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与唐诗里的权利斗争

刘禹锡与唐诗里的权利斗争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刘禹锡与唐诗里的权利斗争

刘禹锡与唐诗里的权利斗争


美轮美奂的唐诗与诸多光芒万丈的诗人们,铸就了唐朝在文青里的地位。至于江山与政治,是武将与皇帝博弈的事情了,初唐时文人修正了李世民推崇的看似华丽靡绯,其实衰颓的齐梁诗风,唐诗的视野与格调渐渐打开。

唐诗读的最多,背诵的也多,往往囫囵吞枣的东东,记得的寥寥,彼时去南京频繁,便忆起刘梦得的诗作《石头城》,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而今在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因此得名。

《石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起篇,因为老刘看到的石头城荒凉废弃,颇有感慨,尽管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江潮起起落落,无限苍茫,唯有秦淮河上的那轮旧时月还在磨磨唧唧。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与唐诗里的权利斗争

老刘的忧国忧民放在如今不定是愤青一枚,无伤大雅,但唐时的诗人都有这个心态,譬如李白就酸溜溜地想当官,皇帝老儿不重视,吟诗应对可以,陪酒助兴也可以,云想衣裳花想容,曲线杨玉环也无所谓,参政议政基本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路数了。

唐朝一朝终没有逃脱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唐顺宗时,“二王八司马事件”,刘梦得深陷其中,两个好基友,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

说起来,仍是诗歌之弊,王维、李白、王勃很多诗人都是年少成名,最后相继做官,诗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写诗的人自以为是,政治性格浮躁,不油滑,常常因此直率而得罪权贵,乃至皇帝,大概稀松平常。

《三国演义》里的魏延喊着,谁敢杀我?谁敢杀我?然后,他被马岱砍死了。老刘骨子里的不作不会死,算是诸多废青的通病,自古做官一条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文人走过来,皆牛掰斜眼看人。

刘禹锡与唐诗里的权利斗争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这首诗,讽刺政治暴发户,可这玩意胜者王败者寇,岂由得老刘摆弄文字聪明。此诗在《全唐诗》题作《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很快有人把诗句抄送权相武元衡,老武呈给了皇帝,皇帝一看,老刘你什么意思?老子好心让你回来,你跟我说一切物是人非,还敢讽刺朝廷用人?你以为我读不懂吗?好吧——滚!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斡旋,改为连州刺史。

当初老刘幸而未去的播州为贵州遵义,不过唐时才更名为播州,属于相当偏僻的地域了。至于连州,唐时属广州。所以老刘还是挺固执的,在连州呆了近五年,后因母丧才得以离开。

刘禹锡与唐诗里的权利斗争

这其中颠簸流离换了N个小地方,十四年后,刘梦得又腾挪回了长安,“复为主客郎中”,这十四年,皇帝换了四个,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人事变迁更难以赘述,主要的是权相武元衡也死了,死了十四年,看样权力这东西即便人人爱也伤人。

回到长安,老刘去了玄都观,《再游玄都观》出笼了,有序有诗,他还没有忘记十四年前《玄都观桃花》种下的因,序里几乎就那意思,被贬了,如何?老刘照样回来了,就是这观怕是费了,树都没有一颗了,皆是颓唐,损人不着痕迹。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至此大叔佩服的五体投地。

只好听着老刘毅然决然的悲悯:

当年种桃树的道士身归何处?曾在此赏花的刘郎今日又来。

结果,刘禹锡又因再游诗为“权近闻者,益薄其行”,遂被分司东都闲散之地。

刘禹锡与唐诗里的权利斗争

【绘画:李秀实(中 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