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看的优秀文学书籍可以推荐?

呆呆木头人i


下面这些文学书籍,你只要读过其中三分之一,就能称得上大家了。首先第一本,先看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这本书把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从神话到小说,几乎所有的文学经典都介绍了,而且提出了很别具一格的见解。

我下面列出的是书中提到的部分书目,贯穿整个世界文学史,都是经典中的经典。爱好文学的朋友可不要错过哦。这些人类自古流传下来的文明和智慧,放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作为一道道可口的精神食粮,营养又健康,比起那些快餐式的文化,有价值多了。

古代

希腊神话,史诗,悲剧

《圣经》、《伊利亚特》、《奥德赛》

印度史诗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中国

《诗经》、《楚辞》

《史记》、《道德经》、《易经》、《论语》、《世说新语》

诸子百家、魏晋高士、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及陶渊明

中世纪

中世纪的欧洲文学

《神曲》、《十日谈》、《亚瑟王之死》

中世纪的波斯文学

《日与夜》、《鲁拜集》、《玫瑰园》

中世纪的印度和阿拉伯文学

《梅莱底与梅台瓦》、《莎甘泰莱》、《一千零一夜》

中国的初期戏剧、初期小说

《西厢记》、《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琵琶记》、《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金瓶梅》

中世纪的日本文学

《源氏物语》、《枕草子》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

《君主论》、《疯狂的奥兰多》、《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堂吉诃德》、《乌托邦》、《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凯撒大帝》、《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学、法国文学

《失乐园》、《伪君子》、《孤独者》、《装腔作势》、《没病找病》、《费德尔》、《给男人的信》、《给女人的信》

中国的二期戏剧、二期小说

《牡丹亭》、《聊斋志异》

十八世纪

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德国文学,以及南北欧文学

《夺发记》、《格列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骑士回忆录》、《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百科全书》、《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利亚理发师》、《忏悔录》、《拉奥孔》、《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强盗》、《威廉·退尔》

中国清代小说 明代文学

《桃花扇》、《长生殿》、《红楼梦》、《儒林外史》

十九世纪

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学

《哈罗德游记》、《海盗》、《曼弗雷德》、《该隐》、《唐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自由颂》、《西风颂》、《伊莎贝拉》、《夜莺》、《铃铛和石榴》、《男人和女人》、《傲慢与偏见》、《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名利场》、《简爱》、《呼啸山庄》、《亚当·彼得》、《罗慕拉》、《爱丽丝奇游记》、《金银岛》、《苔丝》、《还乡》、《文艺复兴》、《希腊研究》

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

《墓畔回忆录》、《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三剑客》、《人间喜剧》、《包法利夫人》、《一颗简单的心》、《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小法岱特》、《红与黑》、《磨坊书简》、《小东西》、《沙孚》、《达拉斯贡的狒狒》、《羊脂球》、《狼之死》、《恶之花》、《茶花女》

十九世纪的德国文学、俄国文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皇村回忆》、《致大海》、《欧根·奥涅金》、《狂人日记》、《钦差大臣》、《猎人笔记》、《罗亭》、《穷人》、《罪与罚》、《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十九世纪的美国文学

《红字》、《奇迹书》、《林莽故事集》、《厄舍古屋的倒塌》、《汤姆叔叔的小屋》、《白鲸》、《马丁·伊登》、《草叶集》、《瓦尔登湖》

二十世纪

二十世纪的文学

《野性的呼唤》、《海狼》、《约翰·克里斯朵夫》、《赤裸之年》、《官场现形记》、《孽海花》、《老残游记》、《人间词话》、《梦的解析》、《尤利西斯》、《睡眠与记忆》、《一间自己的屋子》、《审判》、《变形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墙》、《存在与虚无》、《恶心》、《局外人》、《鼠疫》、《情人》、《橡皮》、《窥视者》、《弗兰德公路》、《变》、《在路上》、《第二十二条军规》、《百年孤独》、《总统先生》


中年文艺少女


《厚积落叶🍂听雨声》


朱光潜是个敏感的人,学生到他家中,想要打扫庭院里的层层落叶,他拦住了“我好不容易才积到这么厚,可以听到雨声”。

但他没有颓废感伤的浪漫主义病,他喜欢人生的一切趣味,写过一个外交官,本来无须,下巴光光,但一直拿手在腮边捻,有人看不惯,觉得是官气,他却看得很有兴味,觉得恢谐。又写一个英国文学家和几个女人同路,别人都看他身边的女人,文学家不高兴了,面孔一板“哼,别的地方也有人这样看我”。

他喜爱这些细节,只观察,不轻易评判,但这里自有一种力量。

他在谈美,也在谈人生。

(一)

美本身极为柔弱,但却不可征服。

——厚积落叶听雨声

(二)   

既没有了解生命,我们凭什么对付生命呢?于是我想到这世间纷纷扰攘的人们

——生命

(三)   

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此身已进桃花源

(四)

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五)

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

——问渠哪得清如许

(六)

在看重一件事物时,他知道执著;在看轻一件事物时,他也知道摆脱。

——谈摆脱

(七)

此时我能做的事,绝不推诿到下一时刻;此地我能做的事,绝不想着换另外一个境地再做;此身我能做的事,绝不妄想于他人来替代。

——此时,此身,此地

(八)

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

——慢慢走,欣赏啊!

(九)

凡是不能持冷静的客观的态度的人,毛病都在把“我”看得太大。他们从“我”这一副着色的望远镜里看世界,一切事物于是都失去它们本来的面目。

——站在后台看人生

(十)

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或者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谈人生与我


泡泡龙的小棉袄


我个人喜欢的书籍比较杂乱第一种是悬疑类的小说,比如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放学后、嫌疑人X的献身。最后这一个可能很多人看过王凯和张鲁一拍的同名电影,但是个人觉得还是应该去亲自看看这本书,这本书将人的感情描写的很细腻,很多让人感动的东西都体现在细节之中。读完书后会让自己对爱情的理解更加深刻。还有比较文艺一点的书籍主要有巴金的家春秋三本书,描写了一个家族几代人的生活,充满了内心的抗争和与现实的搏斗,当然也有爱情~还有就是最近在看的关于苦难的历史的书籍,夹边沟记事,这本书描写的是西北大饥荒的时代在甘肃那一代知青们的生活和困苦,讲述在那个真正的换子而食的年代不同人们对于内心的拷问。故事是一小段一小段的,不枯燥,而且十分震撼人的心灵,特别推荐去看看



影子141426651


《追风筝的人》


这本书写一个人的忏悔之路,第一章有句话“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哈桑 一个忠诚、质朴、无悔的家仆也是兄弟,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令人感动、惋惜。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钱钟书离世后回忆他们平时生活画面的,简简单单里,平平淡淡中看他们脉脉真情。



《完美世界》辰东的小说,文笔和情节都不错,只是结尾有丝仓促,是部不错的网络小说。


酒醉花眠


谈谈作者吧😄

中文作品中,阿城、阿丁、阿乙的小说都不错。一些关于诗经、唐诗宋词的书也不错。

译本作品中,短篇看看雷蒙德.卡佛、博尔赫斯,长篇看看菲茨杰拉德、村上春树。

当代推理小说可看看东野圭吾。

就不推荐这些作者具体的书了。他们都有成名作,但他们的作品中没有不堪一读的,从哪本开始都行。


阿川151457971


厚颜力荐:看历史《资治通鉴》,看言情《彩霞满天》,看散文《雨天的书》,看侦探《福尔摩斯偵探案》,看人物传记《蒋介石传》,看诗词《诗词释义》……


朱68170221


抱歉我的回答不是研究性的理论性的回答,我只是按我的感性认识推荐即推荐那些曾经令我感到震撼的文学作品,且介绍也是零星的,主观的,有些也许我没读懂。

1.鲁迅的《阿Q正传》,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国人的人生可以被人搞得多么糟糕和可笑,他们的生命怎样被漠视。

2.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的开头就会一把抓住你。这个在它之前从未有过的开头,作者站在现在让人物在将来回首过去——“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那个遥远的下午。”

3.法国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它还有一个译名,《追寻逝去的时光》。“时间都去哪儿了?”——它是意识流小说的先驱,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描写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写了上千个人物的活动,也写了一些下层劳动者,就像曹雪芹写四大家族也写乡下刘姥姥。

4.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父亲找寻儿子,儿子找寻父亲的故事,意识流故事。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5.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写胜利的失败者、失败的英雄。命运总是与人作对,但人应该保持尊严。



6.奥地利费兰茨·卡夫卡的《变形记》,上班族累成甲虫,遭到父母、妹妹的嫌弃,死后家人感到庆幸!人变甲虫,表现主义,代表作。

7.英国托马斯·艾略特的《荒原》,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象征主义。“你种下的尸体,发芽了吗?”

8.金庸的《天龙八部》,写尽人性的史诗巨著。

9.捷克斯洛伐克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哲理小说,从讨论“永恒的轮回”开始,把读者带入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据以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获奥斯卡金像奖。



10.日本川端康成的《雪国》。小说,但美得诗歌一样:达于极致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悲哀之美。和另外两部小说一道,给川端康成带来诺贝尔文学奖。



11.美国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探索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受到中学生的普遍欢迎。

12.俄国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作者名言:“一句真话抵得上整个世界。”

13.沈从文的《边城》。如果说鲁迅发现了中国人所有的恶与丑,那么沈从文发现了中国人所有的美与善。中国人的善良淳朴,美得令人心醉。

14.美国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贫穷农家子弟梦想出人头地,成为大人物……。作者为“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这部中篇为百年英语文学最优秀小说第二,多次搬上银幕和舞台。

15.美国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小镇上的面包师吉姆佩尔能够忍受从小到大被人羞辱,能够忍受妓女出身的妻子生下一堆别人的孩子,你能忍受吗?他辛辛苦苦挣钱养家,把那6个孩子当亲生子女一样疼爱。

……


大悔忆智冰


1、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12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罗曼·罗兰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
作品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里。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公爵的乐师,但此时家庭已经败落。老祖父很喜欢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输了不少英雄创造世界的观念,这使他从小就产生了要当大人物的想法。
克利斯朵夫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学习音乐,他早熟的音乐天赋引起了祖父的注意。祖父暗地里把他随口而出的片断缀成乐曲,题名为《童年遣兴》献给了公爵。小克利斯朵夫被邀请到公爵府演奏,被夸赞为“在世的莫扎特”。11岁那年,他被任命为宫廷音乐联合会的第二小提琴手。眼看孙子有了出息,祖父在欣慰中去世了。然而,他的家境愈发败落了,父亲整日酗酒,养家的重任过早地落到了他的肩上。克利斯朵夫在附近的一家豪宅找了一份教钢琴的兼职工作,并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学生米娜之间相互产生了好感,但在遭到米娜母亲的一番奚落后愤然离开。此时,父亲 去世了。克利斯朵夫的童年也就这样结束了。此后,克利斯朵夫经历了两次失败的爱情,他的心绪烦乱,意志更见消沉,整天和一帮不三不四的人在酒馆里泡。在这个时候,自小就教他安贫乐道、真诚谦虚的舅父再一次指引他走出了情绪的低谷,使他重新振作起来。有一次,克利斯朵夫去听音乐会,他忽然感觉到观众都是百无聊赖,而演奏也是毫无生气。他回到家里,把他所景仰的几位音乐大师的作品拿出来看,竟发现其中同样充满了虚伪和造作。桀骜不驯的克利斯朵夫随即发表了对大师们的反面意见。结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公爵的宠爱,把他所在的乐队和观众也全部得罪了。一个星期日,他在酒馆里借酒浇愁时替一位姑娘打抱不平,和一帮大兵发生冲突闯下杀人大祸,他只好逃到巴黎去避难 。
在巴黎,克利斯朵夫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之中。最后,他终于在一个汽车制造商家里找到了一个教钢琴的工作。制造商善良的外甥女葛拉齐亚对他的命运充满了同情。克利斯朵夫继续着他的音乐创作,他用交响诗的形式写成了一幕音乐剧。然而,他拒绝一个声音庸俗肉麻的女演员演出自己的音乐剧,又给自己惹了麻烦,演出被人捣乱搞得一团糟,他气愤得中途退场。由于这次不成功的音乐会,他教课的几份差事也丢了,生活又一次陷入窘境。深爱他的葛拉齐亚因无法帮助他而伤心地离开巴黎回到了故乡。
在一次音乐会上,克利斯朵夫结识了青年诗人奥里维,二人一见如故,从此住到一起。不久,克利斯朵夫创作的《大卫》出版了,他再次赢得了“天才”的称号,生活也出现了转机。但不谙世故的克利斯朵夫仍被人利用,卷入一个又一个是非之争,逐渐身心疲惫,狼狈不堪,幸得葛拉齐亚的暗中帮忙,他才又一次脱身。然而,在一次“五一”节示威游行中,他的好友奥里维死于军警的乱刀之下,他出于自卫也打死了警察,最后不得不逃亡瑞士。
在瑞士,克利斯朵夫思念亡友,悲痛欲绝。一个夏日的傍晚,他外出散步时与丧夫的葛拉齐亚不期而遇,两人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然而,由于葛拉齐亚的儿子仇视克利斯朵夫,二人始终无法结合。
岁月流逝,克利斯朵夫老了,葛拉齐亚去世了,充满激情与斗争的生活也遥远了。当克利斯朵夫从瑞士的隐居生活重新回到法国的社会生活中时。他的反抗精神已完全消失,他甚至和敌人也和解了,并反过来讥讽像他当年那样反抗社会的新一代。晚年,他避居意大利,专心致力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不问世事,进入了一种清明高远的精神境界。

2、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是俄罗斯文坛上一部不朽的巨著,小说构思于1926年,四部分别于1928年、1929年、1933年和1940年出版,前后历时14年。《静静的顿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主人公葛利高里,是生长在顿河岸边的哥萨克,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阿克西妮亚之间,徘徊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难者,他有着哥萨克的一切美好品质——勇敢、正直、不畏强暴,而同时,葛利高里身上又带有哥萨克的种种偏见和局限,在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作者用悲剧手段,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男子汉形象,从葛利高里身上,读者能感觉出作者对人的尊重。
《静静的顿河》展现的是哥萨克人如何通过战争、痛苦和流血,走向社会主义。《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描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时代的人民生活史诗,在不到五年内,葛利高里一会儿投入红军,一会儿倒向白军,双手沾满了两方面的鲜血,他的矛盾和痛苦显然与他所属的特定的群体无法切割。肖洛霍夫因《静静的顿河》作品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

马维


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有些大而无当,但总比叽叽歪歪卿卿我我的小家子气要强得多,也足见文小姐的一番心血功夫,相较于腐儒贾政兄的诗酒放荡荒诞不经要强得多😊😄

在下也乐于回答😄

要问好看的文学典籍有哪些,私下以为这个问题太大了,没有过滤筛查,直接造成答者诸君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但这也不妨将诸多挚爱的文本述之于众,以全我意以慰我心。

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种回复,很难统一定夺。那就说说本人:

我个人喜爱的文学典籍,不下千百种类。这里最明确的一点,四大名著起码要看的吧。

浩如瀚海的经史子集一干大成杰作,不说每篇必读,起码要略知梗概吧?要不直接圈一个名目好了——《古文观止》该是必读之物吧?里面集结了先秦至明末诸子百家的文本通汇,尤以唐宋八大家文集见长,该是必不可少。

自古文章两司马。司马相如一干人等的文赋,也可作为通读之物,重点推荐贾谊、庾信的各种文赋,还有司马公牛马走的《报任安书》等一干真情文字,也可参阅诸葛丞相的前后《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等。

老杜的东西无论如何是要看的,而且要细加琢磨品味,里面沉郁顿挫自有妙境,尤其是对于执笔一类自诩文人更是必备必读。老杜晚年的文字难易一字,臻于化境,当然受益匪浅。

元曲宋词,缺一不成席。泛读、通读也可。但明清小说无论如何要拜读,《三言两拍》《孽海花》《二十年官场……》等上乘文字会对个人的文字写作提供好大助力。其他还有史册坟典,多一个典故、成语就会助阁下多一双腾越的翅膀,不可不看也不能不看,且需牢记心中,以备时需。

好了,当代的作家,较为卓著的,当然必须拜读,这里就不罗列篇目了,只拣你喜欢的就行了。这里也不妨重点推介几个人:李国文、阿城、贾平凹、李佩甫、阎连科、陈忠实等等,看你个人的口味而谋动。

当然还有,一些外国名著不需牢记起码也要熟知,一些实事政治也要关注,社会普及的话题也需提纲挈领,政治人物的表态和势态进展同样值得关注。

要说的,能说的实在太多,暂且到这儿吧,足够阁下消化大半辈子的了,阁下且看且珍重,好自为之😊😝


龙吟148119260


中国文学的发展史,可谓浩浩荡荡,荡气回肠。

从古至今,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优秀文学作品和书籍,我想简单推荐几本。

1、《资治通鉴》,没错,就是司马光砸缸的司马光编纂而成。《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全书对史料旁征博引,引用借鉴的古籍多达数百种。书里面,叙事一件,往往采用几种材料编辑而成,有不同以往的历史事件或者时间,司马光均为其加上了备注,显得尤为仔细,同时,也彰显了司马光做事严谨的文学作风。我对其中有几句话记忆深刻,里面说:是故德才兼备谓之圣人,德才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多么深厚的文学造诣才能写出如此精辟的感叹。



2、《红高粱》,个人认为这是莫言作品的巅峰。

作品里,每一处细节描写,都显得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大到红高粱地的宏大场面,小到九儿被颠的难受的样子和感受,都被莫言先生写出了极致。不是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版不好,但是原著里太多的场景是无论任何人都不能原版还原的,张艺谋导演已经把电影拍到了极致,无人可以替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