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受到的“知識恐慌”了嗎?

近些年,越來越感受到“知識恐慌”,

“程序員是唯一不過時的職業”,

“python如何提升職場辦公效率”,

“弱關係和短消息催生的快節奏”,

“遠程辦公讓人脈更加赤裸”。

這些略有時髦的概念讓我體驗到了“知識恐慌”。


你感受到的“知識恐慌”了嗎?


我們試圖努力跟上節奏,而疲憊之感漸濃。

如果你打算在2020年學習一項新技能,那你如今可能正在放棄的邊緣徘徊。

無論是學一門語言還是一種樂器,亦或是計劃上職場提升課,進步總是慢得令人絕望,最初的熱情並不能讓你堅持太久。

在放棄邊緣掙扎時,你可能會認為自己只是缺乏一種天賦。


你感受到的“知識恐慌”了嗎?

有些幸運兒生來就有這種天賦,他們學習任何新技能時總是遊刃有餘,而你只是不那麼走運,恰巧缺少這種天賦罷了。

在放棄邊緣掙扎

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許多博學多才的人,無論是大名鼎鼎的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都聲稱自己的智商與常人無異。

他們的智商高低暫且不論,但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表明,只要使用合適的學習策略,絕大多數人的智商能足以學會新技能。

神經科學們提出“必要困難”理論:

指在學習時故意製造輕微的挫敗感,這樣可以使大腦對學習材料的處理更深入,記憶更持久。

就像體育鍛煉一樣,剛開始會覺得肌肉痠痛,但長期堅持下去,身體素質自然會越來越好。

對我們的大腦來說不夠具有挑戰性,就無法讓我們記住所學的信息,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約翰·洛克說過:“閱讀只能給我們提供知識,而思考則能把知識化為己有,為所用”。任何一個人,若想從書中吸取更多的知識,首先就先必須學會思考。

“我們學習時往往傾向於使用那些既輕鬆又不費力的學習技巧。”“但它們不會轉化為對知識的長期記憶。”

今天給大家提供一些學習方法,助你成為一個超級學霸。

無論你打算學什麼,以下方法都能幫你改正不良習慣,讓你擁有令人羨慕的記憶力。

No.1

學前測試

為什麼就算學前測試回答不出來,

我們還要測試呢?

當你做測試時,但由於回答時的苦思冥想,你記住這個答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心理學研究表明,即使在學前測試中一個問題都沒答對,也能讓大腦做好準備,在後來的學習過程有針對性地吸收信息。

無論是對簡單瑣事的記憶,還是對複雜材料更深層次的理解,都是如此。


No.2

教給別人

我媽總說我小時候學習方法超級好,我總是在學校學習完,回到家之後,足章講給我媽媽聽,還要求她必須認真坐在那,不許走神。

其實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嘗試把學到的東西教給另一個人,因為這能使你對學習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如果你沒有一個願意聽你講課的小夥伴,你可以想象向某個人講,或是寫一封電子郵件,儘可能詳細地列出你學到的東西。

你感受到的“知識恐慌”了嗎?

No.3

轉化學習

不要在一個學習任務上花費太長時間——

要經常在各個學習任務之間轉換。

學了兩小時英語,可以適當換政治大題做做,又或者做兩道數學題,根據必要困難理論,讓大腦處於一種挑戰狀態,可以提高長期記憶的效果。

除了促進知識學習外,交叉學習還可以加強你的動手技能。例如,如果你正在學習一種樂器,可以在音階和正在練習的樂曲之間轉換,學習效率會顯著提高。

No.4

運動起來

在大眾印象中,那些聰明人總是久坐不動,但事實卻恰恰相反,最好的學習者同時也是最愛運動的人,因為有氧運動會刺激多巴胺、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釋放,它們在記憶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運動能增強記憶

所以,試著根據你現有的運動計劃來安排你的學習時間,你的記憶可能會自然而然地增強。


你感受到的“知識恐慌”了嗎?


總之,學知識固然需要苦學,

但也是也要自得其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