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局外人》:即使生命的本質是荒誕,亦能從中體會到真實

確認生命中的荒誕感絕不可能是一個終點,而恰恰是一個開始。——加繆

如何生活?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解答另一個問題:生活的本質是什麼?

有的人認為生活的本質是真實的,而有的人則認為生活的本質是荒誕的。其實,古往今來,人們都窮盡一生來追尋該問題的答案,但都沒有準確的定論。那麼生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我想,享譽世界的經典書籍《局外人》應該能給予我們一些啟示。

在《局外人》中,加繆採用先行到死的眼光來表達“生命中的荒誕感”,通過塑造默爾索這個行為驚世駭俗、言談離經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展現了這個世界的荒謬,以及人在社會遊戲中,不可抵抗規則的悲劇。

今天我們就來通過解讀《局外人》這本書,來探討一下在存在主義哲學家——阿爾貝·加繆看來,生活的本質是什麼樣的,以及我們作為人,到底該如何在荒誕的生命中有意義地生活。

豆瓣9.0《局外人》:即使生命的本質是荒誕,亦能從中體會到真實

一、“局外人”默爾索的認知:在規則的束縛下,生活的本質是荒誕

生活的本質是什麼?在加繆看來,或者說在主人公默爾索看來:生活是荒誕的。

在默爾索得知母親死亡時,他的表現簡直像一個沒有良心的異類,他居然不知道母親是什麼時候死的。之後他也一點都沒有表現悲傷,甚至做出讓養老院其他人都感覺異常的行為:在門房詢問是否想再看看母親的遺容時,回答的是“不想”;在為母親守靈時,喝了咖啡;在母親的朋友為母親的去世哭泣時,沒有跟著哭泣;在母親葬禮的第二天,跑去游泳並和女人約會......

這一切都讓人覺得默爾索是個異類,因為刨除一些喪盡天良的惡人來說,正常的人在失去母親後,一定是悲傷且消極的,但默爾索的行為卻完全沒有遵循常規,甚至可以稱得上荒誕離奇。

只是在母親葬禮上哭泣就一定是必須的嗎?默爾索認為不是,因而他誠實地遵循自己的內心的想法去行動。

從出生開始,默爾索就如同我們所有人一樣,被告知了該如何在這個世界生活的規則,但不知何時起,他發覺了一個問題,人已經在無意識中遭到社會徹底的規訓。

默爾索的母親因為“習慣”,進養老院的前幾天會哭,但在默認自己必須得住在養老院之後,又會妥協,沉默地住在養老院;母親的朋友和未婚夫因為“道義上的規則”,即使年紀大了、身體不舒服,還是會強撐著忍受熬夜和暴曬;在餐館遇見的“奇怪的小女人”因為長期練習的“機械習慣”,就連去餐館就餐,也像機器人一樣焦躁而忙碌地運作著。

這一切都看似正常,可細細想來,他們都沒有誠實地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去行動,反而因而“習慣”而妥協,而不遵守社會規則、遊離在社會邊緣的默爾索,反而顯得更正常和真實。

正因如此,默爾索產生了疑問:是否在這個世界中,生活在哪裡根本不重要,內心的感受根本不重要?

默爾索不知道,但是他可以確定的是,在這些看似正常的行為中,隱含著不正常:所有人都沒有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就像是被世界操縱的木偶,依附所謂的“社會規則”,附著於社會所賦予的生活表層上,荒誕地活著。

豆瓣9.0《局外人》:即使生命的本質是荒誕,亦能從中體會到真實

二、“局外人”默爾索的悲劇:全面否定生活的行為導致精神的虛無

基於對生活本質是荒誕的認知,默爾索清醒地解構了社會上的規則,繼而認為,在一個荒誕的世界中,一切看似有意義的事物其實並沒有意義,因此無須試圖使它們顯得有意義,因為一切都是荒誕的,重要的是完全打碎那些虛假的東西並與之隔離。而這種全面否定生活的行為導致了默爾索精神的虛無。

工作上,他的精神是虛無的。在默爾索的老闆問他有沒有興趣換一種生活方式時,他回答:“我們從來不能改變生活,無論如何,生活都是一樣的,我在這兒的生活也不會令我不高興。”對於默爾索而言,工作只是一種謀生的方式,只要能飽腹,在哪裡工作又有何區別呢。

情感上,他的精神是虛無的。在默爾索之前的女同事瑪麗問他願不願意結婚時,默爾索說:“我怎麼都行,如果你想的話,我們可以這麼做。”對於默爾索而言,結婚只是一種形式,他不知道結婚的意義在哪裡,甚至結婚的對象是否是瑪麗都無關緊要。同理,對待要和他做朋友的雷蒙,默爾索的態度也是怎麼樣都可以,在他看來,朋友、丈夫、同事等身份都是不需要思考的,只要接受就行。

在默爾索看來,反正人的終點是死亡,那麼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又有何意義呢,他對任何事都沒有興趣,覺得怎麼樣都行。因此他樂於按照人們對他產生的看法而非他自己所堅持的看法去定義自我,且在旁人誤解他時,他也不願意為自己辯解。

但正是出於這樣的完全妥協、完全荒誕的行為,最終導致了默爾索的悲劇。

默爾索的鄰居雷蒙是個沾染了麻煩的人物,在和雷蒙一起去海邊游泳時,陰差陽錯地殺死了雷蒙情婦的哥哥,且在一槍誤殺死人後,默爾索居然還朝著屍體打了四槍:

我知道我打破了這一天的平衡,打破了海灘上不尋常的寧靜,而在這寧靜的海灘上,我曾是幸福的。於是,我又對準那具已經了無生氣的肉體開了四槍,子彈打進去,也看不出什麼來。

這樣的行為在其他人看來是無法理解的,甚至讓旁人認為默爾是一個喪盡天良、冷漠無情的惡鬼。且這樣的印象也讓默爾索最終被判定了死刑。

在我看來,默爾索的悲劇的確值得同情,但是死刑的結局卻是註定的。默爾索是一個精神完全虛無的人,在他看來,死亡是無可抗拒的,每個人都是世界的玩偶,就如同遊戲中的npc一樣,即使產生了清醒的意識又能怎樣,程序設定的命令一旦下達,還不是得毫無抵抗地按命令執行,那試圖改變又有什麼意義呢?

因而在默爾索一槍誤殺死人後,他已經認定了自己的命運是被判死刑,所以才會產生既然殺死人無法改變,那就再打四槍對命運完全妥協的心理吧。

豆瓣9.0《局外人》:即使生命的本質是荒誕,亦能從中體會到真實

三、“局外人”默爾索的啟示:拒絕妥協、珍惜當下

回顧整個故事,從默爾索的母親身死,到被女友瑪麗求婚,到最後開槍殺人被判死刑,默爾索一直是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生活著,也許極端地與世界隔開,讓默爾索成為一個“局外人”,以致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可是在面對因社會的荒誕而宣定的死亡時,默爾索仍堅定自己的意志,永遠不說謊,將不信奉上帝的誠實貫徹到底。

被捕入獄後,默爾索明明可以想方設法地依靠社會規則逃出死刑審判,但他直到最後審判的前一刻,仍堅持著不參與社會規則。只是生命的本質是荒誕的,不信奉上帝、不在母親的葬禮上流淚、不表達自己的懺悔等這一切不遵循常理的行為卻成為默爾索應當被執行死刑的依據。

人本身不荒誕,但社會是荒誕的,因而遵循社會規則而行動的人們也是荒誕的。

當檢察官說道:“我控告這個人懷著一顆殺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親。”默爾索卻很平靜,他早已認識到了生命的荒誕,但是他的身體是自由的,他對自己生命的把握是自由的,所以在與神父進行關於人生意義的爭論時,他可以宣洩地說出:

“他所有的確定,還抵不上女人的一根頭髮。他甚至連自己是不是活著都不能確信,因為他活著就如同死了一樣。而我,我看起來是兩手空空,但我對自己是確信的,我對一切都是確信的,比他確信,對我自己的生命和這即將到來的死亡都是確信的。”

正是這種對自己生命的確信讓默爾索抓住了生命的真實,雖然他仍逃不開死亡的命運,可凌駕於肉體之上的精神反抗,自由地決定自己的人生,讓默爾索稱得上是個英雄。

其次,在被判死刑期間,默爾索一直在思考自己的處境。無可置疑,和普通人一樣,他也恐懼著死亡,他也奢求著能繼續活下去,但是他對生命的追求超越了時間,讓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實,有了生命終將以死亡走向終點的覺悟有了生命將完成死亡宿命的當下體驗,從而找到了身體與瞬間的雙重真相:在意識到人類的肉身必將腐爛之時,同時也意識到應該真正在當下珍惜每一個一去不返的瞬間。

豆瓣9.0《局外人》:即使生命的本質是荒誕,亦能從中體會到真實

加繆曾說:

“確認生命中的荒誕感絕不可能是一個終點,而恰恰是一個開始。”

的確如此,正如默爾索的人生一樣:從出生開始就接受社會規則指導的人生;隨著成長而發現日常正常生活下的不正常的人生;直到死亡來臨,仍拒絕妥協、珍惜當下每個瞬間的人生。對於默爾索而言,他在發現生活中的荒誕後,經歷一個更加荒誕迷茫的人生,可這不是真實人生的結束,而是一個自由的、熱情的真實人生的開始。

如果此刻再問該如何生活?我想讀過《局外人》的讀者會給出深刻的答案:即使生命的本質是荒誕的,但是我們絕不會消極對待,不放縱自己的生命,亦不干預他人的生命,抱著每個人都會走向死亡的覺悟,熱情地、自由地珍惜每個當下的瞬間,那麼我們就會如默爾索所說的那樣:

“我體會到這個世界和我是如此相像,終究是如此友愛,我覺得我曾經是幸福的,現在依然是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