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系列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历史名人系列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羽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一首为《春江花月夜》,一首为《代答闺梦还》。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它沿用陈惰乐府的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叹,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张若虚也因此诗被称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那么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到底能否担当唐朝的孤篇,以至于被评价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唐代绝世诗篇呢?你是支持这种说法,还是反对呢?今天就来跟随哲学诗画一起进入。

历史名人系列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名诗赏析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历史名人系列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从这首诗词不难看出前一部分(前五句)重在写景,从春江、潮水、明月及江边月景入手,由远及近,在大家脑海里刻画了一幅明月当空,大江入海及江边月光美轮美奂的画卷。随后本诗由景入情,感慨时光流转,时间易逝,一去不回。本篇诗采用了对比手法来描写月景继而抒情,记述了美景与相思的反差。

《春江花月夜》美感独具,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全诗的景物都是在月的照耀下大自然的景色;这些景物平素是安静的,因为月的照耀才显得富有生机。这让我们联想到莫奈的油画,着重用一天中光影的变化表现景物。月从升到落,在一夜之间经历了“月升-月照-月悬-月斜-月沉-月落”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流、沙滩、天空、芳甸、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以及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都有了新的表情、新的心情,或如“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坚定、辽阔,又如“月照花林皆似散”的虚幻和缥缈,又如“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孤独和徘徊。月使自然有了情话。

除了诗情画意外,诗人还描写了怀乡情感,诗中最后八句写游子,用落花、流水、残月来衬托游子和思妇的相思之隋。“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衬托出诗人凄苦的寞寞之J隋;“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越水成文”这些精妙的诗句都令我们怀想其自己的家乡。可谓真情炽情的自然流露。

历史名人系列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以明月寄相思的诗词很多,如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句诗简单一句就把月景、时间流逝,相思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此句妙处在于给人的想象空间比春江花月要多。孤月照离人,我们相思、感慨、抒情时候,应该是这样的吧?有苦说不出,沉默无语,一人独处明月当空,一包香烟,一壶酒,一壶茶,孤寂的身影……这不是最好的写照吗?

历史名人系列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中包含了人生中最美好的良辰美景,由春天、夜晚、江流、花林、明月构成了一幅清丽优美的画卷。诗人先从春江月夜的宁静美景人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远景透明纯净,张若虚孤身一人伫立在江畔,在月下和着夜色缓缓吟咏。"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散",又仿佛踏进虚幻缥缈的意境,让他对人生和生命进行思索。“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他联想到了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年华似水,诗人将人世间的种种体验融于对浩瀚间天地宇宙的体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诗人仿似与天地融为一体,从“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不由生发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叹。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总体还是积极向上的基调和形而上的思索,体现了诗人在初唐的时代背景下在符合初唐诗人人生中对人世和宇宙间独特的思索和体悟,体现了他心中之美,文学之美和艺术之美。

历史名人系列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花、月、夜也被诗人赋予了全新的内容,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独特描绘和真切的生命体验,诗人将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融为-体,创造出情景交融、幽美邈远的诗境。

总之,张若虚的这首名诗完全可以力压众多唐代诗人,成为全唐的首屈一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