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短片《父與女》《回憶的積木小屋》:時光往復,思念如舊

每一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都會有一個奧斯卡動畫短片獎,這是從第五屆開始延續至今的。短片不同於電影,影片時間較短,多為5~15分鐘。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將一個故事表達完整並且呈現主題,短片往往有短小精悍、讓人看後回味無窮的特點。

雖然每一屆奧斯卡只有一部短片等奪得桂冠,但其他提名影片也都精彩紛呈,有些評分和讚譽甚至會高於獲獎短片。最近看了不少奧斯卡動畫短片,其中,對於《父與女》和《回憶的積木小屋》這兩部印象深刻。

《父與女》是一部荷蘭動畫導演的作品,於2001年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第54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動畫片獎。

影片講述了一個溫暖的秋日傍晚,父親帶著女兒騎單車來到湖邊。父親與女兒抱別,登上小船,消失在落日之中。女兒在湖邊等不回父親,一個人騎車回去了。往後的許多年裡,女孩每天都來湖邊等候,每一次都騎著單車來回,風雨無阻。

多年過去,女孩為人婦、為人母。老去的她最後來到湖邊,滄海桑田,湖水化為草原。她走到湖中間,躺在廢棄的小船裡,猶如在父親的懷抱之中。

奧斯卡短片《父與女》《回憶的積木小屋》:時光往復,思念如舊

《回憶的積木小屋》是日本導演的作品,榮獲第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影片講述一位老人為尋找自己菸斗,穿著潛水服一層層穿越海水中的小木屋,而每一層木屋,都是一段珍貴的回憶。

兩部短片在豆瓣上的評分都高於9分,且位列"20部評分最高的動畫短片"前五名,足見觀眾對它們的喜愛。

奧斯卡短片《父與女》《回憶的積木小屋》:時光往復,思念如舊

把這兩部影片放在一起對比,是因為它們有許多異同點。就畫面來說,二者的風格都很簡單,《父與女》是中國水墨畫風,黑白色,極為簡樸。《回憶的積木小屋》畫質粗糙,線條簡單,色彩溫暖。全片都沒有對白,導演通過人物的動作和對細節的刻畫,細膩地傳遞出人物深深的情感,營造出感人的氛圍。

兩位導演不約而同選擇了一個永恆的主題:思念與愛。雖是兩部影片,但在敘事方式和事物隱喻方面,卻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篇文章我將圍繞這兩個角度,為這兩篇文章進行對比淺析。

01、以線性敘事串聯故事劇情,或順敘或倒敘,時間線濃縮一個人的一生

兩部影片都採用線性敘述方式講述故事,不同的是,《父與女》用順敘方式表現了女孩成長和守望的一生。《回憶的積木小屋》用倒敘手法,展現了老人一生中的重要片段。

《父與女》將劇情的發展融入到女孩成長的時間節點,時間流逝,女孩在成長,到湖邊的路上每次遇見的路人都不相同,但唯一不變的是女孩對父親的思念和守望。

從女童,到少女,至人妻和人母,最終成老婦,她的心中一直在等待當初抱別遠去的父親,但一直等不來父親。導演用不同的成長階段和時間節點,串聯起將女孩對父親的等待和守望,傳遞出濃濃的父女親情。

《回憶的積木小屋》與《父與女》不同,主人公是一個孑然一身的老頭,他的一生是通過倒敘方式回顧。導演在告訴我們,年老時,人生就猶如一場倒放的電影。短片巧妙地運用一扇門連接兩層樓這樣的設計,來展現老人在每一階段記憶間的穿梭。

隨著老人潛水的深度逐漸增加,回憶愈是往前。最後,他來到海底,與妻子執手建造第一層樓的那天。那是對家人記憶的開端。看完這裡,老人往回遊,回到現實生活。

奧斯卡短片《父與女》《回憶的積木小屋》:時光往復,思念如舊

順敘手法和倒敘手法都是藝術作品中常用的敘述方式。順敘的好處是貫通故事情節,使劇情條理清楚。而倒敘雖是從後往前進行敘述,卻能增強故事的生動性,更加引人入勝。《回憶的積木小屋》採用倒敘方式,既符合主人公老人的角色設定,也帶領著觀眾一步步潛入記憶深處,內心溫暖一點點增加。

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父與女》採用倒敘手法,從一位老嫗在湖邊守望,時間倒退至女童時期與父親分別,也別有一番意境。

02、用極具象徵意義的事物展示影片背後的深意,帶給觀眾對親情和生命的深度思考

隱喻是不同於明喻的一種比喻方式,它比明喻更生動,更具深意。這兩部影片中,有大量的事物隱喻,這些隱喻將海水、積木小屋、車輪等具象物品抽象化,賦予它們更深的含義,也引發了觀眾的浮想聯翩和解讀。

①思念如水,綿綿不絕

《父與女》和《回憶的積木小屋》都用"水"來隱喻思念。

《父與女》當中,女孩每日在湖邊翹首以盼,希望日思夜想的父親能歸來。湖水,寄託了她的守望和思念。

《回憶的積木小屋》中,老人為尋心愛的菸斗,潛入海水,其實也是潛入了自己的記憶之海。

水面,猶如一道分界線。水面之上,是我們看得見的生活。隱藏在水面之下的,是我們內心的回憶和思念。

這多像冰山理論,冰山是可見的生活面貌,而水面以下,是更多的、我們看不到卻深藏在意識當中的記憶。積木小屋,其實就可以當做是冰山的隱喻。我們往往只看到水面之上的生活,但偶爾會因為某種觸發,如老人的菸斗,而潛入水下,擁抱過去的記憶。

奧斯卡短片《父與女》《回憶的積木小屋》:時光往復,思念如舊

②時間的多重"替身"

在藝術作品中,我們能看到許多用來形容時間的比喻,如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形容時間流逝之快。在這兩部影片中,也有不同的電影符號,隱喻時間。

《父與女》中,導演給了車輪很多細節。滾動向前的車輪,象徵時間的流逝,也象徵著生命循環往復。曹文軒在《小說門》提到:"東方哲學裡,時間常被看成是圓形的,像輪子的運轉一樣。"向前和循環,既是輪子的特徵,也是時間的特性。就像年輪,一年一圈,象徵著時間流逝。

奧斯卡短片《父與女》《回憶的積木小屋》:時光往復,思念如舊

《回憶的積木小屋》中,隨著海水不斷上漲,老人的屋子越建越高。用來建造屋子的磚塊,或者說積木,也是時間的載體。磚塊累成一層樓,一層樓是一段人生。在這部影片中,磚塊也可以當做是老人對記憶的守護。老人在,房屋在;房屋在,記憶在;記憶在,人在。

03、孤獨守望的背後,是對家人極致的思念

影片中的女孩和老人,雖然獨自一人,但都堅持守望。

女孩風雨無阻,每天會到湖邊等候父親,即使為人母,也將孩子一同帶來。嬉戲玩鬧的孩子,與鬱鬱寡歡的女人,形成鮮明對比。兒女承歡膝下,也代替不了父親在她心中的地位。儘管父親離去已久,她的內心仍然盼望父親歸來。

老人每建造一層樓,牆上的相框都不會少,用了很久的菸斗,不慎落入深海也要尋回。這些細節,無不在傳遞著他對家人的思念。我們無法切身感受,一位孤寡老人,他是否感覺寂寞,一個人釣魚,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蓋樓。但我們知道,心中懷著對家人的思念,縱使一個人,也可以快活。因為在他心中,他不是一個人。

時光往復,思念如舊。無論時間如何變化,對家人的思念一直如舊。

我們常說,濃縮就是精華。奧斯卡短片就是最好的例證。《父與女》和《回憶的積木小屋》,用短短不到十分鐘時間,為我們展現了主人公的一生,有限的時空裡傳遞出無限的情感,這就是短片的魅力。

奧斯卡短片《父與女》《回憶的積木小屋》:時光往復,思念如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