肃宗。公元757年,安禄山被杀,李隆基重新回到了长安,居兴庆宫,称太上皇。这时候唐玄宗在的身边只有陈玄礼和高力士两个贴心的侍从,唐玄宗晚年回到长安对于杨贵妃之死倍感愧疚,又加上对杨贵妃思念日甚。于是即派人去祭悼杨贵妃;后来唐玄宗又想改葬,遭宦官李辅国反对,李辅国私自在暗下令宦官将贵妃遗体移葬他所不让唐玄宗找到。李辅国因为拥立太子李亨为帝,怕以后唐玄宗再次夺得地位对自己不利,于是屡次在李亨面前说唐玄宗坏话。李辅国曾对李亨说:唐玄宗居住在兴庆宫,每天想着和外面的大臣结交,而且陈玄礼和高力士也想谋害陛下。李亨因为自己毕竟是唐玄宗的儿子只是宽慰了下李辅国是个忠臣,并没有对唐玄宗采取制裁措施。有一次李辅国趁唐肃宗病重,假传圣旨把唐玄宗从兴庆宫迁出,在唐玄宗迁出的路上,李辅国安排500骑兵甲士气势汹汹的去阻拦车驾,当时唐玄宗以为这些人要谋害于他吓得心惊胆战。不久之后高力士因为谋逆的罪名被流放,陈玄礼被革职返乡,唐玄宗身边的亲信被全部清洗。唐玄宗晚年只剩下自己一人形影相吊,好不凄惨,最后忧郁而死。


珍贵影像Pa


756年,唐玄宗由成都返回长安,居住于兴庆宫内。唐玄宗与唐肃宗不睦,加之又讨厌儿媳张皇后,父子间芥蒂很深。而当时太监李辅国亦深深防备唐玄宗,防止其复辟,因为唐肃宗是他所立,而自己一身荣华富贵皆系之于唐肃宗的帝位。李辅国对年迈的唐玄宗百般羞辱和打击,而高力士因为忠心维护唐玄宗遭到了李辅国的贬斥。后来李辅国把唐玄宗移至荒凉的太极宫,身边就没有一个亲信,全部是李辅国的人。唐玄宗在太极宫没有自己的亲信,宠爱的杨贵妃也早已死于马嵬,甚至唐玄宗后来想见自己的儿女一眼都不可能。其实宦官李辅国不仅阻止唐玄宗见自己的亲人,也阻止唐肃宗去见自己的父亲。唐肃宗虽然与父亲玄宗有芥蒂,但是最起码的父子间的亲情还是有的。肃宗每次要去见自己的父亲,都为李辅国所阻止。而由于张皇后也讨厌唐玄宗,恼他劝肃宗不要宠信她,也阻止唐肃宗去见父亲。唐肃宗除了暗地哭之外一点办法都没有。762年,唐玄宗在孤寂中去世。而他的儿子唐肃宗也将很快去世。就在唐玄宗去世后没过几天,李辅国率人冲进皇宫,当着唐肃宗的面杀砍杀了张皇后及其子越王。病重的肃宗受此惊吓也一命归西。






周朝文DMU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他曾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被立为太子。而后在与太平公主的争斗不下中,李隆基被禅位称帝,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他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但也是他,在后期逐渐贪欢享乐,宠爱杨贵妃,爱屋及乌得重用杨国忠等人;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等口蜜腹剑之人;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最后他不得不在安史之乱中让位于太子李亨,成为太上皇。

虽然尊贵如太上皇,但其生活比不上他刚当皇帝那会,自然也远不如后期贪图宫闱之乐的时候。这有以下原因:

1.是因为唐玄宗自己的原因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持续了八年的叛乱与征讨,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在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时代,百姓自然无法获得足够的生存和生活物资,因此是唐玄宗使唐朝由盛转衰,使唐朝从此再也无法恢复盛世之象。他留给太子李亨如此破坏性的烂摊子,李亨忙于处理政务,整理后续,给他擦屁股,当然没心情也不敢让唐玄宗再作天作地了。

2.李亨继位,成为唐肃宗,宦官李辅国为了立功以固其恩宠,就跟肃宗告密说玄宗要对肃宗不利。玄宗曾就是皇帝,处理政事本就是熟门熟路,在大臣面前依然是圣人一般,如果要拿走肃宗的皇位,那肯定是手到擒来。肃宗为了稳固自身地位,李辅国乘肃宗患病之机,矫诏强行把玄宗迁居西内,玄宗的几个亲信也遭到清洗。同时,肃宗另选后宫百余人,到西内以备洒扫。换句话说,就是玄宗被囚禁于甘露宫,不得与他人往来。

3.玄宗曾贵为皇帝,挥斥方遒,天下皆归于天子。如今虽名为太上皇,却如同囚徒一般被幽禁于宫殿,什么东西都必须经过他人允许,这种心理落差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住的。再加上导致安史之乱,使民不聊生,这种负罪感和愧疚感无处排解。他一个人独居在甘露宫,没有人能跟他说得上话,他无力抗争,最终只能抑郁而终。



蒲公英壹號


唐玄年晚年之所以会孤独凄凉而死,还被奸宦欺辱,是因为一:宠爱杨贵妃任用杨国忠,断送了大唐盛世、引发了安史之乱和马嵬兵变,令他威信全无、英名尽丧。二:马嵬兵变后彻底众叛亲离、失去皇位,己彻底变成孤家寡人。三:安史之乱的发生,他将永远背上千古昏君之名,不可推卸之责。因此昔日一代名君雄主唐玄宗,没想到晚年会落得被奸宦欺辱、孤独凄凉而死的悲惨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