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喜歡吹牛?為什麼有人喜歡做夢?

伯正在品茶


許多有本事的人往往也喜愛吹牛,由於他有本事,所以他的優點容易被人們放大,即使是說大話,人們也不覺得,反而認為他見多識廣,與眾不同。由於吹牛的人受人尊敬,奉若神明,所以就有許多人向而往之,也學著有本事的人吹牛,結果東施效顰,鬧出許多笑活。

為什麼許多人喜歡做夢呢?因為每個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獲取的。需要智慧,努力拚搏。不吃苦,不努力,就能成功,那是做夢。道理都懂,可做起來挺難,所以許多人情願做夢,也不願改變自己。晚上躺在床上,計劃和方案想了好幾個,白天醒來仍在原地打轉轉。究其原因都是怕這怕那,畏首畏尾,狠不下心來吃苦,努力造成的。


江微風


為什麼有人喜歡吹牛?為什麼有人喜歡做夢?

我認為這兩個問題是形成鮮明對比的。

為什麼有人喜歡吹牛?

喜歡吹牛應該是個性使然,喜歡吹牛是為了偽裝自己,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吹牛,不過是為了變向誇自己而已,就是想自賣自誇。說白了就是在給自己刷存在感,也是為了掩蓋自卑心理。其實,有能力的人是不需要吹牛的,只用行動來證明自己。

喜歡吹牛的人就是想讓人高看兩眼,得到大家的敬重,但往往適得其反。試想,有誰願意跟沒禮貌、沒知識、沒修養、自高自大、自吹自擂的人在一起呢?有誰願意聽他無中生有、海闊天空、不著邊際的瞎吹呢?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越是有知識、有智慧、有修養的人,越謙虛,越低調,越含蓄,越不玄耀,越不張揚。奉勸那些愛吹牛的人,還是少一些吹牛,多一些修行吧!

為什麼有人喜歡做夢?

有句話說的好,人有的時候是需要一點異想天開的,你不做夢,就不能體會醒來後分析噩夢和美夢的滋味。人是應該有夢想的,人們也經常說只有你做不到的,沒有你想不到的。愛迪生髮發明了電燈,實現了黑夜裡光明的夢想;亞歷山大・貝爾發明了電話,實現了相隔萬里也能聽到彼此聲音的夢想;菜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完成了人類幾幹年來的飛天夢。正是因為這些發明家愛做夢,才使得我們的社會變革創新,促進了人類的發展,所以我們還得感謝這些喜歡愛做夢的人。

馬雲說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有夢想是好事,但是必須得經過艱苦的努力,持之以恆的堅持,才能實現夢想。如果整天只知道做夢而不付諸於行動,那就是在做白日夢!


心如雨滴


人都喜歡在人前顯擺。每當顯擺時,難免會有誇張吹牛的地方。只是一般人都會把握個尺度,不至於顯擺得太離譜。

而喜歡吹牛的人則不同,顯擺起來無中生有錦上添花還不夠,宇宙第一還不滿足,滿嘴跑火車,想象有多豐富就有多能吹。恨不能把死人吹活了,把樹上的鳥兒吹到手掌心。

為啥有人這麼喜歡吹牛呢?

首先,吹牛是一門藝術。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吹牛,都吹得精彩。每個地方都有吹牛吹得天花亂墜的牛逼大王。吹牛作為一門表演藝術,自有它的受眾。喜歡吹牛的和喜歡聽吹牛的,相安無事相得益彰,生活中多了許多樂趣。

其次,吹牛不上稅,吹牛不犯法,吹牛過嘴癮,吹牛至少能在精神層面得到滿足、會有快感。這種快感容易讓人上癮。喜歡吹牛的人都有這個癮。

至於為什麼有人喜歡做夢。這個做夢與吹牛有異曲同工之妙。做夢跟吹牛一樣,只靠神思不費氣力,可以憑無中生有的想象滿足各種慾望。


喜歡做夢好是好,只是夢醒時分,收穫的是一地雞毛。

生活中,喜歡吹牛和喜歡做夢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務實,好大喜功,結果總是一場空。


陳秦嶺


不管是吹牛還是喜歡做夢,都是不切實際,憑空想象而已。

任務的成功都不是光靠吹牛就能得來的,嘴皮子再好,說的再好聽,沒有的事誇大其詞,憑空捏造,謊話早晚會被揭穿,識破人的本性。

做夢也是如此,做什麼事不去付諸行動,沒計劃只會空想,夢想大於現實,整天生活在虛幻之中,美夢是不會實現的。

吹牛和做夢都是做人做事的弊端,往往是因為在現實生活裡,缺少了很多值得炫耀值得讓人誇讚的事物,為了提高自己在外人心目中的地位,虛構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情,誇大事物來彰顯自己的能力,說了很多不著邊際的話。

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事情總會有水落石出的時候,任務的謊話也有被揭穿的時候。

對這種虛榮心強,沒有能力又沒有實際行動去做的人,對他們說的話一定要仔細分析,不要輕易相信,免得自己受了傷害!


愛笑的快樂姐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怎麼才能挽回


人都需要使命感、榮譽感和成就感,以支撐自己的自信、自尊和自賞。恰如女子穿新衣、拌新妝照鏡子一樣,自己扮演自己的觀眾,怡然自得,賞心悅目。男人往往沉醉於自己英雄壯舉的回顧和回味。這就是生活的韻味。實際上,無論男女,在這方面都花有不少的時間。男人的吹牛就等於女人的照鏡子。女人照鏡子,看見的是自己的靚麗和嫵媚;男人的吹牛,吹的是自己過五關斬六將。

對男人來講,一旦有了聽眾,能夠暢快淋漓地吹上一番牛,那真是賽過海味山珍、聖果陳釀。直吹得唾沫星子漫天飛,那感覺,天下英雄,捨我其誰?忘掉了自己,忘掉了聽眾,忘掉了環境。酒逢知己千杯少,只因有人聽我吹。“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正是,沒有聽眾,對著江水和月亮也要吹。到虛幻中去體驗自己的非凡和偉大,藉以滿足自己的虛榮。

回到實際生活,才知道自己的渺小,才能品嚐太多的無奈。夢醒之後,睡前蒸的米飯還沒有熟,肚皮填滿還沒有保障,即所謂一枕黃粱。文化人都愛做夢,聊齋啊,紅樓啊,等等,其實都是痴人說夢,一把辛酸淚而已,說明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得志,窮困潦倒又不太甘心,弄點兒筆墨寄託自己的哀思。如果在生活中錦衣玉食,位高權重,妻妾成群,也就只顧享受,不去做夢了,也就沒有偉大的文學作品了。據說冼星海在巴黎的一次作曲比賽獲獎時,主辦人問他想要什麼獎品,他答:麵包!老兄確實餓暈了,才能寫出好的作品來,如果腦滿腸肥,估計也就庸才一個了。後來冼星海在延安也是飢腸咕嚕地寫出了《黃河大合唱》,風靡全國,成為一代名曲。再後來,肚子能吃飽了,衣食無憂了,也就沒有像樣的作品了。由此推論,對一些有天賦的人來說,餓上一段時間未必是什麼壞事兒。那些被打成右派的人,能熬到摘帽時候的倖存者,後來基本上都成事兒了。孟子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真理至哉!


天生我才宇哥


吹牛的人大有人在,起碼在我看來,吹牛的人會顯得自已是高,大,上或是白,富,美。反正在沒有知道自己底細的人面前,這樣一通牛吹下來,得有多自豪的豪言萬丈,不是嗎?我湖南的,一口牛吹出來,人就到上海了,如果可以,馬上還能吹到北京去。可人終歸得活到現實中去,無非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吹牛也是白吹,特別是在知道自已情況下的時候別亂吹了,搞不好會讓人揭老底那就得不償失了。但吹牛跟做夢是兩碼事,吹牛的人我也可以理解為夜郎自大,做夢的人,我個人認為是非常好的。人在做夢中長大,人在做夢中實現自已的價值,人在做夢中規劃自已的人生,人在做夢中成熟,這樣的做夢不是很好嗎?愛做夢的人,而且去實現自已的夢的人是了不起的人。一個人要是不做夢了,沒有目標了,這個人也就老了,因為他失去奮鬥的目標了。哪怕他心中還能做一個夢,那也是體現這個人的人生價值,那怕夢做到最後沒實現也是奮鬥過,算沒白做這個夢,萬一哪天又實現了呢,這誰又說的清道的明的,起碼我做夢了,為了實現夢去追求過,成與不成,我無悔。



舒ShXf65


不要看不起吹牛的人,他們起碼算比較聰明的,但是亂吹亂彈的人的確算不上聰明。

從社會學角度講,吹噓自己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份,使自己受到尊重並獲取好處。

從經濟學角度講,吹噓自己或者某個人可以使人們在這個人身上具有更好的期望,人們更願意為這個人去投資,譬如說借錢、交友、婚嫁、聘請、生意上的合作等等。

因此,會吹牛的人是很容易獲得成功的,因為他們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大眾的焦點,獲得足夠的關注與支持,從而把握更多的機會去贏得成功(幾乎所有成功人士都懂得如何吹噓自己)。

但是,像你所說的這種亂吹亂彈的人,他們取得的是反效果,容易給人們一種輕浮的感覺,沒人願意信任他們,導致他們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大多時候障礙重重,偶爾騙得一人青睞,也很快會被拆穿,所以不會吹牛的話,還不如低調一點兒(低調有時候也是一種吹牛)


用戶豔飛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事物的存在是矛盾的共同體,具有兩面性。有真有假,有虛有實。有成功者,有失敗者。有的人喜歡吹牛,有的人喜歡說真話,有的人喜歡做夢,有的人喜歡踏實!

生活中的人和事,形形色色,無所不有。喜歡吹牛的人已經養成了習慣,喜歡做夢的人要麼怕吃苦,只想著輕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要麼不願付出,只想天下掉餡餅。擁有這些習慣和想法的人,最後都是一無所獲,一事無成。

《求是》是我黨中央委員會創辦的機關刊物。足以說明,實事求是的重要性。所以吹牛和不切實際的做夢,只能耽誤自己的前途,影響一生,回到說真話,做事實的路子上來才是正道理!


慕華蘭亭


你提到了兩個問題,有人喜歡吹牛,這個我倒是還能理解,有人喜歡做夢,這個我倒有點迷糊,我不知你說的這個做夢,是人睡著之後進入的夢鄉,還是說這個人喜歡去幻想。如果是前者,那就不是喜歡不喜歡的事了,這不是人能左右的了的。如果是後者,我認為吹牛和愛幻想二者沒有必然的聯繫。

吹牛,虛榮心使然,唯恐別人小瞧自己。而愛幻想,則常常是不切實際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如果非要做比較,我認為愛幻想比吹牛要好,人們常說,激情成就夢想,只要去行動,就有可能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